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德說,治療的目標是讓無意識的人有意識。確實,他將這個假設作為他作為理論家工作的核心。此外,他將潛意識定義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為了說明這一點,請考慮以下幾點:它是既定慾望的大鍋;一個和渴望的無底坑;一張仍然可能在意識中出現的可怕體驗的床。坦率地說,這聽起來不像是我想進入我的意識的東西!
不久之後,出現了一位代表心理學人格理論巨大進步的新思想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這位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資訊,請繼續閱讀這篇文章。
榮格的總結理論
弗洛德的年輕同事卡爾·榮格 (Carl Jung) 在他的所有工作中都致力於探索「內部空間」。當然,他以弗洛德理論為背景,對神話、宗教和哲學似乎無窮無盡的知識投入到這項任務中。但他特別擅長複雜神秘傳統的象徵意義,如諾斯替主義、煉金術、卡巴拉以及印度教和佛教中的類似傳統。如果有一個人對無意識及其習慣有一種感覺,只能象徵性地表達自己,那就是卡爾·榮格。
此外,他還有做非常清醒的夢和偶爾的幻覺的能力。1913 年秋天,他看到了一場「滔天洪水」的景象,這場洪水幾乎淹沒了整個歐洲,洪水淹沒了他的祖國瑞士的山腳。他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溺水身亡,城市搖晃。然後,水變成了血。在異象之後的幾周里,永恆的冬天和血河的夢想出現了。我害怕他變得精神病了。
但在那一年的 8 月 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榮格認為,不知何故,他作為個體與整個人類之間存在著無法解釋的聯繫。從那時起直到 1928 年,他經歷了一個痛苦的自我探索過程,這將成為他未來理論的基礎。
他開始仔細寫下他的夢想、幻想和願景,並繪製、繪畫和雕刻它們。他發現他的經歷往往以人類的形式出現,從一個睿智的老人和他的同伴一個小女孩開始。這位睿智的老人通過各種夢境,進化成了一種精神導師。這個小女孩變成了“anima”,即女性的靈魂,它是男人和他潛意識更深層次之間的媒介。
一個皮革棕色的鬼怪作為守衛出現在無意識的入口處。它是“影子”,榮格自我的原始伴侶。榮格夢見他和那個妖精都謀殺了那個美麗的金髮女孩,他給她起名叫齊格弗雷德。對他來說,這一幕代表著對只為了獲得榮耀和英雄主義的工作的危險的警告,這種工作很快就會給整個歐洲帶來巨大的痛苦(同時也警告他自己的一些傾向對西格蒙德·弗洛德的英雄事業的危險!
榮格還做了很多關於與死亡有關的問題的夢;與死者的領土和他們的重生。對他來說,這代表了無意識本身;不是弗洛德塑造的那個“小”無意識,而是一種新的人類集體無意識。一個可以容納所有死亡的無意識,而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鬼魂。榮格開始認為精神病患者是被這些鬼魂附身的,而當時沒有人應該相信他們。通過簡單地 「重新捕捉 」我們的神話,我們就會理解這些鬼魂,對死亡感到自在,從而克服我們的心理病態。
批評者認為,當這一切發生時,榮格只是生病了。但 Jung 認為,如果我們想瞭解叢林,我們就不能滿足於僅僅在叢林中移動。我們必須進入它,無論它看起來多麼奇怪或可怕。
傳記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Carl Gustav Jung) 於 1875 年 7 月 26 日出生在瑞士一個名叫 Kessewil 的小鎮。他的父親 Paul Jung 是一名鄉村牧師,他的母親是 Emilie Preiswerk Jung。男孩卡爾在一個非常有禮貌的大家庭中長大,其中包括一些神職人員和一些怪人。
卡爾在6歲時開始接觸拉丁語,他從一開始就以極大的興趣接受了拉丁語,尤其是對古代語言和文學的興趣。除了閱讀西歐的大部分現代語言外,榮格還交替閱讀其他幾種古代語言,例如梵語(印度教聖書的原始語言)。
卡爾在十幾歲的時候更像是一個孤獨的男孩,他不太關心學校,也受不了競爭。他去了瑞士巴塞爾的一所寄宿學校,在那裡他直面同學們的嫉妒。他開始以疾病為藉口,在巨大的壓力下發展出一種令人尷尬的昏倒傾向。
雖然他的第一個職業選擇是考古學,但他決定在巴塞爾大學選擇醫學。在那裡,他遇到了著名的神經學家 Kraft-Ebing,並來為他工作。在他的影響下,他學習了精神病學。
獲得學位后不久,他在蘇黎世的 Burghoeltzli 精神病院定居,師從精神分裂症的父親和最重要的鑒賞家 Eugene Bleuler。1903年,他與 Emma Rauschenbach 結婚。當時,他還花了部分時間在蘇黎世大學任教,並經營著一家私人診所。正是在這裡,他發明瞭聯想這個詞。
作為弗洛德的忠實崇拜者,他終於於 1907 年在維也納遇到了他。故事是這樣的,在見到他之後,弗洛德取消了當天的所有約會,以繼續持續 13 個小時的對話。這就是這兩位特權人士之間的這次會面的影響!最終,弗洛德將榮格視為精神分析的皇太子和他的得力助手。
但榮格從未完全支援弗洛德理論。他們的關係在 1909 年的一次美國之旅中開始降溫。在這次旅行中,兩人都通過分析彼此的夢來娛樂自己(顯然以更輕鬆的方式而不是嚴肅的方式),而在某個時刻,弗洛德對榮格的分析努力表現出過度的抗拒。最後,弗洛德告訴他,他們應該停下來,因為他害怕失去自己的權威。顯然,榮格感到受到了侮辱。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榮格來說是一個特別痛苦的自我反省時期。然而,這隻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人格理論之一的開始。
戰後,榮格遊歷廣泛;從非洲的部落到美洲和印度的人口。他於 1946 年退休,從那時起退出公共生活,直到 1955 年妻子去世。他於 1961 年 6 月 6 日在蘇黎世去世。
榮格的人格理論
榮格的理論將心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自我,它與有意識的頭腦是一致的。與此密切相關的是個人無意識,它包括意識中不存在但又不能免於存在的任何事物。個人無意識就像人們所理解的無意識一樣,它既包括記憶,那些我們可以很快被吸引到我們意識中的記憶,也包括那些由於某種原因而被壓抑的記憶。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包含弗洛德所包含的本能。
在描述了個人無意識之後,榮格在心理中添加了一個部分,這將使他的理論從其他理論中脫穎而出:集體無意識。我們可以簡單地稱其為我們的“精神遺傳”。它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經驗的儲存庫;一種我們與生俱來並分享的知識。然而,我們從未完全意識到這一點。從它開始,我們對我們所有的經歷和行為產生了影響,尤其是情感上的;但我們只間接地瞭解他,看到這些影響。
有些經歷比其他經歷更清楚地展示了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一見鍾情的體驗,似曾相識(以前處於相同情況的感覺)和對某些神話的某些符號和含義的立即識別,可以被認為是集體無意識的外部和內部現實的突然結合。其他更充分地說明集體無意識影響的例子是世界藝術家和音樂家在任何時候分享的創作經驗,或者所有宗教的神秘主義的精神體驗,或者夢想、幻想、神話、童話和文學的相似之處。
目前正在討論的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瀕死體驗。似乎許多來自世界不同地區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被從臨床死亡中“拯救”時經歷了非常相似的情況。他們談到感覺就像他們離開了自己的身體,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事件;他們感覺像是一股「力量」將他們拉進一條通往強光的長隧道;看到已故的親人或宗教人士等待他們,以及不得不離開這個快樂的場景並返回他們的身體的某種挫敗感。也許我們都被「程式設計」以這種方式體驗死亡。
原型理論
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就是所謂的原型。榮格還稱它們為支配者、意象、原始或神話圖像以及其他名稱,但原型一詞是最廣為人知的。以某種方式體驗事物將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未學問的)傾向。
原型本身是無形的,但充當我們所看到或做的事物的“組織原則”。它的工作方式與弗洛德理論中的直覺相同。起初,寶寶只是想吃點東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就是說,它代表了一種不確定的渴望,然而,這種渴望可以通過某些事物來滿足,而不能被其他事物來滿足。後來,隨著經驗的積累,寶寶在饑餓時開始渴望更具體的東西(奶瓶、餅乾、烤龍蝦、一塊紐約風格的披薩)。
原型就像太空中的黑洞。我們只能通過它如何將物質和光吸引到自己身邊來知道它的存在。
母系原型
這個原型作為一個示例特別有用。我們所有的祖先都有母親。我們在一個包括母親或代孕媽媽的環境中進化。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沒有照顧者的聯繫,我們永遠不會在無助的嬰兒時期生存下來。很明顯,我們是以一種反映我們進化環境的方式被 「構建 」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準備好渴望一位母親,我們尋找她,我們認識她,我們對待她。
因此,母親的原型是她自己進化構成的一種能力,旨在識別某種關係,即“母性”。榮格將其建立為抽象的東西,我們所有人都將原型投射到世界的普遍性和特定的人身上,通常是我們自己的母親。即使一個原型找不到可用的真實人物,我們也傾向於將其擬人化;也就是說,例如,我們將他變成「童話故事中」的神話人物。這個角色象徵著原型。
這個原型以神話中的原始母親或「大地母親」為象徵;在西方傳統中,夏娃和瑪麗,以及教堂、國家、森林或海洋等不太個性化的符號。根據榮格的說法,如果一個人的母親沒有滿足原型的要求,那麼他很可能會成為一個通過教堂或通過認同“大地母親”,或者冥想瑪利亞的形象,或者致力於海洋的生活來尋求它的人。
法力
我們必須知道,這些原型並不是真正的生物事物,就像弗洛德的直覺一樣。它們是更具體的要求。例如,如果一個人夢見細長的事物,弗洛德會建議它們代表,從而代表性。榮格會提出一個非常不同的解釋。即使夢見陰莖也不一定意味著性不滿。
令人驚訝的是,在原始社會中,符號通常根本不是指性。它們通常象徵著法力或精神力量。當需要懇求神靈獲得更好的玉米收成,或增加捕魚或説明某人時,會顯示這些符號。陰莖與力量、精液與種子、生育與受精之間的關係是大多數文化的一部分。
影子
當然,在榮格理論中,也有性和本能的空間。這些是稱為影子的原型的一部分。它源於前人類和動物的過去,當時我們關心的僅限於生存和繁殖,當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主體時。
這將是自我的“陰暗面”(of the self.新約)而我們的消極或惡魔部分也在這個空間里被發現。這假設陰影是不道德的;既不好也不壞,就像動物一樣。動物能夠溫暖地照顧它的後代,同時也是一個無情的食物殺手。但他沒有選擇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它只是做它所做的事情。他是“無辜的”。但從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動物世界似乎是殘酷的、不人道的;因此,陰影變成了與我們不想承認的那些部分的「垃圾場」有關的東西。
影子符號包括蛇(如伊甸園)、龍、怪物和惡魔。它通常守衛著洞穴或水池的入口,這代表了集體無意識。下次你夢見你正在與一個非常強大的戰士戰鬥時,你可能只是在與自己戰鬥!
人
這個人代表了我們的公眾形象。顯然,這個詞與術語 person 和 personality 有關,來自拉丁語,意思是面具。因此,人就是我們在走出去進入外部世界之前戴上的面具。雖然它一開始是一個原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假設它,成為我們遠離集體無意識的一部分。
在最好的情況下,它是我們都希望通過履行社會要求我們的角色來給人留下的“好印象”。但是,在最壞的情況下,它甚至可能被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本性所迷惑。有時我們開始相信我們真的是我們假裝的樣子。
Anima 和 Animus
人的一部分是我們必須扮演的男性或女性角色。對於大多數理論家來說,這個角色是由身體性別決定的。但是,就像弗洛德、阿德勒和其他人一樣,榮格認為,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是天生的雙性戀。當我們作為胎兒開始生活時,我們擁有未分化的性器官,只有在荷爾蒙的影響下,我們才會逐漸成為男性和女性。同樣,當我們從嬰兒開始社交生活時,我們不是社會意義上的男性或女性。幾乎是立刻(一旦我們穿上那些藍色或粉紅色的小靴子),我們在社會影響下發展,逐漸將我們變成男人和女人。
在所有文化中,對男性和女性的期望都不同。這些幾乎完全基於我們在複製中的不同角色和其他幾乎完全傳統的細節。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我們仍然保留著許多這些傳統期望的殘餘。我們仍然期望女性更性感、攻擊性更低;男人很堅強,他們忽視了生活中的情感方面。但 Jung 認為,這些期望意味著我們只開發了一半的潛力。
anima 是男性集體無意識中存在的女性方面,而 animus 是女性集體無意識中存在的男性方面。他們聯合起來被稱為 syzygy。阿尼瑪可以被表現(擬人化)為一個非常自發和直覺的年輕女孩,或者是一個女巫,或者作為大地母親。它通常與深沉的情感和生命本身的力量有關。敵意可以被擬人化為一位老聖人、一位戰士,或者通常被擬人化為一群人,並且往往是合乎邏輯的,通常是理性的,甚至是爭論的。
Anima 和 Animus 是我們與集體無意識進行交流的原型,與它取得聯繫很重要。它也是我們愛情生活的原型:正如希臘神話所暗示的那樣,我們一直在尋找我們的另一半;眾神從我們身上奪走的另一半,在異性成員中。當我們一見鍾情時,我們偶然發現了某種特別符合我們的 anima 或 animus 原型的東西。
其他原型
榮格說,我們可以列出或記住的原型沒有固定數量的。它們根據需要相互重疊和結合,它們的邏輯與我們理解的邏輯標準不符。然而,榮格定義了其他幾個:
除了母親之外,還有其他家庭原型。顯然,有一位父親經常以嚮導或權威人物為象徵。還有代表血緣兄弟情誼理念的家庭原型,以及比基於有意識原因的紐帶更深的紐帶。
我們還有兒童的形象,在神話和藝術中以兒童,尤其是嬰兒,以及其他小動物為代表。在耶誕節慶祝嬰兒耶穌是兒童原型的體現,代表著未來、進化、重生和救贖。有趣的是,耶誕節發生在冬至期間,冬至在原始北歐文化中代表著未來和重生。這些人點燃篝火,圍著火舉行儀式,懇求太陽回來。兒童原型也經常與其他原型混合,形成兒童神或兒童英雄。
許多原型都是傳說中的角色。英雄是主要英雄之一。他以法力人格為代表,是惡龍的戰士。基本上,它代表自我(我們傾向於認同故事中的英雄),並且幾乎總是以龍和其他怪物的形式參與與影子的戰鬥。然而,英雄是愚蠢的。畢竟,他對集體無意識的形式一無所知。來自《星球大戰》的盧克·天行者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
英雄通常被委以營救少女的任務,少女代表純潔、純真和坦率。在《星球大戰》故事情節的第一部分,萊婭公主是少女。但是,隨著故事的進展,她變得充滿活力,發現了力量(集體無意識)的力量,並成為了像盧克一樣的同伴,盧克竟然是她的兄弟。
英雄由一位睿智的老人引導,這是一種敵意,向前者揭示了集體無意識的本質。在《星球大戰》中,這個老人是 Obi Wan Kenobi,然後是 Yoda。請注意,他們都教了 Luke 所有關於原力的知識,當 Luke 成熟時,他們就會死去,成為他的一部分。
您可能想知道達斯維達的“黑暗父親”原型。他是原力陰暗面的影子和主人。他也恰好是 Leia 和 Luke 的父親。當他死後,他成為了一位睿智的老人。
這也是一個動物原型,代表了人類與動物世界的關係。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英雄忠實的馬。蛇也是常見的動物原型,我們認為它們特別聰明。畢竟,動物比我們更接近它們的本性。也許,小型機器人和隨處可見的宇宙飛船(獵鷹)是動物的象徵。
然後是魔術師,通常由小醜或魔術師代表。英雄的作用是讓英雄的事情更加困難,給他製造麻煩。在斯堪的納維亞神話中,眾神的許多冒險都源於半神洛基向他們的陛下展示的一些技巧。
還有其他原型要複雜一些。一個是最初的人,在西方文化中以亞當為代表。另一個是上帝原型,它代表了我們理解宇宙的需要;它為發生的一切都提供了意義,並且一切都有目的和方向。
雌雄同體,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榮格理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代表了對立面的結合。在一些宗教畫作中,耶穌基督更多地被描繪成一個女性化的人。同樣,在中國,觀音的角色確實是一位男性聖人(觀世音菩薩),但他被描繪得如此女性化,以至於他通常被認為更像慈悲女神!
最重要的原型是自我(我們在這裡保留“自我”而不是“自我”一詞,因為它在西班牙語心理學中被字面接受。N.T.)。自我是人格的終極單位,由榮格在畫中發現的圓圈、十字架和曼荼羅形象所象徵。曼荼羅是用於冥想的圖畫,用於將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圖像的中心。它可以是像幾何圖形一樣簡單的筆觸,也可以是像彩色玻璃窗一樣複雜的筆觸。最能代表自我的擬人化是基督和佛陀;順便說一句,在許多人看來,這兩個人代表了完美的成就。但榮格認為,只有通過死亡才能實現人格的完美。
根據榮格理論的心理動力學
好吧,心理內容就夠了。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它的運作原則。榮格給了我們三個原則。首先是對立原則。每個慾望都立即暗示了它的對立面。例如,如果我有一個積極的想法,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在我腦海中的某個地方出現相反的想法。事實上,這是一個相當基本的概念:要知道什麼是好的,我必須知道什麼是壞的,就像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白色就無法知道什麼是黑色一樣;或者沒有低下的高。
這個想法是在我大約 11 歲的時候想到的。我記得偶爾我會去拯救森林裡許多無辜的小動物,它們不知何故受傷了(恐怕很多次導致它們死亡)。我曾經試圖治癒一隻知更鳥,但當我把它舉在手裡時,我被一圈陽光刺得眼花繚亂,於是把手放在臉上。在那一刻,我心中閃過一個念頭,我本可以壓垮他。想像一下,我根本不喜歡這個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來到了我身邊。
根據榮格的說法,正是對立創造了心理主義的力量(或性慾)。這就像電池的兩個磁極,或者一個原子的分裂。正是對比提供了能量,所以強對比會產生強能量,弱對比會導致能量差。
第二個原則是等效原則,其中對沖產生的能量在兩側均勻分佈。因此,當我把那隻小鳥拿在手裡時,有一種能量驅使我去説明他;以及我正在粉碎他的另一個相同特徵。我試圖説明這隻鳥,所以所有的能量都被分配到了旨在達到這個目的的各種行為中。但對方後來怎麼樣了呢?
嗯,這取決於一個人對那個未實現的願望的態度。如果我們有意識地保持這種願望;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識別它,然後我們會導致心理功能品質的提高;也就是說,我們增長。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試圖否認這個想法的存在,如果我們壓制它,能量就會被引導到一個複合體的發展上。情結是一種被壓抑的思想和感受的模式,圍繞原型中的特定主題進行分組(建立星座)。如果我們否認我們有一個與粉碎鳥有關的想法,我們可以將這個想法放入影子提供的形式之一(我們的“黑暗面”)。或者,如果一個男人否認他的情感方面,他的情感可以在阿尼瑪原型中找到其表達形式。
這就是問題的開始。如果我們假裝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是絕對好的;我們甚至沒有能力撒謊和欺騙;偷竊殺戮,那麼每一次我們好的時候,我們的另一部分就會在影子周圍凝結成一個復合體。那個情結將開始擁有自己的生命,並以某種方式折磨你。您可能會發現自己做噩夢,噩夢中會碾壓小鳥!
如果情結持續很長時間,它會 「附身 」你,你最終可能會得到多重人格。在電影《夏娃的三張面孔》(The Three Faces of Eve)中,喬安妮·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扮演一個甜美、孤僻的女人,她最終發現自己在週六晚上出去了,冒充了相反的身份。她不抽煙,但她在錢包裡發現了幾包香菸;她不喝酒,但她醒來時宿醉了,沒有和男人調情,儘管她在自己的房間裡找到了最性感的衣服。這裡需要說的是,雖然多重人格障礙很少見,但當它出現時,它並不傾向於以如此極端、非黑即白的方式表現出來。
最後一個原則是熵原則,它建立了對立面相互吸引的趨勢,以減少整個生命中的生命能量。榮格從物理學中汲取了這個想法,其中熵是指所有物理系統重疊的趨勢;也就是說,所有的能量最終都會被分配。例如,如果我們在房間的角落裡有一個加熱器,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客廳都會變熱。
當我們年輕時,對立面往往非常極端,浪費了很多精力。例如,青少年傾向於誇大兩性之間的差異,男孩更有男子氣概,女孩更女性化,因此他們的性活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他們從一個極端搖擺到另一個極端,一會兒瘋狂和野蠻,一會兒又找到宗教。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大多數人開始對自己的方面感到滿意。我們不那麼理想主義和天真,並認識到我們是好與壞的結合體。我們受到性對立面的威脅較小,變得更加雌雄同體。即使在老年,女性和男性也往往看起來更相似。這個克服自我超越對立面的過程;看到我們是誰的兩面被稱為超越。
人生目標
人生的目標是成就自我。自我是一個原型,它代表了所有對立面的超越性,因此我們人格的每個方面都得到了平等的表達。因此,我們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我們都是;自我和影子,善與惡,有意識和無意識,以及個人和集體(整體上的創造)也是如此。當然,如果沒有對立面,就沒有能量,我們就會停止工作。顯然,我們不再需要採取行動。
如果我們試圖稍微遠離神秘的考慮,那麼將自己置於心理中更加中心化和平衡的位置是明智的。當我們年輕時,我們更傾向於自我以及人的瑣碎。隨著年齡的增長(假設我們做得正確),我們會對自我進行更深的思考,並變得更接近人、生命和宇宙本身。實現自我的人(已經發展了自我的人)實際上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
同步性
多年來,理論家們廣泛討論了心理過程是建立在機械論還是目的論模型的基礎上的。機制是事物通過因果過程運作的想法。一件事導致另一件事,另一件事導致另一件事導致另一件事,依此類推,因此過去決定現在。目的論是我們受我們的目的、意義、價值觀等指導的想法。機制與決定論和自然科學有關;目的論與自由意志有關,目前被認為是一個有點奇怪的立場。這在道德主義、律法主義和宗教哲學家中仍然很常見,當然,在一些人格理論家中也很常見。
關於我們在本書中回顧的作者,弗洛德主義者和行為主義者往往是機械論的,而新弗洛德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和存在主義者則傾向於採取目的論的立場。榮格認為兩者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增加了一個最終的意識形態替代方案,稱為共時性。
共時性假設兩個事件的發生,這兩個事件既不是因果關係也不是目的論上的關聯,但仍然具有重要的關係。有一次,一位病人向我描述了一個關於甲蟲的夢,就在那一刻,一隻甲蟲從辦公室的窗戶飛了出來,與他在夢中描述的非常相似。很多時候,人們夢到,比如說,一個親人的死亡,第二天早上我們發現那個人的真正死亡,他在我們夢到的時候就死了。有時,我們會拿起電話給朋友打電話,並在拿起聽筒時通過電話與他們會面。大多數心理學家會稱這些情況為巧合,或者試圖向我們展示它們的頻率。榮格認為,這些情況表明我們人類如何通過集體無意識與自然相互聯繫。
榮格從未明確過他的宗教信仰,但這種不尋常的共時性概念很容易用印度教的現實觀來解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個體自我就像海中的島嶼。我們習慣於將世界和他人視為獨立和獨立的實體。我們沒有看到的是,我們是通過位於水域下方的海底相互聯繫的。
另一個世界叫瑪雅,意思是幻覺,被認為是上帝的夢或上帝的舞蹈;也就是說,上帝創造了它,但它本身並不是真實的。我們的個體自我被稱為 jivatman 或個體靈魂,也是類似於幻覺的東西。我們所有人都是至高無上的阿特曼或上帝的延伸,他允許自己稍微忘記自己的身份,通過成為我們每個人而變得看似分離和獨立。但事實上,我們從來沒有完全分開。當我們死去時,我們醒來時就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真正的樣子:上帝。
當我們做夢或冥想時,我們會進入我們個人的無意識,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本質:集體無意識。正是在這些狀態中,我們最容易滲透到其他自我的“交流”中。共時性使榮格的理論成為為數不多的不僅與超心理學現象相容,而且甚至試圖解釋它們的理論之一。
榮格的性格類型
榮格發展了一種人格類型學,這種類型學變得如此流行,以至於許多人認為他沒有做任何其他事情。它從內向和外向之間的區別開始。內向的人更喜歡他們的思想、感情、幻想、夢想等內心世界,而外向的人更喜歡事物、活動和人的外部世界。
榮格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
這些術語與害羞和社交等詞相混淆,部分原因是內向的人往往害羞,而外向的人往往更善於交際。但榮格更多地指的是我們(我們的自我)對人和外部現實或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的傾向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內向的主體比外向的主體更成熟一些,儘管我們的文化確實更重視外向者……榮格已經警告我們,我們所有人都傾向於將自己的類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目前,我們在幾種理論中找到了內向-外向的維度,其中漢斯·艾森克的理論尤為突出,儘管這個維度隱藏在“社交性”和“湧現”的替代名稱下。
功能
無論我們是內向還是外向,很明顯,我們需要處理內部和外部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以或多或少舒適和有用的方式。Jung 建議有四種方法或功能可以做到這一點:
- 第一個是感覺,正如這個詞本身所表明的那樣,它涉及通過感官的含義獲取信息的行為。一個敏感的人是把他的注意力引導到觀察和傾聽,從而瞭解世界的人。榮格認為這個功能是非理性的功能之一,或者說是相同的功能,它更多地包括感知而不是對資訊的判斷。
- 第二個是思想。思考涉及理性和邏輯地評估資訊或想法。榮格稱這個功能是理性的,或者說是基於判斷的決策,而不是簡單地考慮資訊。
- 第三個是直覺。這是一種在典型的意識過程之外起作用的感知模型。它是非理性的或像感覺一樣的感知,但它源於對大量資訊的更複雜的整合,而不是簡單的視覺或聽覺。Jung 說這就像 「看到拐角處」。。
- 第四是感覺。它是感覺的行為,就像思考的行為一樣。這是一個評估信息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它旨在考慮一般的情緒反應。榮格稱之為理性;顯然不是我們習慣使用這個詞的方式。
我們所有人都擁有這些功能。我們會說我們只是以不同的比例使用它。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喜歡的更高功能,而且功能更發達;第二個,我們知道它的存在,並僅使用它來支援第一個。我們還有一個第三級,它非常不發達,對我們來說不是很有意識,最後是一個低級,它非常不發達,是如此無意識,以至於我們可能會否認它存在於我們身上。
我們大多數人只執行其中的一兩項功能,但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發展所有四項功能。榮格再一次將對立面的超越視為一種理想。
額定值
凱薩琳·布裡格斯 (Katharine Briggs) 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裡格斯·邁爾斯 (Isabel Briggs Myers) 發現榮格的性格類型和功能非常有價值,因此他們決定開發一項測試,即邁爾斯-布裡格斯類型指標。它成為所有測試中最受歡迎和研究最多的測試之一。
從或多或少的 125 個問題的答案中,我們被分為 16 種類型中的一種,從而明確地包含其中兩到三種類型。我們所屬類型的結果幾乎不能說明我們(例如,我們的好惡、我們的職業選擇、我們與他人的相容性等等)。一般來說,很多人喜歡這個測試,因為它的特殊性是它是為數不多的具有不太明智的不尋常品質的測試之一:結果類型都沒有誇張的負面或非常積極。與其欣賞你有多 「瘋狂」,不如簡單地打開你的個性去探索。
該測試有四個量表。外向內向 (E-I) 是最重要的。應用該測試的研究人員發現,75% 的人口是外向的。
接下來是感測直覺 (S-N),大約 75% 的人口是敏感的。
下一個是思想感覺 (T-F)。儘管所研究人群的結果幾乎分佈均勻,但研究人員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男性屬於第一類,而另外三分之二的女性是多愁善感的。這些結果可能被認為有點刻板印象,但我們必須考慮到榮格主義者認為思想和感覺具有同等價值,當然,三分之一的男性是多愁善感的,另外三分之一的女性優先考慮思想。此外,我們必須考慮到社會確實在思想和情感之間建立了價值差異。當然,一個多愁善感的男人和一個過於理性的女人會發現很難處理我們社會中人們對人們的刻板印象的期望。
最後一個量表是判斷-感知 (JP) 量表,該量表由 Myers 和 Briggs 包括,但在榮格理論中是不存在的。這些作者決定將其包括在內,以確定哪些功能可能更優越。一般來說,明智的人會更加謹慎和小心,甚至在生活中也會受到抑制。有洞察力的人往往更自發,有時甚至粗心大意。外向加上一個 「J」 假設這個人是一個思想家或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兩者都很強大。外向加上 「P」 意味著我們正在與一個敏感或直覺的人打交道。在另一個極端,高 「J」 的內向者將是敏感的或直覺的,而 「P」 高的內向者將是思想家或多愁善感的人。J 和 P 在總體中分佈均勻。
每種類型都由四個字母標識,例如 ENFJ。這些已經變得如此流行,我們甚至可以在汽車牌照上找到它們!
- ENFJ(帶直覺的感性外向)。這些人很健談。他們傾向於將他們的朋友理想化。他們表現得像個好父母,但是他們有一定的傾向,就是讓自己被他們縱。他們成為優秀的治療師、教師、高管和銷售人員。
- ENFP (多愁善感的直覺外向)。這些人喜歡新事物和驚喜。他們非常情緒化和富有表現力。他們容易受到肌肉緊張的影響,並且往往高度警覺。一般來說,他們傾向於對情緒有很多內心的感受是很常見的。它們對銷售、廣告、政治和表演都有好處。
- ENTJ(直覺的思維外向)。當他們屬於一個家庭時,他們對伴侶和孩子寄予厚望。他們喜歡組織和秩序,通常是優秀的高管和管理人員。
- ENTP(帶思想的直覺外向)。他們是活潑的人;不枯燥或老化。作為夫妻,他們在經濟上有些危險。他們善於分析,並擁有出色的創業精神。他們傾向於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將自己建立在相對於他人的優越地位上。
- ESFJ(帶感覺的感性外向)。這些人喜歡和諧。他們傾向於表現出“該做”和“不該做”的立場。他們通常依賴父母,然後是伴侶。他們是非常敏感的人,用心與他人交往。
- ESFP (感情外向與多愁善感)。他們非常慷慨和衝動,對焦慮的容忍度很差。他們可以是優秀的藝人,他們喜歡公共關係,喜歡電話。他們應該避免在學習中遇到重大麻煩,例如科學。
- ESTJ (外向性思維與感覺)。作為夫妻、父母和工人,他們都是非常負責任的人。他們是現實的;他們的腳踏實地,相當無聊和衰老,他們熱愛傳統。我們通常可以在平民俱樂部看到他們。
- ESTP (外向的感覺與思想)。他們是行動導向的人,通常是老練的,甚至是冒險的人(我們的詹姆斯邦德)。作為情侶,他們很迷人,很令人興奮,但在承諾方面卻遇到了問題。他們表現為優秀的推廣者、商人和娛樂藝術家。
- INFJ(多愁善感的直覺內省)。這些是典型的認真的學生和那些真正想做出貢獻的工人。他們非常親密,很容易受傷。他們是好夫妻,但他們在身體上往往非常內向。人們經常相信他們是通靈的。他們將自己確立為優秀的治療師、實踐者、牧師等等。
- INFP(直覺的感性內向)。這些人是理想主義的,自我犧牲的,並且與他人有一定的保留或距離。他們非常熟悉和溫馨,但他們不會輕易放鬆。我們經常在心理學家、建築師和宗教人士中找到他們,但從來沒有在商人中找到過。榮格和我都欽佩這種類型的人。當然,Jung 和我也是這樣的!
- INTJ(帶思想的直覺內省)。它是所有群體中最獨立的。他們喜歡思想和邏輯,因此非常喜歡科學研究。他們的思維方式相當講究。
- INTP(直覺思維的內省)。這些就是所謂的書蟲。他們是關心、忠誠的人,很容易被忽視。(作為最近的一個例子,在梅爾·吉布森和海倫·亨特主演的電影《女人想要什麼》中,吉布森飾演的角色所在的公司里有一個女性角色,她完全沒有被別人注意到,她一直在思考這種情況。N.T.)。他們在使用語言時往往非常精確。他們擅長邏輯和數學,是優秀的哲學家和理論科學家,但從來不是作家或銷售人員。
- ISFJ (感覺內向與多愁善感)。他們是樂於助人的人,並且非常注重工作。他們可能會感到疲勞,並且容易被流氓所吸引。他們是優秀的護士、教師、秘書、實習生、圖書管理員、中產階級企業家和管家。
- ISFP (帶感覺的感性內向)。他們害羞而孤僻;他們不是很健談,但他們喜歡與感官活動有關的行為。他們喜歡繪畫、素描、雕塑、音樂創作、舞蹈(一般的藝術)和大自然。他們不太擅長情感承諾。
- ISTJ (感覺內向與思想)。這些是所謂的力相關支柱。他們通常會嘗試改變伴侶和其他人的存在方式。他們成為優秀的銀行分析師、審計師、會計師、稅務檢查員、書店和醫院的主管、商人、物理教育家和教師,甚至是優秀的童子軍。
- ISTP (Introversion of Thinking with Sensation) 思考內省)。他們是行動導向、無所畏懼、尋求冒險的人。他們很衝動,阻止他們很危險。他們喜歡工具、儀器和武器,通常會成為技術專家。他們對交流完全不感興趣,經常被誤診為閱讀障礙或多動症。他們往往是壞學生。
即使沒有經過測試,我們也可以很好地識別出自己屬於所描述的類型之一。或者更好的是,問問別人;他們很可能會更準確地評價我們!但是,如果您願意,您可以在 Internet 上下載來自 Jung 的免費測試。方向是 The Keirsey Temperament Sorter。我推薦它!
性格類型的討論
許多人認為榮格對他們有很多話要說。這些人包括作家、藝術家、音樂家、電影導演、神學家、任何宗教的神職人員、神話學生,當然還有一些心理學家。我想到的一些例子是神話學家約瑟夫·坎普貝爾、電影製片人喬治·盧卡斯和科幻小說作家烏蘇拉·勒金。任何對創造力、靈性、通靈現象、普遍性以及這些主題感興趣的人都會發現榮格是一個很好的指南。
但是科學家,包括大多數心理學家,對榮格有很多問題。它不僅完全支援目的論的觀點(就像大多數人格心理學家所做的那樣),而且它更進一步,進入了共時性的神秘相互聯繫。他不僅假設存在一個無意識,其中事物不容易用經驗的眼睛來把握,而且還建立了一個從未存在過、也永遠不會達到意識的集體無意識。
事實上,榮格採取的立場基本上與還原論潮流相反;他從最高層次(甚至到靈性本身)開始,並從中得出最低層次的心理學和生理學。
即使是那些讚揚他的目的論和反還原論的心理學家,也對他感到不舒服。就像弗洛德一樣,榮格試圖將一切都吸引到他的系統中。幾乎沒有機會、事故或環境。人格(以及一般的生活)在榮格理論中似乎被“過度解釋”。
我觀察到,他的理論經常吸引那些難以應對現實的學生。我們知道,當世界,尤其是社交世界變得太困難時,有些人會退縮到幻想中。例如,有些人只是通過切土豆成為廚房幫手;然而,另一些人則接受了非常複雜的想法,假裝可以解釋一切。有些人進入諾斯替或密宗宗教,這些宗教呈現天使和魔鬼、天堂和地獄等複雜的宗教形象,並參與關於符號的無休止的討論。其他人轉向榮格。當然,這並沒有錯;但對於一個遠離現實的人來說,這些立場顯然不會説明他。
這些批評並沒有玷污榮格理論所形成的基礎,但我們應該對它們有所謹慎。
積極的問題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強調 Myers-Briggs 和其他測試的貢獻,這些測試是根據 Jung 的工作闡述的。由於這些測試沒有將物件置於 「好 」 和 「壞 」之間的維度中,因此它們的 「迫害」要小得多。他們只是讓人們更瞭解自己是誰。
乍一看,榮格的原型似乎是最奇怪的想法,儘管它們已被證明對分析神話、童話、一般文學、藝術象徵主義和宗教展覽非常有用。它們顯然捕捉到了我們自己表達的一些基本「單位」。許多人建議這隻是現實世界中的很多人物和故事,我們只是重新排列它們的細節。
這個立場表明,原型實際上指的是人類思想的一些深層結構。畢竟,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有一定結構的。我們以某種方式看到,就像我們聽到的那樣;我們以特定的方式處理資訊,我們的行為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的腺體和肌肉是以某種方式設計的。重要的是,至少有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建議尋找榮格原型的底層結構。
最後,榮格讓我們看到了兒童和成人發展之間的差異。孩子們在學習中明顯強調差異化(將一件事與另一件事分開)。“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相反?”“那東西是關於什麼樣的事情的?”他們積極尋求多樣性。許多人,包括幾位心理學家,都對此印象深刻,以至於他們得出結論,所有兒童的發展都是一個分化的問題,是一個學習越來越多的“東西”的問題。
但對於成年人,榮格強調了他們更傾向於超越對立面的整合。成年人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繫;它們如何組合在一起,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他們如何為整體做出貢獻。我們希望事情有意義,有意義;簡而言之,這一切的目的。孩子們解開了世界;大人們試圖把碎片撿起來。
連接
一方面,榮格仍然與他的弗洛德根源聯繫在一起。它比弗洛德主義者更強調無意識。事實上,它可以被看作是弗洛德傾向的邏輯延伸,即把事情的起因定位在過去。弗洛德還談到了神話(例如俄狄浦斯)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現代心理。
另一方面,榮格與新弗洛德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和存在主義者有很多共同之處。他認為,我們是為進步而生的,是為了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而不僅僅是像弗洛德主義者和行為主義者所說的那樣,為了適應目的。他的自我實現理念與自我實現理念非常相似。
對立面的平衡在其他理論中也找到了對應的位置。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奧托·蘭克 (Otto Rank)、安德列亞斯·安吉爾 (Andreas Angyal)、大衛·巴坎 (David Bakan)、加德納·墨菲 (Gardner Murphy) 和羅洛·梅 (Rollo May) 等作家提到了在兩種對立的趨勢之間尋求平衡,一種是針對個人發展的,另一種是針對社會利益或同情心的發展。羅洛·梅 (Rollo May) 提到了由“daimons”(小神)組成的思想,例如對性、愛和權力的渴望。只要他們就位,每個人都是積極的,但當他們吞噬整個人格時,我們就會有“守護者附體”或精神疾病。
最後,我們應該對榮格進行更開放的解釋,無論是與癥狀、夢境還是自由聯想有關。雖然弗洛德或多或少地發展出一種僵化的解釋(尤其是性解釋),但榮格允許自己走得更遠,將他的想法指向對自由意志的更“神話”的解釋,其中幾乎任何事物實際上都可以意味著任何東西。特別是存在主義分析,它受益於榮格的思想。
讀數
榮格的大部分著作都包含在《卡爾·榮格文集》中。我有責任告訴你,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容易閱讀,但它包含了足夠多的興趣話題,值得付出努力。
如果你對更簡單的東西感興趣,有一本名為《回憶、夢想、反思》的自傳,是他和他的學生 Aniela Jaffé 合著的。它有一個很好的介紹,只要你讀過它之前的第一章。
本文僅供參考, 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