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自我調節和情商

近年來,情商作為一個橫向主題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組織心理學、情緒心理學……)中強烈出現,儘管在這個概念清晰出現時,對這個主題的普及已經被阻止了。情緒調節與情商之​​間的關係似乎相當明顯。

我們將深入討論兩個概念:情緒自我調節和情商。我們將從探索情商的不同模型開始,然後關注其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情緒自我調節,然後製定以過程為中心的情商模型、Barret 和 Gross 模型的開發。

概念框架

情緒智力是 1990 年代出現的一個研究領域,作為對純認知智力方法的反應,對傳統智力測試的批評者提出了批評。

這種方法很快在非科學媒體中流行起來,尤其是因為它傳遞了一個新的、令人信服的信息:即使沒有出色的學術技能,你也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丹尼爾·戈爾曼 (Daniel Goleman) 的這本信息豐富的書(1995 年)很快成為暢銷書,儘管對它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

Mayer (2001)指出了迄今為止情緒智力研究領域發展的五個階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目前在 EI 標題下一起呈現的概念和技能來自哪裡:

作為獨立研究領域的智力和情感(1900-1969):智力研究在這一時期發展,心理測試技術出現。在情緒領域,他們關註生理反應優先於情緒還是相反的爭論。儘管一些作者談論“社會智能”,但智能的概念仍然僅僅是認知的。

Precursor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1970 – 1989):認知和影響領域研究情緒如何與思想相互作用。這一時期的革命性理論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其中包括“自我”智能。

情商的出現(1990 – 1993):Mayer 和 Salovey 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情商的文章,包括首次嘗試衡量這些能力。

概念的普及和擴展(1994 – 1997):Goleman 出版了他的書“Emotional Intelligence”,EI 一詞迅速進入大眾媒體。

EI 的製度化和研究(1998 年至今):EI 的概念得到完善並引入了新措施。研究文章的第一批評論出現。

當我們談論情商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情商被理解為涉及情緒的一組能力。幾位作者指出了情商的不同定義:

“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緒、管理情緒、激勵自己、識別他人情緒和管理人際關係的領域”戈爾曼的情商理論(1995)

“影響一個人成功應對環境要求和壓力的能力的一組非認知能力、能力和能力”Bar-On(引自 Mayer,2001 年)

“是指認識情緒及其關係的意義,並據此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還包括使用情緒來增強認知活動”Mayer 等人。(2001)

在Schutte 等人 (2002)進行的一系列研究中,他們專注於尋找情商水平與自尊和積極情緒之間的關係,找到情商與這兩個變量之間的正相關關係。

幾位作者認為,高情商可以帶來良好的情緒幸福感,並且能夠擁有更好的人生觀。還有一些經驗證據似乎表明,高情商與較少的抑鬱、更多的樂觀和更好的生活滿意度有關。因此,這表明情商和情緒健康之間存在聯繫。

情緒智力的傳統模型

1990 年代處理情緒智力的主要模型是 Mayer 等人的模型。(2001)(4 個分支模型),Goleman 能力模型和 Bar On Multifactorial 模型。

Mayer (2001)將這些模型分為混合方法和技能方法:

技能方法

Mayer 等人的 4 分支模型。將情商分為四個技能領域:

感知情緒——感知面部或圖像中情緒的能力。

Using emotions to facilitate thinking:利用情緒來增強推理能力。

情緒理解:理解有關關係的情緒信息、從一種情緒到另一種情緒的轉變以及有關情緒的語言信息的能力。

管理情緒:為個人和人際關係成長而管理情緒和情緒關係的能力。

這些作者指出分支 1、3 和 4 包括關於情緒的推理,而分支 2 只包括使用情緒來增強推理。這 4 個分支按等級排列,“感知情緒”位於底部,而“管理情緒”位於頂部。

混合方法

這些流行的近似值包括最常與個人效能和社會功能相關的個人屬性 (Barret & Gross, 2001; Mayer, 2001)。

戈爾曼的情緒能力模型

它與同理心的概念非常相似,包括五種能力:

  • 了解自己的情緒
  • 控制情緒的能力
  • 自我激勵的能力
  • 承認他人的情緒
  • 管理關係

Bar-On 多因素模型

Bar On 對情商進行了多因素概念化,由以下因素組成:

正式的個人能力

自我概念:這種能力是指尊重和意識到自己,就像一個人一樣,感知和接受好與壞。在這裡發現自尊和自我概念之間的區別。

情緒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感受,以便了解它們並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自信:這是一種公開表達自己和捍衛個人權利的能力,而不是咄咄逼人或消極被動。

獨立性:是指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同時仍然諮詢他人以獲取必要信息的能力。

自我實現:發揮我們的潛力並過上豐富而充實的生活的能力,致力於一生的目標和目標。

人際交往能力

同理心:同理心的概念是識別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情緒並對他人表現出興趣的能力。

社會責任:表現出自己是社會團體建設性成員、遵守社會規則和值得信賴的能力。

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以給予和接受情感、建立友好關係和感到自在為特徵的情感關係的能力。

適應性CF

現實測試:這種能力是指我們的情感體驗與客觀發生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係,它是尋找客觀證據來證實我們的感受,而不是幻想或被它們沖昏頭腦。

靈活性: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調整我們的行為和思想的能力。

解決問題:識別和定義問題以及生成和實施可能有效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這個能力由4部分組成:

意識到問題並在問題面前感到安全和有動力

清楚地定義和表述問題(收集相關信息)

生成盡可能多的解決方案

對要使用的解決方案採取一種解決方案,權衡每種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壓力管理CF

壓力耐受力:這種能力是指能夠忍受壓力事件和強烈情緒而不崩潰,並積極應對壓力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基於選擇各種行動方案來應對壓力的能力,樂觀地解決問題,以及感覺自己有能力控制和影響局勢的能力。

衝動控制:它是抵抗或延遲衝動的能力,控制情緒以實現以後的目標或更大的興趣。

情緒和動機 CF

樂觀:就是在逆境中保持積極的心態,永遠往生活的光明面看。

幸福:是享受生活並感到滿足、享受自己和他人、享受樂趣和表達積極情緒的能力。

心理學中的情緒自我調節是什麼

在所有這些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情緒自我調節(理解為將情緒狀態調節到參考點的能力)是模型的主要元素。因此,Mayer 等人的 4 個分支模型。將“情緒管理”置於其等級等級的頂端,Goleman 將其列為“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而 Bar-on 在他的多項能力中包括情緒自我調節的元素,例如“衝動控制”和“靈活性”。

下一點我們將重點關注自我調節的心理機制,提供兩種情緒自我調節模型。

情商與情緒自我調節的關係

正如我們所見,情緒智力的主要模型非常重視對自己情緒的調節。事實上,它是這個概念的基石,因為如果我們不能適應性地管理它們,識別我們自己的情緒是沒有用的。

情緒自我調節將包含在心理自我調節的一般過程中,這是人類的一種機制,使他能夠保持持續的心理平衡。為此,它需要一個控制反饋系統,使其能夠保持與控制信號相關的狀態。

Bonano (2001)提出了一個情緒自我調節模型,該模型側重於情緒穩態的控制、預期和探索。情緒穩態將根據與情緒反應的體驗、表達或生理渠道的理想頻率、強度或持續時間相關的參考目標來概念化。在這個意義上,Vallés and Vallés (2003)指出,由於情緒具有三個層次的表達(行為、認知和心理生理),情緒行為的調節將影響這三個反應系統。

因此,情緒自我調節只不過是一個控制系統,可以監督我們的情緒體驗是否符合我們的參考目標。

情緒自我調節的時序模型

Bonano (2001)提出的這個模型指出了自我調節活動的三大類:

控制調節:指旨在立即調節已經激發的情緒反應的自動和工具性行為。在這一類中,包括以下機制:情緒分離、情緒抑制、情緒表達和笑聲。

預期調節:如果目前體內平衡得到滿足,下一步就是預測未來的挑戰,即可能出現的控制需求。在此類別中,將使用以下機制:情緒表達、笑聲、迴避或尋找人、地點或情況、獲得新技能、重新評估、寫下或談論令人痛苦的事件。

探索性調節:如果我們沒有直接或未決的需求,我們可以參與探索性活動,讓我們獲得新的技能或資源來維持我們的情緒穩態。其中一些活動可以是:娛樂、活動、寫情緒

情緒體驗的自我調節模型

Higgins、Grant 和 Shah(1999)的主要思想是人們更喜歡某些狀態而不是其他狀態,並且自我調節允許出現首選狀態而不是非首選狀態。他們還指出,人們體驗到的快樂類型和不適類型取決於起作用的自我調節類型。

這些作者指出了情緒自我調節的三個基本原則:

監管預期:根據以往的經驗,人們可以預期未來的快樂或不適。這樣,想像未來愉快的事件會產生接近動機,而想像未來的不適會產生迴避動機。

監管參考:面對同樣的情況,可以採用正面或負面的參考點。比如兩個人要結婚,一個人可以預想結婚的快樂,另一個人可以想像不結婚的難受。因此,動機是相同的,但其中一個會被積極的參考點所推動,而另一個會被消極的觀點所推動。

監管方法:作者區分了促進方法和預防方法。因此,在兩種不同類型的期望最終狀態之間進行了區分:抱負和自我實現(提升)與自我實現。責任和保障(預防)。

格羅斯和巴雷特過程模型

我們已經看到了從流行和應用領域(Goleman 和 Bar-On 模型)以及更多實驗角度(Mayer 和 Salovey 的四分支模型)提出的不同情商模型。

我們還討論了這些模型在情感層面對自我調節過程的重要性,分析了 Bonano 和 Higgins 等人的模型。

格羅斯和巴雷特模型:心理學中的自我調節

情商模型將其定義為一組能力和個人屬性或社交能力。這意味著兩個基本假設(Barret 和 Gross,2001 年):

一個人自己或他人的情緒被視為可以做出正確或錯誤判斷的固定實體。

情商被視為一組靜態技能

相比之下,Barrett 和 Gross 過程模型將情緒理解為一種突發的和流動的現象,它是由顯性過程和隱性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沒有正確或不正確評估的餘地。

在這個模型中,情商是“一組相關過程,允許個人在情緒反應的產生和調節中令人滿意地展示心理表徵”。

在這個工藝方案中,有兩個方面非常重要。一方面,情緒是如何表現的(人如何在心理上表現情緒並意識到這些情緒)。另一方面,如何以及何時調節情緒。

關於情緒的表徵,我們這裡只說情緒的產生主要涉及三個過程:情緒知識的可得性、情緒知識的可及性以及建立離散情緒體驗的動機,最後,功能資源的位置,例如工作記憶。這些過程對於情商非常重要,但我們將把它們放在一邊,專注於其他類型的過程,即與情緒自我調節相關的過程。

情緒自我調節的總體模型(Barret 和 Gross,2001 年;Gross 和 John,2002 年;Gross,2002 年)開發了情緒智力過程模型,描述了人們可以乾預以改變情緒過程的五個要點代,即情緒上的自我調節。我們在下面展示了模型的總體輪廓。

總模型的五個要素

情境選擇:是指為了影響自己的情緒而接近或迴避某些人、地方或事物。這發生在我們所做的任何選擇之前,其中存在情感影響。在圖中,我們看到選擇了 S1 而不是 S2(以粗體標記)。

情境修改:一旦選擇,人就可以適應修改其情緒影響,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策略(S1x、S1y、S1z)。

注意力顯示:注意力可以幫助人們選擇關注情境的哪一方面(如果談話讓我們感到厭煩就轉移注意力,或者當某些事情與我們無關時試著想別的事情)(a1、a2、a3……代表我們可以處理的情況的不同方面)。

認知變化:指的是我們從一種情況中選擇了哪些可能的意義。這就是可能導致“重新評估”的原因,並將成為認知重構等心理治療的基礎。意義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決定了反應傾向。

反應調節:反應調節是指一旦這些動作傾向被激發就會影響它們,例如通過抑制情緒表達。在示意圖中,- 和 + 符號表示不同級別的這些響應的抑製或激發。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前四種策略將側重於前因,而最後一種則側重於情緒反應。

關於不同程度的情緒自我調節可能產生的後果,已經寫了很多。Gross(2002)指出,“重新評估”策略往往比情緒抑制更有效。重評減少了情感體驗,也減少了行為表達,而壓抑減少了表達,但沒有減少情感體驗。

另一方面,有大量文獻表明抑制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免疫系統抑制、冠心病風險增加、癌症進展等),並且最終該策略的後果集中在前因上從這個意義上說,(重新評估)比那些專注於響應的方法更可取(Barret 和 Gross,2001 年)。

情緒自我調節和情商:結論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試圖概述情緒智力的研究,重點關注其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情緒自我調節。正如我們已經能夠理解的那樣,仍然有大量的模型使得在結構層面不清楚哪些元素構成了情商。

由於情緒自我調節是涉及的主要機制之一,我們想重點關注它,因為它是一種多年來被廣泛研究的機制,並且有相當完整的解釋模型。

作為經典模型、技能或能力的替代方案,我們想展示 Barret 和 Gross 過程模型。該模型對情緒自我調節和情緒智力的意義不僅在於確定情緒自我調節發生的機制,而且是闡明情緒智力涉及何種機制及其後果(積極和消極)在認知、情感、社會和生理水平上都有影響。

這篇文章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醫生來治療您的特殊情況。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類似情緒自我調節和情商的文章,建議您進入我們的情緒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