根據心理學適應變化

根據心理學適應變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以自然法則為標誌的動態世界中,沒有什麼是無限期的穩定,一切都會發生變化。就生物而言,這些變化會改變它們與環境保持的平衡並危及它們的生存,因此它們需要適應這些變化才能繼續生活。因此,適應是大自然為保護生命而實施的一種策略,是恢復生物與環境之間平衡的自然療法。

如果您正在尋找有關根據心理學適應變化的資訊,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有關這個有趣話題所需瞭解的所有資訊。

什麼是適應變化?

人類是這個動態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他們必須適應多種變化,以保持其心理生理穩定和心理健康。當變化是由改變人心理狀態的事件引起的時,適應是恢復平衡和穩定的必要要求。在這個領域,適應變化的能力可以被認為是人類思維與心理穩態機制相關的屬性,並被理解為“為了保持情緒穩定和心理平衡,應環境產生的變化要求,自我(認知和/或行為)發生的一組變化”。

當產生的變化沒有太大意義時,適應機制就會很好地發揮作用,但是當某個事件導致變化對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因素產生負面影響時,就像失去親人、身體能力、特權情況一樣, 對於有價值的商品、專業聲望或社會相關性,適應更加困難,不適應的負面後果更加嚴重。

變化如何影響心靈

已經表明,如果對壓力或情緒化的生活事件的反應不是適應性的,則有可能患上適應障礙 (AD),DSM-V 將其定義為對壓力性社會心理狀況的適應不良反應,發展出一系列情緒或行為癥狀,其臨床表現可能包括抑鬱情緒(悲傷和絕望的感覺)。 焦慮、擔憂、無法面對問題、無法規劃未來或無法繼續處於當前狀態的感覺以及日常生活的執行方式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它可能涉及有問題、冒險或魯莽的行為)。

這種反應可能出現在對單個特定事件的反應中,例如嚴重的交通事故或家庭成員的死亡,或者在經歷一段壓力時期後出現,例如嚴重的婚姻或工作問題。患有適應障礙的人覺得他們面臨的情況是不可持續的,但他們看不到解決方案,他們感到被困住了,因為他們所經歷的困難超出了他們的應對能力,導致與壓力情況的嚴重程度或不成比例的行為產生的挫敗感和不適。

令人不安的事件和心理創傷,除了以前的後果外,還往往會導致一些個人缺點(身體、情感、經濟、生活意義)的出現或產生需要滿足的新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適應過程隨著缺點的填補而推進,為新的需求提供滿足,並產生令人興奮的專案,恢復穩定性和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的適應過程:技巧

適應是使我們能夠從由一個人生活周圍的環境變化引起的心理生理不適狀態轉變為另一種幸福狀態的過程,通過在受所述變化影響的重要方面之一採取行動。 這個過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延遲。適應變化的過程必須滿足兩個基本要求才能有效:

1. 接受能力

接受所發生的事件已經不可挽回地改變了或難以從支持我們日常生活的任何支柱中恢復,從而產生了新的有害或不利的不想要的情況。這導致我們不得不假設既有情況的不可逆轉性,並促進對新情況的適應。如果我們始終將過去的記憶保留在我們的意識中,並讓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那麼適應就不會發生。此外,接受這種情況還隱含地意味著其他額外的接受:

  • 接受每種情況都可能發生變化,無論是好是壞,這意味著生活必然會有愉快的時刻和情況,以及其他不愉快和痛苦的情況,這些情況會以另一種方式交換。生活邀請我們享受愉快和愉快的時刻,但它也攜帶著隨時可能發芽的痛苦和苦難的種子。
  • 接受我們無法控制大部分可能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無論是個人原因(疾病、身體或智力殘疾)還是來自我們的環境(事故、自然災害、人際衝突等),並且大多數時候我們限制自己在它為我們提供的可能性之間進行選擇。
  • 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關於自己和/或我們的環境的事情。新情況可能需要改變我們看待和聯繫環境的方式,但並非所有期望的改變都是可能的。

2. 尋找幸福感

令人不安的事件所造成的局面通常會導致我們曾經的期望、幻想、慾望和未來目標的消失,現在被打破,可預見的未來被稀釋。這迫使我們為我們的生活發展定義一個新的場景,並將必要的行動付諸實踐,以便這個場景能夠產生一種平衡和幸福的心理物理狀態,消除困擾我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要完成這一使命,基本要求是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因為許多受生活變化影響的人都有強烈的傾向,認為什麼都不會改變,並且毫無疑問地希望一切都保持不變,特別是如果他們難以掌握新情況,所以他們寧願停留在過去。但現實最終會強加於人,他們無法避免後果:孤獨、缺乏經濟資源、情感缺陷、職業停滯、身體或感官限制、缺乏幻想、對未來的恐懼等,所有這些都極大地阻礙了適應過程。

適應變化和靈活性

當面對生活的變化時,靜止、消極或墨守成規的態度並不是很重要,儘管有時它們涉及一種幸福狀態。事實證明,否認導致變化的事件,或避免其記憶,雖然它在短期內產生了幸福感,但並不能消除事件已經發生的事實,因此它將繼續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等待心理脆弱的時刻出現並再次造成痛苦。

從這個意義上說,面對新生活狀況的傾向和積極態度必須是堅定的,但也要靈活。系統物理學給出了前進方向的一個說明性示例:

“如果我們用液態水填充一個立方體形狀的容器,它會很容易適應容器的輪廓並採用它的形狀,但是面對任何搖晃容器的外力,它都會失去它,因為它的液體性質使其不穩定。如果它是固態的,就像冰一樣,如果它的形狀和大小不同,我們將無法將其放入容器中,為了適應它,我們將不得不使用力,它會破裂。然而,中間狀態,如粘性或凝膠狀,可以緩慢地完美地適應任何容器,使其在受到力時能夠保持其結構,並且比液體更穩定。

適應變化的技能

就人類而言,對自身處境變化的殭化和不妥協(堅實)的態度會阻礙或阻止適應,並會成為心理失衡的原因。同樣,一個願意接受他或她(液體)生活條件和環境的任何變化的人,無論多麼微小,也會遭受不穩定,因為他或她將很難為他或她的人找到合適的條件,他或她將面臨失去自己身份的風險。中間(凝膠狀)姿勢可以讓您以更悠閒和冥想的方式適應出現的新情況,避免錯誤並保持人心理身份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在這裡瞭解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積極的態度。

適應變化和監控的能力

在心理學領域,遵循這種方法的一個術語是自我觀察或監控,定義為:“一個人在每種情況下感知到最合適行為的關鍵的能力,從而根據情況的要求採取行動,拋開自己的信念和內在傾向”。

這種能力使人能夠靈活並發展適合情況的行為。如果這個人能夠接受他們的情況並繼續發展他們的重要方面,他們將以靈活的方式做出回應。然而,如果你拒絕接受它並陷入與自己的鬥爭中以否認證據,你可能會發展出一種殭化的模式,導致你遠離必要的適應。

適應作為一種心理策略

人和他們的環境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單元,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因此一個人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另一個,那麼對新情況的適應可能需要我們和/或我們的環境發生變化。因此,可以觀察到,有些人將他們的策略集中在個人上,關注他們的親密自我(冥想、瑜伽、靈性等),並且只去環境支援這種親密關係(值得信賴的人的建議、精神導師等)。然而,其他關注點則關注環境:家庭、工作、旅行、朋友、參加社交和文化活動等。

面對這種雙重視角,值得一問:

  1. 我能否改變自己,也就是說,改變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改變我解釋已經出現的情況並評估其後果的方式,從而改變我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2. 我能否改變環境以有利於我的期望,讓我獲得一定的穩定性、平衡和心理健康?
  3. 我應該同時修改兩者嗎?

心理適應變化的物件

在選擇以人為本的戰略的情況下,問題是確定需要哪些能力和/或資質來適應我們的環境,我們可以發展什麼功能,以及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如何與之相處。從心理學的角度面對這一使命的一種方法是通過認知重構來建立一種新的解釋事物、感覺和行為的方式(包括提出改變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修改道德價值體系,用更具適應性的取代不適當的;行為的改變, 對他人有害的習俗和習慣更合適)。

如果選擇的策略是作用於環境,那麼人與環境的關係可以分為三個基本的生活場景:家庭、社交和工作,並且變化可以發生在這三個領域中的任何一個。根據他們中的哪一個受到影響,必須採用一種或另一種策略,評估每個領域的個人情況。在這些情況下,一些策略示例可以是:

  • 家庭:改變與相關親屬關係的類型和形式(根據情況加強或減少聯繫)。
  • 社交:建立新的社交關係或修改現有社交關係的某些方面。
  • 工作:尋找一種有助於自我實現的活動和環境,同時保持足夠的個人幸福感(平衡的個人與工作關係)。

必須考慮到,改變環境以適應我們的期望通常是困難的,因為構成環境的大部分元素都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因此通常專注於我們自己的自我會更有效(一句古老的諺語說:“人不能改變風向, 但它可以改變帆的方向和方向」。

無論如何,這是關於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個新的現實,考慮到我們觸手可及的機會以及影響我們的個人和環境限制。為此,建議從尋找環境提供的小機會開始,儘管它們看起來無關緊要,但可以作為支持在適應道路上逐漸實現更重要目標的錨點。

在這方面,有必要注意情緒,情緒是行動的引擎,這些可以是積極情緒(它們促進變化)或消極情緒(它們阻止或阻礙變化)。控制由情況引起的負面情緒(恐懼、沮喪、悲傷、憤怒等)並激活積極情緒(幻覺、希望、動機、喜悅等)對於實現適應至關重要。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選擇創造新現實的策略涉及承擔成本(情感、經濟、後勤等),此外,它還可能導致另一種同樣令人不安的情況的風險,因此我們應該評估這可能帶來的好處或優勢是否大於由此帶來的成本。

面對變化所採取的所有行動都將創造標準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行為將形成適應模式。漸漸地,隨著這些適應性模式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常規部分(也就是說,它們履行其功能並使我們適應新情況),我們將開始以更平衡的方式看待事物,讓我們有更靈活的反應,而不是自動、獨特和不變的痛苦反應。適應模式賦予了一定的情緒穩定性和心理平衡,但它們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因為如果我們允許自己以一種殭化和殭化的方式被它們引導,它們會限制其他更適合當下情況的行動選擇。

對變化的心理適應結論

之前的接受過程和隨後的適應新情況的過程通常是緩慢而複雜的。面對已經出現的情況,這個人必須承擔並接受無助和沮喪,並願意克服它,因為長期的心理不平衡情況通常會導致人陷入絕望和對生活缺乏熱情的狀態。同樣,他們必須假設對新情況的滿意適應是可能的,因此,不要陷入絕望或認為這種不愉快的情況沒有盡頭(可以觀察到,絕大多數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親人的人會改變他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態度,最終或多或少地適應新情況)。

很難拋開對個人狀況的記憶,控制辭職的衝動,讓自己被環境沖昏頭腦,但與其與意識中出現的想法、情緒和不愉快的感覺作鬥爭,不如建立一個新的情況,一個新的生活場景,著眼於未來,而不是過去。 那就是:背對過去的不幸,懷著熱情和希望展望未來,鍛造現在。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