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皮質是 大腦最新(進化上)和最大的部分。這是感知、想像、思考、判斷和決策發生的地方。它是哺乳動物大腦中最大的區域,在記憶、注意力、知覺、認知、意識、思考、語言和意識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解釋大腦皮質是什麼,它的層、部分和功能是什麼。
什麼是皮質或大腦皮質 – 定義和功能
大腦皮質主要是一層薄薄的灰質——實際上通常有 6 個神經元厚——位於大量白質通路之上。此薄層具有強烈的褶皺性,因此如果將其展開,其面積約為2500平方公分。該層包括約 100 億個神經元,約 50 兆個突觸。腦回有「波峰」(稱為腦回)和「波谷」(稱為腦溝)。
大腦皮質的組成部分與功能
有些腦溝非常明顯且長,被用作大腦四個區域(稱為腦葉)之間的一致邊界。遠前部稱為額葉。這一葉似乎特別重要:此腦葉負責自主運動和計劃,被認為是個性和智力最重要的腦葉。
在額葉的後部,沿著將額葉與頂葉分開的溝,有一個區域稱為運動皮質。在對接受腦部手術的患者進行的研究中,用小電擊刺激運動皮質區域會引起運動。研究人員已經可以繪製出相當精確的運動皮質圖。運動皮質的下部靠近太陽穴,控制口腔和臉部的肌肉。運動皮質靠近頭頂的部分控制腿和腳。
額葉下方是頂葉(拉丁文「牆」的意思)。這包括一個稱為體感皮質的區域,位於將該葉與額葉分開的溝下方。醫生再次刺激該區域的穴位,發現患者描述的感覺就像身體的各個部位被觸摸一樣。與運動皮質一樣,可以繪製體感皮質,嘴巴和臉靠近太陽穴,腿和腳位於頭頂。
頭部旁邊是顳葉(這是拉丁文「太陽穴」的意思)。顳葉的特殊區域是聽覺皮質。顧名思義,這個區域與耳朵緊密相連,專門負責聽力。它位於顳葉與頂葉和額葉的連接處附近。後腦勺是枕葉。枕葉後部是視覺皮層,它接收來自眼睛的訊息,當然,它專門負責視覺。未特化的腦葉區域稱為聯合皮質。。除了連結感覺和運動皮質之外,人們認為這也是我們的思考過程發生和許多記憶最終儲存的地方。
下面我們給您一張圖片,以便您了解大腦皮層的主要部分
大腦皮質的各層
大腦皮質有6層,下面我們依照從表面到內部的順序逐一解釋:
- 分子層:又稱叢狀層,是大腦皮質的最表層。它是由密集的神經纖維網絡組成的突觸層,神經纖維源自錐體細胞和梭形細胞的樹突、馬蒂諾蒂和星狀細胞的軸突。作為最外層,神經元之間建立了許多突觸。
- 外顆粒層:位於分子層以下,內有許多小星狀細胞和錐體細胞。細胞的樹突和軸突滲透到更深的層,因此該層與皮質的不同部分相互連接。
- 外錐體層:由錐體細胞構成,形狀不規則,從表面到最深處尺寸逐漸增加。錐體細胞以投射、聯合或連合纖維的形式將它們的軸突引導到皮質的其他部分。
- 內部顆粒層:由星狀細胞組成,排列緊密。它具有外部拜拉格帶,是水平排列的纖維。
- 內錐體層:又稱神經節層,有中型和大型錐體細胞。它具有大量水平排列的纖維,構成所謂的內部拜拉格帶。
- 多形或多形層:由梭形細胞組成,也有變型的錐體細胞,其體呈三角形或卵圓形。來自大腦皮質這一層的神經纖維進入下面的白質,與中間區域連接。梭形細胞向皮質、丘腦和紋狀體發送訊息。
大腦半球
如果你從上方觀察大腦,你會立刻發現大腦從前到後一分為二。事實上,我們有兩個半球,就好像我們的腦袋裡有兩個大腦,而不是只有一個。當然,這兩半是由稱為胼胝體的白色物質拱緊密相連的。研究人員在多個方面發現雙方有一定的專業化。
大腦半球的功能與差異
左半球與身體的右側相關(正常情況下),右半球與身體的左側相關。此外,左半球通常具有語言,並且似乎主要負責數學和邏輯等類似系統。右半球更與空間定向、臉部辨識和身體形像等相關。它似乎也控制著我們欣賞藝術和音樂的能力。羅傑·斯佩里 (Roger Sperry)完成了一些與兩個半球相關的最有趣的工作。他與那些接受過非常嚴重的手術來控制癲癇的人一起工作。
每個視網膜的右側部分(看到注視點左側的事物)進入左半球。這意味著,如果有人盯著某個注視點,而你向他們短暫展示了左側的某些東西,則右半球會接收到訊息。如果你向他們展示右側的東西,則左半球會接收訊息。斯佩里將東西投射到螢幕上,並要求患者說出他們所看到的東西,或者用一隻手或另一隻手從裝滿東西的盒子裡拿起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因此,如果他在螢幕左側顯示一個球,在右側顯示一支鉛筆,則該人可以說“鉛筆”(使用左半球的語言中心),但用左手從盒子中拿起一個球(使用右半球).
左右半球:癲癇實驗
在某些情況下,似乎可以透過切開胼胝體來幾乎消除嚴重的癲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人確實有兩個大腦(或更準確地說是皮質)。
例如,斯佩里[1]發現,如果他在手術後將某樣東西放在其中一個人的右手上,他們就能分辨出那是什麼。但如果放在左手上,他們就做不到了。這很容易理解:右手對物體的感覺會傳到左半球,因為這是語言區,所以人可以分辨出它是什麼。然而,左手的某種感覺傳到了一個無法說話的右半球。眼睛與大腦半球的連結方式有些複雜。
如今,人們經常質疑這些功能是否真的被半球分開,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分佈在整個大腦皮質。
語言與大腦皮層
因此,語言主要是左半球的功能。事實上,右半球也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它對侮辱和髒話有很好的理解能力。此外,如果你在童年時期左腦半球就受到損傷,那麼右半球就會接管語言功能。而且似乎有些人的語言是右側的,甚至是兩側的。有趣的是,猴子和大猩猩似乎對左半球同類的叫聲很敏感:它們將右耳轉向聲音。甚至有些鳴禽,例如金絲雀,也有半球特化。關於大腦的最早發現之一是語言中心。
其中一個稱為布羅卡區,以第一個發現它的醫生的名字命名。它位於左額葉的下部。該區域受損的患者會失去說話的能力,稱為表達性失語症。另一個區域是韋尼克區,它靠近布羅卡區,但位於顳葉,緊鄰聽覺皮質。這是我們理解語言意義的地方,這個區域受損會導致接收失語症,這意味著你將無法理解別人對你說的話。
有時,有人會損壞韋尼克區和布羅卡區之間的連接。這會導致傳導性失語症。有些有這個問題的人可以很好地理解語言,並且同樣可以很好地表達語言。但他們無法重複剛剛聽到的內容。另一個重要區域是角回,位於韋尼克區的上方和下方。它充當語言中心和視覺皮層之間的連結。如果這個區域受損,人就會患有失讀症(無法閱讀)和失寫症(無法書寫)。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類似大腦皮層:功能和部分的文章,我們建議您進入我們的認知心理學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