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負罪感是什麼

“內疚”一詞起源於拉丁語,幾乎可以肯定是非正式對話中最常用的術語之一,尤其是在最機密、友好或家庭環境中。但無論使用這些詞背後的想法是什麼,常見的“內疚語法”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指的是指責某人(包括我們自己)某事的個人需要(或道德義務)。無論如何,所有可能的對內疚的解釋都可歸因於兩個解釋學的宏觀類別:錯誤或罪惡。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了解心理學中的內疚感是什麼、內疚感有哪些症狀以及內疚感在心理學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心理學上的負罪感是什麼?

內疚是一種次要情緒,即一種複雜的、自我反省的、物種特異性的情緒。這是一種情緒反應,提醒我們行為中“出了問題”。它是關於對某件事(決定、行為、疏忽、損害等)負責的信念或知識(思想)的情緒反應,因此犯了錯誤。

內疚的症狀

對於一些人來說,內疚感是一種模糊但持續的感覺:他們感到不足、缺乏,儘管他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受到恐嚇、不安全、害怕,最終要么獨自一人待在房子的圍牆內,要么與極少數精選的人在一起。另一方面,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內疚會以更明確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會誇大其詞,變得憤怒,感到無緣無故地受到攻擊,像野獸一樣咆哮,然後片刻之後後悔,感到“噁心”,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想其他人,試圖尋求庇護,或者更糟糕的是,仍然會激起狡猾的嘗試,以“維持他們自己知道是錯誤的觀點”。

精神分析中的內疚感

根據精神分析,內疚感會表現出一些症狀。在這個領域裡,沒有人把罪疚感當作一種罪惡感,即違反戒律後的情緒。內疚感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在這兩種情況下,它都源於超我與孩子的性慾和攻擊性慾望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是一種內化的表徵,也是超我與孩子之間的衝突的延續。孩子和他的父母.. 如果超我的能量來自於孩子自己的攻擊性,那麼內疚感就直接受到個體表現出攻擊性情感的程度的影響,並將其作為一種道德譴責來針對自己。無意識的內疚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基礎受虐狂的態度,從對事故的傾向,到犯罪行為,其中主體的行為似乎是為了尋求痛苦或懲罰,“弗洛伊德說,就好像能夠將這種無意識的內疚感與某種東西聯繫起來,會感到一種解脫”真實且當前”。

內疚的類型

讓我們看看四種類型的內疚感:

  • 反射性的愧疚感。它與自我理想未被實現的認知評價以及人所堅持和內化的價值觀有關。在反思性內疚中,不僅關注自己行為的後果,也不僅僅對他人造成的損害產生同情。這是一種以個人的認知和內省能力為前提的內疚:我們可以說這種情感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它考慮了對他人的取向。
  • 非理性的負罪感。它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在第一種情況下,這個人能夠專注於他們已經執行的一個或多個行為,並想像讓對方失望或以某種方式損害了與他們的關係。在失去知覺的情況下,這個人可能會感到內疚並認為自己不值得,但不知道確切的原因。
  • 病態的內疚感。它與一種非理性的內疚感有關,這種內疚感伴隨著一種抓住主題的痛苦。這是一種神經質的、直接的、破壞性的內疚感。個人的自我批評是由於人們確信自己沒有達到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引發的,而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達到他們個人所堅持的理想。非理性的罪惡感與個人的道德成長無關,也不會促使他走向自我理想的成熟;此外,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廣泛性焦慮的壓抑、無助甚至絕望的感覺。
  • 健康的“內疚感”。對於個人的社會發展來說,這也是一種有用的道德情感,使個人認識到自己的失敗和自己的責任。“純粹的”內疚(即不與羞恥或其他經歷“混合”)會導致許多建設性的救贖行為,主動推動人走向自我理想的成熟。這種情緒將有助於未來有更多道德行為,保護自己免受可能的違法行為,做出彌補(如果犯了錯誤)並承擔責任

為什麼會出現愧疚感?

你能無緣無故地感到愧疚嗎?或者說有時候我們很難找出原因?內疚的狀態和感覺對某事負責的情緒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現實。當一個人因違反行為規則而處於內疚狀態時,我們可以談論客觀內疚。例如,一名員工從辦公室偷了一件物品:違反了該人可能知道或可能不知道的行為規則,使他處於“客觀”的內疚狀態。然而,實施搶劫的人可能不會感到任何不愉快的感覺,即,儘管違反了行為規則,但不會感到“內疚”。犯錯誤,成為小偷,絲毫不能改變個人的情緒平衡:

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兩種矛盾的情況:

  1. 人可能會在沒有罪惡感的情況下體驗到內疚感(例如,錯誤地認為自己違反了某些規則或法律,或者認為自己造成了傷害等);
  2. 儘管有客觀的內疚感,但該人可能不會感到內疚。

像所有的感覺一樣,它源於基於對自己和世界的信念對現實的解釋。

如何克服愧疚感?

最影響自尊的因素之一是內疚。一旦我們了解了這種感覺的起源和症狀,讓我們看看如何在心理學上處理內疚感。一些解決和應對內疚感的有用建議包括:

  • 抱歉
  • 自憐。告訴自己我們已經盡力了。
  • 了解上下文。想想看,在我們做出錯誤行為時,我們並不知道後來我們理解了什麼。
  • 驗收。接受我們是人類這一事實。
  • 語言的重要性。將責備稱為“責任”。
  • 現在的重要性。請注意,過去是不可改變的。
  • 區分什麼依賴於一,什麼不依賴於一。我們只對自己負責,不對他人的行為或情緒負責。
  • 檢討自我要求。想知道我們的行為標準是否足夠或過高。
  • 回顧信念和期望。重新考慮我們的價值觀、規則和期望體系;
  • 別人的意見。學會容忍別人的失望和反對;
  • 內在的尊嚴。通過建立“有價值”的感覺來防止所有的內疚。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類似於什麼是心理學內疚感的文章,我們建議您進入我們的情緒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