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一個概念,指的是人類獨特而獨特的個人願景,也就是說,它是我們對每個人的看法,這一事實導致每個人與其他人不同。具體來說,性格的形成要歸功於一組特徵和特徵,這些特徵和特徵決定了人們在不同情況和背景下的行為、行為和行為方式。所以,從廣義上講,個性使我們能夠將一個人與他人區分開來。但是,為什麼我們只有一種性格,而沒有另一種呢?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最重要的是,它取決於什麼?在這篇文章中:性格的發展:階段和影響因素,我們將就這個令人興奮的話題給出答案。
性格發展的階段
強調構成其發展的不同階段的兩種最著名的性格理論,一方面是西格蒙德·弗洛德的理論,另一方面是埃裡克·埃裡克森的理論。下面將對它們進行說明。
弗洛德的性格發展階段
根據弗洛德的性格理論,性格發展分為五個階段或階段,這些階段或階段與性感區相一致,性感區是人們性快感、能量和集中的器官。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經歷了一些創傷,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固定或倒退,所以如果其中一個特定階段發生了變化,這個人的性格將由此決定。弗洛德的階段是:
口腔階段(0-1 歲)
這是發展的第一階段,從出生開始,一直持續到一個人生命的第一年。在這個階段或階段,快樂是在嘴裏找到的,是通過吸吮、吸吮、進食或咬合活動獲得的。它通常與吸吮、咬物體等行為有關。這個階段的正確演變取決於孩子們在這段時間所經歷的愉快和安全的經歷。因此,根據弗洛德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經歷的可能導致在這個階段固定的創傷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比計劃更早停止母乳餵養或停止母乳餵養的時間超過必要的時間。在這個階段固定的結果可能是煙草成癮、咬指甲等。
肛門期(1-3 歲)
這個階段從1歲開始,到3歲結束。它的特點是快感來源在肛門的階段,因此,它與括約肌控制的愉快活動(也包括膀胱)有關,例如保留和/或排出糞便。根據弗洛德的說法,在這個階段,如果不遵循適當的進化,可能會出現兩個缺點:一方面,兒童可能會有大量的糞便瀦留,導致便秘,從而發展出頑固的性格。另一方面,兒童可能會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叛逆並排出糞便,從而發展出更具破壞性的性格。
階段(3-6 歲)
根據弗洛德的說法,第三階段的發展從 3 歲開始,到 6 歲結束,快樂的來源集中在生殖器官(在女性的情況下,,與階段相當)。這個階段與孩子們對生殖器暴露的快感以及對異性和自己生殖器的興趣有關。在這個階段開始時,人們表現出極大的自我色情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考慮到俄狄浦斯情結,興趣的焦點轉移到了父母身上。
因此,俄狄浦斯情結的特點是在異性父母身上尋找滿足感,儘管在克服他們的競爭方面也對同性父母感興趣。在這個階段,兒童尋求身體接觸、愛撫、手淫或創造與成人所做的事情相關的幻想是很常見的。然而,到了某個點,俄狄浦斯情結進入了清算狀態,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細微的差異。
一方面,就孩子而言,他們對被視為競爭對手的父親表現出的敵意和對母親的性興趣使孩子期望受到閹割的懲罰。此外,未實現的懲罰幻想會導致孩子性格中出現神經質癥狀。而且,正是在俄狄浦斯情結的這個階段,孩子認同父親並希望採用他的形象,競爭對手的攻擊性消失了,他對失去了興趣。
另一方面,對於女孩來說,最初,他們以與男孩相同的方式表達對母親(同性父母)的愛。但與男孩不同的是,有時女孩會發現沒有陰莖,因為相比之下陰蒂較小,因此,想像自己已經被肢解了。因此,他們將母親歸咎於他們被肢解的罪魁禍首,為了應對他們的性矛盾情況,由於嫉妒或渴望他的陰莖,他們決定選擇父親(異性的父母)作為愛的物件。
潛伏期(5-12 年)
這個階段從 5 歲開始,到 12 歲結束,這是青春期開始的大致年齡。在這個階段,性衝動保持休眠狀態,即在此期間兒童的性本能暫時受到抑制。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沒有專注於快樂的特定領域。
生殖器階段(青春期和成熟期)
根據弗洛德的說法,這是發展的最後階段,伴隨著年齡典型的身體、心理和情感變化。快樂所集中的性感區再次是生殖器,儘管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已經有能力根據共識和與他人的紐帶來表達。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說這是成人和成熟的性行為。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再次出現性興趣和性滿足,性活動開始進行,性組織和成熟發生。此外,人們的性身份也得到了重申。最後,應該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諸如善良、感情、接受能力、安全感、資質、理解和欣賞他人福祉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傾向等方面都會被觸發。
埃裡克森的性格發展階段
根據埃裡克·埃裡克森 (Erik Erikson) 的性格理論,性格發展分為八個不同的階段,從人的出生到死亡。這些階段包括對環境中人的搜索和適應,在每個階段中,都有相互衝突的對立概念。此外,人們的目標是在兩個對立的概念之間取得平衡,並在每個階段結束時獲得成就。Erikson 的分期是:
信任與不信任(0-18 個月)
人們在出生時遇到的第一個衝突是信任與不信任之間的衝突,持續到大約18個月。在這些年齡段,孩子會根據孩子的需求(例如食物、保護、關注等)接受父母的照顧,因此孩子希望根據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而與父母建立聯繫。
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必須與信任與不信任之間的衝突作鬥爭,才能與父母建立信任紐帶。信任感、脆弱感、挫折感、滿足感、安全感等,將決定他人一生中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方式以及這些關係的質量,同時孩子也必須學會信任自己。也就是說,孩子未來與外界的關係將取決於在這個階段與父母建立的紐帶。
在這個階段必須實現的目標是在信任和不信任之間達到平衡點,這一事實可以讓孩子在他的自主性和社交生活之間得到適當的調整。此外,階段結束時必須獲得的另一個成就是希望,即孩子必須明白,父母不會一直陪在他身邊,也不會總是能夠滿足他的所有需求,所以孩子必須能夠希望在沒有人能滿足他的需求時生存下來。
自主權與羞恥感(18 個月至 3 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發展他們的運動和排泄能力,這一事實需要父母的學習和控制。從這個意義上說,自主性反映在孩子身上,因為這些新技能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自由的感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再依賴照顧者能夠四處走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變得更加獨立,這要歸功於他們發展的能力。然而,羞恥感反映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們缺乏移動或控制括約肌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也歸因於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自由,這意味著懷疑他們的能力,即父母認為孩子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
在這個階段結束時必須獲得的成就是決心或願意做或不做孩子們想做的事情,同時考慮到他們對自己的信心。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測試他們的行為,以瞭解他們的每一個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和後果,這樣,他們將發展自己的自主性,同時他們需要對自己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有明顯的限制。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將在自主和羞恥之間取得平衡,這將導致對自己行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主動性與內疚感(3-5 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比以前更自主地發展他們的能力。因此,由於發現了他們的能力,孩子們意識到與前一階段相比,他們可以使用的所有可能性,這一事實鼓勵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因為他們通過開展新的活動來測試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主動性做出消極反應,例如責罵他們,這可能會在孩子中產生一種內疚感。
至於在這個階段結束時要取得的成就,我們必須記住,平衡是必要的,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到自己行為的責任,同時在這種責任下自由行動。因此,孩子們必須知道他們行為的後果是什麼,才能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從而產生稱為“目的”的成就。目的是讓孩子們了解他們的行為與周圍一切相關的局限性。
勤奮與自卑 (5-13 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不斷成熟並從他們的行動中學習,為此他們需要行動和體驗。當他們通過執行這些行動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就會產生自卑感和挫敗感。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獲得一種能力感,讓他們覺得有能力以平衡的方式行事並做他們打算做的事情,而不會設定無法實現的目標,而不會放棄或將失敗歸因於自卑。
身份搜尋與身份擴散 (13-21 歲)
人們在性格發展的這個階段遇到的衝突是尋找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處於這個階段時,他們努力發現自己是誰,找到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出於這個原因,在這個階段,人們通常會嘗試和探索與他們以前已經知道的相去甚遠的新選擇。在這種衝突中,經歷不安全感、對社會角色的懷疑、對性取向的懷疑、對獨立性和對群體的依從性提出質疑、經歷意識形態的懷疑和價值觀等方面是很常見的。這個階段的改變會導致人們的身份在他們的自由下得不到發展,並在不久的將來導致性格問題。
親密關係與孤立 (21-40 歲)
在性格發展的這個階段,人們通常會尋求人際關係並建立情感紐帶,以便他們能夠分享自己的經歷、感情、情感和親密關係。正是在這個階段,當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與他人相處時,他們尋求更親密的關係,他們期望從中得到承諾和互惠。此外,他們希望這些關係讓他們能夠分享自己的經歷、感情、情感,並讓他們感到安全和自信。因此,如果避免這種親密關係,人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孤立的境地。因此,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接受他人的愛,考慮到親密與孤立之間的平衡,尊重每個人在親密關係和分享它的難易程度方面為自己設定的限制。
產生性 vs 停滯 (40-60 歲)
在此期間,人們經常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到高效,並感到停滯不前和毫無價值。人們希望感到富有成效,並希望他們的努力有意義,這通常與承擔某事或某人的責任和關懷有關。相反,人們可能會感到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感覺沒有生產力,例如,因為他們沒有浪漫的伴侶,因為他們沒有工作等等。出於這個原因,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為生活做準備並參與個人護理,因此必須在生產力和停滯之間尋求平衡。
正直與絕望(60 人-死亡)
根據埃裡克森的說法,在性格發展的最後階段,人們的生產力開始降低或不復存在,因此,他們必須回顧並關注前幾個階段的成就。人們盡量不在社交上停滯不前,並將他們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所以正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充滿了智慧。所有這些都導致人們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們旨在珍視他們存在的意義並接受它所過的生活,始終考慮到人們的正直和絕望之間的平衡。
影響性格發展的因素
性格的發展會受到幾個因素或方面的影響,包括環境和人本身。影響性格發展的因素是:
一方面,人外部的環境情況會導致人們根據這些情況調整他們的行為和思想。因此,至於影響性格發展的環境因素,我們可以考慮文化、經歷等。
另一方面,人的內在方面可以結合起來影響個人的行為。提到人們的這些內部因素,我們必須考慮生物和遺傳因素、需求(例如,成就、隸屬關係等)、思想、氣質、性格等。
兒童期的性格發展
在童年時期,性格的發展與氣質與兒童周圍的現實關係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根據孩子的氣質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性格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影響。這種密切的關係是由於兒童在與他們通常所處的情況相對應時獲得的行為模式。
撇開上面提到的適合童年年齡的弗洛德和埃裡克森階段不談,在童年時期,孩子們會逐漸發展出不同的能力和技能,包括認知和身體能力,這使他們能夠與現實和周圍的環境接觸和互動。正是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與父母和親密的人建立情感紐帶和依戀。
此外,童年性格的發展受到兒童開始獲得的價值觀、信仰和規範的影響,這些價值觀、信仰和規範是由權威、父母、老師、哥哥姐姐等外部灌輸的。
青春期的性格發展
青春期發生的身體變化極大地影響了青春期性格的發展,尤其是在自尊、安全、自信、社交和性方面。
在這個階段,男孩們往往會進行大量實驗,因為他們想發現自己是誰,他們想要什麼,他們的性取向是什麼,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等等。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們會因為他們不存在而感到不安全和不信任,這一事實可能導致自卑。此外,他們正處於外表變得非常重要的年齡,所以如果他們不喜歡或接受自己,也會影響自卑、害怕社交、不安全感等。
因此,由於這是一個經驗佔主導地位的階段,性格的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因為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經驗是可能阻礙性格發展的環境因素之一。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