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的類型及其後果

霸凌的類型及其對受害者的後果

欺凌是學校環境中存在的一種虐待形式,在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中存在,如今的流行率非常高。據說,四分之一的學生遭受或曾經遭受過霸凌。鑑於近年來此類虐待的普遍性,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調查其起源的原因,目的是制定預防計劃,以便及時發現此問題,以盡可能避免此類騷擾對受害者造成的破壞性後果。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將揭露霸凌的類型及其對受害者的後果,受害者是這些虐待情況下受傷害最嚴重的人物。

霸凌的原因

不同類型的欺凌行為的起源通常是相同的,其原因與施暴者和受害者以及觀察者的性格和生活環境有關:

侵略者

關於攻擊者,通常導致該學生對同學採取施虐者角色的因素是:缺乏衝動控制、攻擊性和過度憤怒、無組織的家庭環境和/或受到虐待、疏忽或缺乏限制的困擾、缺乏自尊和無窮無盡的情感缺陷。

在這裡你會發現自卑的人的特徵。

受害人

就受害者而言,遭受欺凌的人通常是一個自卑、恐懼、缺乏生命力的人,他們和攻擊者一樣,在情感和心理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個性,並存在某些情感缺陷。

在這種情況下,這導致了一種脆弱和恐懼的人格,經常成為施虐人格的目標。

觀察員

就觀察者群體而言,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他們的被動行為,這些行為會增加並助長所實施的虐待行為,但我們可以將它們概括為兩個:面對這種虐待情況時迷失方向,並試圖不引起注意,以免遭受與伴侶相同的虐待,或者將領導者視為權力來源, 抄襲或鼓勵他們的虐待行為

一般來說,對侵略者產生的後果是他們的衝動和攻擊性水平增加,以及使用強制技術作為合法的權力來源。在觀察者中,這種類型的虐待往往會引起一方面更多的恐懼和保護,防止可能的虐待情況,或者在另一組中,鼓勵對通過不同類型的欺凌獲得權力的可能性產生反常的看法。

身體欺凌

身體霸凌是指攻擊者在被動觀察者的鼓勵下對受害者實施的一整套身體暴力行為。打、推、打架、掌摑、絆倒等是攻擊者用來恐嚇受影響者的身體欺凌的例子。

這種類型的虐待對受害者造成的後果,除了心理痛苦之外,還增加了攻擊帶來的身體痛苦。反過來,它會導致極大的無防備,並增加對侵略者人物的屈服。

心理欺凌

心理霸凌是指透過直接或間接構成對受害者的操縱、增加攻擊者的力量及其對受害者的影響的行為所實施的任何類型的虐待:勒索、威脅、恐嚇手勢等。

這種類型的虐待增加了受害者對學校某些情況和環境的恐懼,在面對施暴者的意外操縱時引起焦慮,並產生內心巨大的不安和無助。

言語霸凌

這種類型的欺凌是指攻擊者直接或通過書面信息或第三方對受害者施加的任何類型的辱罵:侮辱、嘲笑、羞辱、虛假謠言、大喊大叫、威脅等。

這種類型的欺凌對受害者的後果是,在攻擊者在場或同學面前,心理癱瘓和身體麻木,在某些學校情況下感到恐懼和恐慌,習得性無助,內向性增加損害他們隨後的社會關係,焦慮等。

性霸凌

性霸凌可以透過多種表現形式發生,例如面對某些性取向時的恐同行為、無理取鬧的評論或行為,以及在極端情況下的性虐待。

這些行為對受害者的後果是非常有害的,眾所周知,在任何類型的兒童或青少年性虐待的情況下都會發生。被性侵犯的人的一部分會崩潰,在許多情況下,心理分離可能會發生,作為防止所遭受痛苦的保護機制。

在這些情況下,個人貶值、對世界的不信任和無助感呈指數級增長。

社會霸凌

社會霸凌是指施暴者鼓勵的所有行為,這些行為不僅導致施暴者對受害者漠不關心,而且導致其大部分環境對受害者漠不關心。攻擊者的操縱態度鼓勵其他同學對相關受害者採取拒絕、排斥或冷漠的行為。

受影響者的心理後果會增加他們的自尊心低下,並可能引發社交和學校迴避以及逃跑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反應會引起不同類型的恐懼症,例如社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等。

網路霸凌

不幸的是,網絡欺凌已成為校園虐待的重要工具,因為它的後果嚴重,進而又有可能保持攻擊者的匿名性。這種類型的虐待是通過各種社交網絡發生的,在這些社交網絡中傳播有關欺凌受害者的羞辱性圖像、視頻或八卦。

這種類型的虐待對受害者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導致偏執狂、心理和情緒阻塞和癱瘓。

長期任何形式的欺凌情況可能對受害者造成的最嚴重的後果是自殺。防止學校機構此類虐待的工作成為當局、教師和家長保護最弱勢和最弱勢群體的義務。在本文中,您將了解如何防止網路霸凌。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