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阿爾伯特·埃利斯

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阿爾伯特·埃利斯

Ellis 於 1913 年出生於匹茲堡,在紐約長大。他用頭腦克服了艱難的童年,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成為了“一個固執而明顯的問題解決者”。這一次,我們想強調一位為心理學人格理論做出了偉大貢獻的人:Albert Ellis。

傳記

嚴重的腎臟問題使他的注意力從運動轉移到了書籍上,而家庭中的分歧(他的父母在他 12 歲時離婚)使他努力理解他人。

高中時,埃利斯將注意力轉向成為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他考慮在大學學習會計;賺到足夠的錢在 30 歲時退休,在沒有經濟需要的壓力下寫作。大蕭條結束了他的願望,但他在 1934 年成功進入大學,從紐約市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他第一次涉足商界的冒險是與他的兄弟一起做褲子補丁生意。他們一起在服裝店尋找所有需要整理以適應客戶外套的褲子。1938年,Albert成為一家新興公司的人事總監。

埃利斯將大部分空閒時間花在寫短篇小說、戲劇、小說、漫畫詩、散文和非小說類書籍上。當他 28 歲時,他已經完成了至少二十多篇手稿,但還沒有成功出版。他意識到他的未來不會取決於小說寫作,因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非小說類創作中,以推動他所說的“性家庭革命”。

隨著埃利斯從一篇名為《性自由的案例》(The Case for Sexual Liberty)的論文中收集到越來越多的材料,他的許多朋友開始將他視為該主題的專家。他經常被尋求建議,Ellis 發現他喜歡諮詢和寫作一樣多。1942年,他重返大學,並參加了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課程。1943 年獲得碩士學位後,他幾乎立即開始了家庭的兼職臨床實踐和性顧問。

到 1947 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時,埃利斯確信精神分析是最深刻、最有效的治療形式。然後,他決定參加說教式分析,並成為「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成為一名出色的分析師」。。當時,精神分析研究所拒絕培訓不是醫生的精神分析學家,但這並沒有阻止埃利斯找到一位願意在 Karen Horney 的小組內進行培訓的分析師。埃利斯完成了他的分析,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練習經典精神分析。

到 1940 年代後期,他在羅格斯大學和紐約大學任教,並擔任新澤西診斷中心的臨床心理學負責人,後來又擔任新澤西州機構和機構部的臨床心理學負責人。

但埃利斯對精神分析的信念很快就崩潰了。他發現,當他每周甚至每兩周見一次客戶時,他們的進步與他每天見客戶時相同。他開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將建議和直接解釋結合起來,就像他在諮詢家庭或遇到性問題時所做的那樣。他的病人似乎比他使用被動的精神分析程式時改善得更快。而且,在從事分析之前,他已經通過閱讀和實踐愛比克泰德、馬可·奧勒留、斯賓諾莎和伯特蘭·羅素的哲學來解決自己的許多問題,向他的客戶傳授與他相同的原則。

到 1955 年,埃利斯已經完全放棄了精神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專注於通過對抗非理性信念來改變人們並說服他們採用理性思想的技術。這個角色讓Ellis感覺更舒服,因為他可以對自己更誠實。“當我變得理性情緒化時,”他曾經說,“我自己的性格過程真的開始振動了。

他於 1957 年在 REBT(理性情緒療法)上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如何與神經症患者共存”。兩年後,他成立了理性生活研究所(Institute for Rational Living),在那裡開設了培訓課程,向其他治療師傳授他的原則。他的第一個重大文學成功《愛的藝術與科學》於 1960 年出版,迄今已出版了 54 本書和 600 多篇關於 REBT、性和婚姻的文章。他目前是紐約理性情感療法研究所的主席,該研究所提供全面的培訓計劃並管理著一家大型心理診所。

理論

REBT(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由英語 ABC 定義。A 是由體驗的啟動來指定的,例如家庭問題、工作不滿、童年早期創傷以及我們可以定義為產生不快樂的一切。B 指的是導致當前不快樂感的信念或想法,基本上是非理性和自我指責的。C 對應於後果或那些神經質癥狀和負面情緒,例如抑鬱、恐慌和憤怒,它們源於我們的信念。

儘管我們體驗的啟動可能非常真實並造成巨大的痛苦,但正是我們的信念賦予了它長期停留和長期問題的資格。Ellis 在 ABC 中添加了一個字母 D 和一個 E:治療師必須對 (D) 非理性信念提出異議,以便來訪者最終能夠享受理性想法的積極心理影響 (E)。

例如,“一個抑鬱的人感到悲傷和孤獨,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自己不足並被拋棄。如今,抑鬱症患者可以像非抑鬱症患者一樣發揮作用,因此治療師必須向患者展示他的成功並攻擊不足的信念,而不是撲向癥狀本身。

雖然治療找到這些非理性信念的來源並不重要,但可以理解它們是「哲學條件反射」的結果,或者說與讓我們在電話響起時動起來拿起電話的習慣沒有太大區別。埃利斯后來說,這些習慣在生物學上被程式設計為容易受到這種條件反射的影響。

這些信念以絕對肯定的形式出現。我們不是把它們當作慾望或偏好來接受,而是對別人提出過分的要求,或者說服自己我們有壓倒性的需求。人們會迷失在各種典型的「思維錯誤」中,包括……

  • 忽視積極的一面
  • 誇大負面
  • 概括

這就像拒絕我有一些朋友或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事實。我可以詳細說明或誇大我所遭受的損害的比例。我可以說服自己,沒有人愛我,或者我總是搞砸。

導致和支撐神經症的十二個非理性想法

  1. 成年人在幾乎任何活動中都非常需要被重要的人愛;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自尊,或出於實際目的尋求認可,而不是愛而不是被愛。
  2. 認為某些行為是醜陋或邪惡的,因此其他人應該拒絕犯下這些行為的人;而不是認為某些行為是自衛或反社會的,並且犯下這些行為的人行為愚蠢、無知或神經質,他們最好尋求説明。像這樣的行為不會使行為的主體腐敗。
  3. 當事情不是我們希望的那樣時,事情會很糟糕;而不是考慮事情非常糟糕的想法,因此我們應該改變或控制不利條件,以便它們變得更加令人滿意;如果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將不得不接受有些事情是這樣的。
  4.  人類的苦難總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是由我們陌生的人和事強加給我們的;而不是認為神經官能症主要是由我們對不幸情況的看法引起的。
  5. 如果某件事是或可能是危險或可怕的,我們應該對它非常著迷和不受約束;而不是我們必須以坦率和直接的方式面對危險的想法;如果這是不可能的,那就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6. 避免比面對生活的困難和個人責任更容易的想法;而不是我們所說的 「Let it be」 或 「Let it go」 從長遠來看通常要困難得多的想法。
  7. 我們絕對需要比自己更大或更強的東西來依靠的想法,而不是認為最好承擔較少依賴思考和行動所帶來的風險。
  8. 我們必須在各個方面始終絕對有能力、聰明和雄心勃勃;而不是認為我們本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總是需要把它做好,並接受自己是相當不完美的生物,他們有人類的局限性和錯誤。
  9.  如果某件事對我們產生了很大影響,它將在我們的一生中保持這種影響;而不是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經歷中學習而不會過度束縛或全神貫注於它們的想法。
  10. 我們應該對事物進行精確和完美的控制;而不是認為世界充滿了可能性和變化,儘管有這些“不便”,我們仍然應該享受生活。
  11. 人類幸福可以通過惰性和無所作為來實現的想法;而不是當我們全身心投入到旨在創造力的活動中,或者當我們開始超越自我的專案或將自己奉獻給他人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快樂。
  12. 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情不自禁地對生活中的事情感到不安;而不是如果我們選擇反對我們通常鼓勵的手淫假設,我們就可以真正控制我們的破壞性情緒。

為簡單起見,Ellis 還提到了三個主要的非理性信念:

  • “我必須非常能幹,否則我就一文不值。”
  • “別人應該考慮我;或者他們絕對愚蠢。
  • “世界必須永遠給我帶來快樂,否則我就會死。”

治療師利用他的專業知識在治療中反對這些不合理的想法,或者更好的是,引導他的病人自己提出這些論點。例如,治療師可能會問……

  • 是否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些看法?
  • 有什麼證據可以反駁這種信念呢?
  • 如果你放棄這個信念,最壞的情況會發生在你身上嗎?
  • 發生在他身上的最好的事情是什麼?

除了論證之外,REBT 治療師還得到了任何其他説明患者改變信念的技術的説明。人們可以使用團體治療、無條件的積極強化、提供風險回報活動、自信訓練、同理心訓練,也許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技術來實現這一點,通過行為矯正技術促進自我控制、系統脫敏等。

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Ellis 一直在努力日益強調他所說的「無條件自我接納」的重要性。他說,在 REBT 中,沒有人被拒絕,無論他們的行為多麼災難性,我們必須接受我們是誰,而不是我們做了什麼。

他提到的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之一是讓患者相信他作為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僅僅活著的事實本身就已經提供了價值。

埃利斯指出,大多數理論都非常強調自尊和自我的力量以及類似的概念。我們自然而然地評估生物,這並沒有錯,但從我們對自己的特徵和行為的評估中,我們開始評估那個被稱為“自我”的模糊的整體實體。我們該怎麼做呢?它有什麼好處呢?埃利斯認為這隻會造成傷害。

準確地說,這就是提升自我或自我的合法理由:我們想活著和健康,我們想享受生活,等等。但是,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可以促進有害的自我或自我,正如他通過以下示例解釋的那樣:

  • 我很特別,或者我很討厭。
  • 我必須被愛或被照顧。
  • 我必須是不朽的。
  • 我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
  • 我必須證明自己。
  • 我必須擁有我想要的一切。

Ellis 堅信,自我評估會導致抑鬱和壓抑,以及避免改變。對人類健康最好的事情是,我們應該停下來,互相評估!

但也許這種關於自我或自我的想法被高估了。埃利斯對是否存在像霍尼或羅傑斯這樣的「真實」自我尤其懷疑。他特別不喜歡這樣一種觀點,即由實現所推動的自我與由社會所推動的自我之間存在衝突。他說,事實上,自然本身和社會本身更像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對立的概念。

他並沒有真正察覺到任何超個人自我或靈魂存在的證據。例如,佛教在不考慮這一點的情況下相處得很好。埃利斯對神秘傳統意識狀態的改變和超個人心理學的建議持懷疑態度。事實上,認為這些狀態更不真實,而不是超驗!

另一方面,埃利斯認為他的方法源於古老的斯多葛學派傳統,並得到了斯賓諾莎等哲學家的支援。他還認為與存在主義和存在主義心理學有相似之處。任何將責任放在個人信仰肩上的方法都將與Ellis的REBT有共同之處。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