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人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糟糕,當害羞適度時,即使是害羞的行為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一般來說,害羞的人在社交交往中往往更加尊重、值得信賴和禮儀。適度的害羞並不妨礙這個人享受生活並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也不一定缺乏自尊。然而,有些人的害羞變得極端,以至於無法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與他們想要的人相處,他們覺得無法實現自己的個人目標,他們的自尊心很低,除此之外,這也導致他們與他人隔離。這種極度害羞是極其消極的,在心理學上被認為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心理障礙,屬於焦慮症組,被認為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了解患有極度害羞或社交恐懼症的成年人的症狀是什麼,它們的原因是什麼,這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後果和他們的治療。
成人極度害羞:症狀
患有極度害羞或社交恐懼症的成年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會出現一系列常見症狀,我們將在下面描述:
身體症狀
- 心動過速。
- 面部潮紅。
- 出汗過多。
- 腸胃不適。
- 聲音和/或手顫抖。
- 肌肉緊張。
- 抽動。
行為症狀
- 迴避和/或逃避他們認為自己可能會出醜或成為嘲笑對象的社交場合。
- 當他們面臨一些社交互動時,他們可能會採取旨在掩飾焦慮的行為。例如,他們傾向於讓別人比自己多說話,提前計劃他們在某種情況下要說什麼或做什麼,他們可能會飲酒來解除自己的抑制,等等。
- 他們傾向於採取安全措施來保護自己免受任何可能的社會嘲笑。例如,他們可以穿深色衣服,這樣出汗就不明顯了,不要在別人面前寫字,不要在別人面前打電話等等。
認知症狀
- 他們對自己有消極的想法和信念。
- 他們非常關注自己。
- 他們沉迷於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並認為這是災難性的。
- 他們將過度誇張的個人規則和規範強加給自己。因為他們對彼此的要求太高了。當他們無法執行這些任務時,他們就會不斷地批評自己。
- 在與一個或多個人交談時,他們可能難以集中註意力並找到合適的詞語。
成人極度害羞的原因
極度害羞或社交恐懼症通常在童年或青春期突然出現,在經歷了羞辱或極度壓力的經歷後。
一個人的害羞要變得極端並導致社交恐懼症,必須存在一些因素,例如:
- 生物脆弱性:科學研究發現,這種疾病可以在家族中遺傳。
- 心理脆弱性:指一個人一生所學到的一切,決定了他們感知困難情況的方式和處理困難情況的方式。這種感知生活和性格的方式是基於所接受的教養方式、生活經驗等。例如,如果一個人一生中不斷經歷過負面的社交場合,如戲弄、拒絕、恐嚇、邊緣化等,他更容易成為害羞的人,如果不及時糾正,以後會導致極度害羞。另一方面,缺乏社交接觸會阻礙人們正確發展社交技能。在教養方式方面,研究發現,過度保護、要求過高、缺乏感情的父母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極度害羞或社交恐懼症。
- 非理性信念:當一個人在一生中對自己和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產生了一系列消極和非理性的信念時。例如,認為你總是要取悅所有人,為了融入社會,你必須近乎完美,最好什麼都不要說,以免犯錯,你沒有犯錯的權利,等等。
極度害羞的後果
當成年人患有極度害羞或社交恐懼症時,他們的生活受到限制,由於這種類型的疾病帶來的負面後果,他們不可能擁有有意義的生活。
通過避免令人恐懼的社交場合,問題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因此這個人面臨著與他人完全隔離的風險。所有這些都會帶來重大問題,例如抑鬱症和其他類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這些疾病會加劇嚴重程度。因此,值得努力開始治療,解決這種情況,不要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有限。
成人極度害羞的治療
成年人極度害羞或社交恐懼症應由心理健康專家治療。應對患有此病的人進行評估,以便採取最適合其個人需求的治療。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心理治療,但是,有時它可以與抗抑鬱藥或抗焦慮藥等藥物結合使用,這些藥物只是為了緩解症狀,它們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
已被證明在克服成年人極度害羞方面非常有效的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這種療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心理教育告知患者有關此類恐懼症的一切,改變他們的非理性信念和想法,這些信念和想法阻礙他們以他們想要的方式與他人相處並實現他們的個人目標,將它們改變為更積極和適應性更強的目標。以及消除他們在面對恐懼的社交場合時表現出的那些迴避和逃跑行為,並通過放鬆技巧和接觸此類社交活動逐漸習慣它們。為此,他們還學習了一系列技能,以便他們在與他人互動時感到更加自信。
您可能也有興趣閱讀我們關於如何幫助害羞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文章。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