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心理治療:概念、原則與技術

格式塔法(GA)是一種整體方法;也就是說,它將物體,尤其是生物,視為整體。在格式塔中,我們說「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一切事物都在特定的背景下存在並獲得意義;沒有什麼是孤立存在的。

與全身性治療一樣,EG 本質上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它並不是為了引導個人走上深奧或啟蒙的道路。它是一種完全、自由、開放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方式;接受我們的本質並承擔責任,除了欣賞顯而易見的事實之外,不使用更多的資源。 EG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將其稱為“方法”更合適,這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而不是“療法”,這限制了其應用於臨床的可能性。接下來,在心理學中,我們將告訴您有關格式塔心理治療的一切:概念、原則和技術完形心理治療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運動中的模式之一。這種療法的兩位先驅弗里茨和勞拉·珀爾斯將其定義為顯而易見的哲學,因為其目標是捕捉特定時刻顯而易見的事物。

為了正確定義格式塔,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經常與「意識療法」、「接觸療法」或「此時此地療法」等表達方式聯繫在一起。因此,主要目標是幫助人們意識到(在認知和情感層面上)他們如何避免現實的一部分,這可能看起來很痛苦。治療師的角色是讓患者做好面對不愉快事情的準備,也就是說,幫助他們與現實建立良好的連結。

治療基礎與格式塔研究所

格式塔(Gestalt)是一個德語術語,沒有直接翻譯成西班牙語,但大致意思是「形式」、「整體」、「配置」。任何事物的形式或結構都是由“圖形”和“背景”組成的。例如,現在對你來說,字母構成圖形,空白構成背景;雖然這種情況可以逆轉,人物也可以變成背景。

所描述的現象,位於感知層面,也涉及體驗的各個層面。這就是我們關心的一些情況,在當下時刻處於人物狀態,在其他時刻可能會變成這樣,當導致問題出現的問題或需要消失時,在意義不大的情況下,然後進入背景。當格式塔設法「結束」或結束時,尤其會發生這種情況;然後它從我們對背景的注意力中撤出,並且從所述背景中,由於某種新的需要而產生了新的格式塔。這種打開和關閉格式塔(或德國人所說的格式塔)的循環是一個永久的過程,它發生在我們的整個存在過程中。

對於完形治療來說,治療師是他自己的工具,反過來,他優先考慮即興創作,而不是指導和實驗證實的干預技術。堅持認為治療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其前提是即興發揮和創造力是為治療目標服務的,不僅需要治療師的直覺,還需要吸收深刻的理論知識,使直覺能夠適當地出現。當我們談論完形心理治療及其概念、原則和技術時,必須專注於目標,這些目標如下:

1.模型的目的是成熟

治療的目標是成長和成熟。我們可以理解,成熟就是遵循品達的建議,「成為你自己」。珀爾斯將成熟的過程描述為「將紙板人變成真實的人」。蘭克將成熟的人理解為“創造性的藝術家”,或者將埃里希·弗洛姆理解為一個靠“存在”而不是“擁有”而生活的人,簡而言之,一個成熟的人是一個「領導者而不是叛逆者」(弗里茨·珀爾斯飾)因為他能夠以自己的中心為中心而生活,所以他不需要依賴事物而生活。

2. 敢於成長

實現成熟過程的代價就是誠實地接受不愉快的情況。我們之所以不成長,是因為恐懼使我們處於幼稚狀態,阻止我們尋找替代方案來解決出現的困難。

我們可以提出,這是“不畏艱險”,意識到每個鬥牛士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經歷的挑戰。治療師並非具有精神分析中的解釋功能,而是具有提問任務。就像蘇格拉底留給我們的魔法學一樣,它是透過問題來揭示屬於我們的一切,包括歡樂和悲傷。問題是關於「從某個觀察角度看」以發現自己和他人現實的新視角。一旦我們能夠看到新的觀點,我們就可以做出決定,成為我們自己人生劇本的主角。

3、成長過程

我們都經歷過同時存在的需求,並且優先關註生存最重要的需求。當然,我們可以找到一些人,以人民自由或打擊異教徒的名義,有能力犧牲自己的生物存在,但通常似乎每個生物都有兩種基本傾向:生存和生存。因此,在給定時刻,多種需求可能同時出現,並且環境中可能存在多種元素來滿足其中一些需求,而可能不存在元素來滿足其他需求。

當赫拉克利特說「你不能在同一條河裡沐浴兩次」時,他就理解了生命的流動。我們不能在同一個水域沐浴,儘管我們可以意識到——意識——我們所踏過的水域,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對我們的旅程負責。當我們游泳時,我們滿足了我們的需要,同時我們也滿足了我們令人不快的口味。我們的不愉快是由未滿足的需求或滿足需求的格式塔週期的中斷所滋養的。

4. 需求滿足的完形循環

格式塔週期有七個階段:

  1. 感覺階段是身體的被動階段,由影響我們感官的刺激定義。
  2. 第二階段是意識其中感覺被解釋,認知和情感因素介入。
  3. 第三階段是激勵階段,其中出現一系列意志和情感元素,透過內在情緒運動為主體注入活力,迫使他實現目標。
  4. 第四階段是行動階段,主體尋求與環境相關的改變。
  5. 第五階段是接觸在這個階段中,與所選的環境元素有了強烈的接觸。
  6. 第六階段是滿足感,一旦需求被滿足,隨著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會出現一種穩態、平靜和圓滿的感覺。
  7. 最後是退出階段,發生能量突變,導致放棄接觸的對象,即一種「體驗的消化」。

格式塔方法受到以下潮流的影響:

  •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繼承並重新闡述了他的安娜·佛洛伊德的防禦機制理論並與夢一起工作。
  • 存在主義哲學,拯救對個人固有潛力的信心、對人的尊重和責任。
  • 現象學從中產生了對顯而易見的事物、直接經驗和意識(洞察力)的依戀。
  • 格式塔心理學及其知覺理論(圖形背景、良好形式法則等)。
  • 東方宗教,特別是禪宗。
  • JL Moreno 的《心理劇》,他從中採用了將經歷和夢想戲劇化的想法。
  • W. Reich 的肌殼理論。
  • 西格蒙德·弗里德蘭德的《創意冷漠理論》,他從中提取了他的極性理論。
  • 全身性治療與家庭排列

EG不僅是上述學說和方法的總和或並置,而且是格式塔方法的創建者Fritz Perls所進行的創造性整合,將它們提升到一個新的平面。這是 EG 所依據的關鍵概念。簡言之,領悟就是在此時此地,自然地、自發地與一個人的本質、感覺和感知接觸。這是一個有點類似於洞察力的概念,儘管它更廣泛。一種有組織的見解鏈。意識分為三個區域

  • 對外在世界的意識:即對當下外界的物體和事件進行感官接觸;我此刻看到的、觸摸到的、感覺到的、嚐到的或聞到的。這是顯而易見的,它本身就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時,我看到我的筆在紙上滑過,形成了一個詞,我聽到了大街上汽車駛過的聲音,我聞到了從我身邊經過的年輕女子的香水味,我感覺到嘴裡有水果的味道。
  • 對內在世界的意識:這是當前與內在事件、皮膚上和皮膚下發生的事情的感覺接觸。肌肉緊張、運動、不舒服的感覺、搔癢、顫抖、出汗、呼吸等。這時我感覺到寫字時食指、中指和大拇指對筆的壓力;我覺得我把身體的重量放在了我的左手肘上;我感覺我的心跳、呼吸急促等等。
  • 幻想意識,中間區(ZIM):這包括發生在現在之外的所有心理活動:所有解釋、想像、猜測、思考、計劃、記住過去、預測未來等。現在我想知道明天早上我要做什麼,這會有用嗎?在格式塔中,這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幻想的。現在還不是明天,我對此一無所知,也無話可說。這一切都在我的想像中;這是純粹而簡單的猜測,最健康的做法就是這樣假設。

確實很難接受一切都存在於當下。過去僅作為當前現實的一部分而存在且重要;我現在認為屬於過去的事情和記憶。過去的想法有時是有用的,但同時我也不能忽視這一點,這是我現在的一個想法、一個幻想。我們對未來的想法也是一種不真實的虛構,儘管有時很有用,但當我們將其視為一篇文章並且僅作為一篇文章時。我們對未來的想法和對過去的觀念都是基於我們對現在的理解。過去和未來是我們對當前時刻之前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預測當下時刻之後將發生的事情的概念。所有這些猜測現在都發生了。

現在就是現在

無論我們是在回憶還是在期待,我們現在就在做。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尚未到來。除了現在之外,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他提到了曾經有人提到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張唱片放在留聲機上,當唱片和唱針接觸時就會發出聲音。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後。如果我們能夠抹去剛剛過去的事情或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的預期,我們將很難理解我們正在聽的唱片上的音樂。但如果我們抹掉現在,那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無論我們是在回憶還是在期待,我們仍然在此時此地這樣做。這些類型的原則與正念療法密切相關。

為什麼你得到的只是一些合理化或「解釋」。為什麼需要巧妙的解釋,而不是完全理解。此外,它帶我們遠離此時此地,帶我們進入幻想的世界;它讓我們遠離顯而易見的理論。珀爾斯認為,當文字被用來「解釋」並偏離顯而易見的事實或現實時,更多的是一種負擔,而不是有用的東西。他將它們比喻為糞便。

究其原因,只會導致我們對原因進行無休無止、毫無結果的調查。如果你問如何做的問題,我們正在研究結構,我們正在觀察會發生什麼,這是顯而易見的;關心對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何」為我們提供了視角和方向。 「如何」向我們表明,基本定律之一,即結構和功能的同一性,是有效的。如果我們改變結構,功能就會改變。如果我們改變功能,結構就會改變。 EG 的支柱是:此時此地以及如何進行。其本質在於對這兩個字的理解。活在當下,努力認識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完形治療的主要目標它讓人們在他人面前揭開自己的面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必須冒險分享自己的訊息;他們基於體驗活動和實驗,在幻想和現實中體驗當下。作品專門探索情感領域而不是智力領域(ZIM)。目的是讓參與者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和每種感官。規則中隱含的哲學是提供我們統一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手段。他們的設計是為了幫助我們將抵抗暴露出來,提高認識,並促進成熟過程。它還尋求行使個人責任,即“責任語義”。

格式塔規則

在整篇文章中,我們研究了格式塔心理治療、其概念、原則和技術。不過,我們還是要分析它的所有規則。其中一些規則可以作為個別治療的指南;然而,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團體治療、遭遇小組。主要規則如下:

  • 我與你的關係:根據這個原則,我們試圖表達這樣的想法:真正的溝通包括接收者和發送者。透過詢問,你在對誰說這句話?主體被迫面對自己不願意將訊息直接傳送給接收者、傳送給對方的心理。這樣,通常會要求患者提及對方的名字;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好奇,請直接提問;表達你的心情或不同意見等。目的是讓你意識到「對你的對話者」「說話」和「在他面前說話」之間的區別。你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用言語觸動他?這種恐懼性的迴避接觸是如何透過你的手勢、你的語氣、以及迴避他的目光來表達的?
  • 承擔語言和行為的責任,即對所說和/或所做的事情負責。這與個人和非個人語言直接相關。我們通常使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來指涉我們的身體、行為或情緒。 「你讓我感到抱歉」而不是「我感到抱歉」; “我的身體很緊張”而不是“我很緊張”等等。透過將非個人語言轉換為個人語言的簡單資源,我們學會更好地識別行為並承擔責任。因此,個人更有可能將自己視為一個主動的存在,“做事”,而不是相信自己是一個被動的主體,“事情發生在他身上”。這對心理健康和擺脫「神經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 在格式塔中,禁止說「我不能」;相反,你應該說“我不想”,也就是說,要有主見。這是因為很多時候,對象拒絕行動、實驗、接觸,甚至在嘗試之前就失去了自己的資格。你不能強迫這個人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但你可以要求責任,承擔他們逃避決定的後果,對此誠實的「我不想」是最合適的。同樣,也應該避免它們或讓患者意識到他們的「但是」、「為什麼」、「我不知道」等。我們必須記住,對人類來說,語言是一種卓越的迴避手段:一個人可以談論一切,但不接觸任何東西,在我們和現實之間築起一道言語之牆。
  • 意識的連續體:允許自由地呈現經歷,而不評判或批評它們,對於整合人格的各個部分至關重要。不要在自己身上尋找偉大的發現,不要“推河”,而是讓它獨自自由地流動。
  • 不要八卦:所有的交流,即使是那些被認為是「私人的」或「對團體不感興趣」的交流,都應該在團體中公開傳播,否則就應該避免。竊竊私語、竊竊私語、會心一笑,都是迴避、避免接觸的方式,此外,在他們面前建立「與你無關」的話題也是對群體的不尊重和破壞群體的凝聚力。這條規則的目的是促進感情並防止迴避感情。
  • 將問題轉化為陳述;除非涉及非常具體的數據。諸如「Can I go to the Bathroom? Can I Change Places? Can I Go?」之類的問題應翻譯為「I Want to Go to Bathroom;I Want to Change Places;I Want Root」。這樣,提問者就承擔了自己的責任以及他所說的話的後果,而不是採取被動的姿態,將自己的責任投射到對方身上,從而給予對方授權。
  • 注意你為他人服務的方式。我們關注誰?我們忽略了誰?
  • 不要解釋或尋找對方所說的「真正原因」。只需傾聽並根據所說的接觸來了解您的感受即可。
  • 注意自己的身體體驗,以及他人姿勢和手勢的變化。透過「現在我意識到……」的公式與他人分享所觀察到的、顯而易見的事情。
  • 接受手邊的實驗;參與討論時要承擔風險。
  • 請考慮,即使沒有明確說明,小組中所說的和經歷的一切都是嚴格保密的

根據格式塔技術,所謂的經驗循環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核心,因為這無非是無窮無盡的循環。它也被稱為“有機體自我調節循環”,因為它被認為是有機體知道什麼對它最有利並且傾向於自我調節。這個循環的概念化旨在重現主體如何與環境和自身建立聯繫。它還解釋了圖形/背景形成的過程:圖形如何從分散的背景中出現,以及一旦需求得到滿足,所述圖形如何再次消失。

當有機體處於靜止狀態,感覺到自身內部出現某種需要時,經驗的循環就開始了;主體意識到它並在其空間中識別出一些滿足它的元素或物體,也就是說,所述元素成為一個圖形,突出於其他背景之上。然後,有機體調動其能量到達所需的物體,直到接觸到該物體,滿足需求並再次返回靜止狀態。

格式塔週期的階段

在循環的經典方案中,確定了六個連續的階段:1)休息; 2)感覺; 3)實現或圖形形成; 4)通電; 5)行動; 6) 聯絡方式。

  • 在休息或退縮時,主體已經解決了先前的格式塔或需求,並且處於平衡狀態,沒有任何緊迫的需求。其病理極端可能是自閉症。
  • 在感覺中,主體被從他的休息中帶出來,因為他感覺到「某種東西」瀰漫開來,而他還無法定義這種東西。例如,您可能會感到胃部有蠕動或聲音,或有些不安。
  • 在意識中,感覺被識別為一種特定的需求(在前面的例子中,分別為飢餓或關注),並且滿足它的東西也被識別:現實的某一部分被界定,這對主體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賦能階段,物件聚集必要的力量或註意力來執行需要的任務。
  • 在行動中,這是整個週期中最重要的階段,個人調動自己的身體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將能量集中在肌肉和骨骼上,並積極地朝著實現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在最後階段,接觸,主體與需要的客體的結合發生;因此,它是滿意的。
  • 當對象感到滿足時,階段結束,他們可以告別這個循環,開始另一個循環。如此循環往復。

構成循環的各個環節之間可能會形成自我幹擾,從而引起各種類型的病症。防禦機制也在那裡發揮作用。一般而言,可以說,在特定且重要的背景下給出的經驗循環本身就構成了格式塔。

中斷的循環是未完成的格式塔;寄生於有機體的實體,消耗其能量直到滿意為止。

根據弗里茨·珀爾斯的說法,每個人的自我都有六層,就像洋蔥一樣,覆蓋著人的真實存在。自我的這些層或層,也稱為“自我”,如下: 1) E. 虛假; 2) E. of 表示是; 3)E.恐懼症; 4) E. 內爆或泥潭; 5) E.爆炸物; 6)真實的自我:

  • 虛假層是我們的“外觀”,我們展示自己並讓別人看到的東西。
  • 然後是「好像」圖層;我們用角色和遊戲來操縱他人,表現得「好像」我們是這個或那個。這是我們的性格或習慣性的、僵化的行為方式。
  • 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經歷了錯誤層和「好像」層,我們就會到達恐懼層。我們對自己充滿了恐懼和不安全感;我們最保守的秘密和自戀的傷口;悲傷、痛苦、悲傷或絕望;我們不想看到或觸摸我們的個性,更不用說在別人面前發現它了。
  • 如果我們能夠克服恐懼症,我們就會感到空虛、不動、缺乏活力、死亡。我們已經到達了Atolladero 地層,我們感覺“被困住了”,沒有出路。
  • 然而,在它的後面是內爆層,在那裡我們發現了所有未使用的能量,我們的活力「凍結」或指向我們自己以維持我們的防禦。
  • 最後,在內爆的背後是爆炸層,停滯的力量在真實性的爆發中向外射出,讓位給仍然隱藏的真實自我。爆炸基本上有四種快樂、悲傷、高潮和憤怒。

基於以上,我們可以想像人Perls)。在這背後,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創傷」、他們的逃避,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我們就會把他置於暫時的泥淖中,他會感到無能為力,幾乎死了。然而,如果你相信你的身體並給予它自由,它會向你展示它未使用的力量,當迴避領域被清除時,它會自由地以圖形的形式出現,它的真正潛力,你會體驗到真正的喜悅、快樂、憤怒或悲傷(所有這些都是積極的、治療性的和必要的)將讓位於主題X背後的真正的人。

必須在治療的每個時刻重複進行此操作,直到受試者足夠了解自己並能夠自己執行該過程。

一個成熟的人有能力在「此時此地」體驗和維持各種類型的情感體驗;此外,他們利用自己的資源(自我支持)而不是操縱他人和環境來獲取支持。

完形治療和研究所通常與其他類型的補充工具攜手合作,其方法與更傳統的療法相去甚遠。

  • 首先,家庭排列被定義為基於進行小組會議的動態情感治療,其中每個人都扮演家庭成員的角色,參與家庭排列所針對的人的生活。
  • 另一方面,系統治療的方法是基於每次治療中的動態關係(家庭、夫妻、友誼、工作…),因此治療不會簡化為解決單一問題。

這兩種方法都與我們在這篇關於格式塔心理治療的文章中研究的格式塔方法非常相容:概念、原則和技術。

總之,完形心理治療追求

  • 活在當下。
  • 住在這裡。
  • 停止過度的想像和幻想,取代真實的接觸。
  • 停止不必要的思考來取代行動。
  • 停止假裝或玩“好像”。
  • 表達或溝通。
  • 感受不愉快的事和痛苦。
  • 除了我們自己的「應該」之外,不要接受我們根據我們的需求和經驗強加的任何「應該」。
  • 對自己的行為、感受、情緒和想法負起全部責任。
  • 做你自己…無論你是什麼。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