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的四波浪潮及其訴求

女權主義的四波浪潮及其訴求

開明女權主義、婦女參政論、六十年代女權主義以及聯誼會和網絡女權主義是女權主義的四波浪潮。目前,至少在形式上和理論上,女性和男性都享有相同的權利。然而,如果說女性能夠獲得目前的社會代表性,那要歸功於過去幾個世紀許多女性在女權運動中的鬥爭。

縱觀歷史,女性在不平等的條件下一直受到男性的壓迫,只因母親、妻子和家庭主婦而被承認。她被剝奪了投票權、學習機會、從事「男性專用」職業的機會,她被剝奪了決定是否想成為母親的可能性,被剝奪了進入公共場所的可能性,因為她是女性,以及其他不平等。如果您想知道該運動如何成功消除一些性別之間的不平等,請不要錯過這篇文章,內容涉及女權主義的四波浪潮及其訴求。

什麼是女權主義

縱觀歷史,女性一直是她們在社會中實現與男性平等代表的鬥爭的主角。性別鬥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過程和變化,其中婦女運動通過其鬥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於女權運動,所實現的變革軌跡至今仍分為多個階段,稱為女權主義浪潮。

女權主義的各個階段以以下方式相繼而來:

  • 第一波:它發生在法國大革命中,被稱為開明女權主義。
  • 第二波:隨後,從十九世紀中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該運動開始了第二波,即自由參政論女權主義。
  • 第三波:六十年代,出現了第三波女權主義,六十年代女權主義或當代女權主義。
  • 第四波:目前,可以看到第四波女權主義的開始,八十年代以後的女權主義。

因此,我們可以說今天有四股女權主義浪潮。

女權主義的歷史

女權運動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初期。女權運動源於婦女解放的需要,通過等級消除和性別之間的不平等來尋求社會關係的改變。就在那時,婦女作為一個集體聚集在一起,為自由、公民權利、正義和平等而奮鬥,這些權利是當時男性承諾的,也是男性所承諾的,將女性排除在外。

由於我們社會對婦女受壓迫的首次認識,縱觀歷史,女權主義的偉大運動或階段不斷發生,直到今天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階段被稱為女權主義浪潮,以其成就和困難壓縮了運動的歷史,女權主義至今仍必須克服這些困難。

在以下部分中,我們將從四波女權主義浪潮中看到該運動的歷史歷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她的歷史,我們建議您閱讀這篇關於歷史和女權主義潮流的文章。

第一波女權主義

四波女權主義浪潮中的第一波誕生於十八世紀,即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初期。法國大革命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原則。然而,受到革命迫害的自由、權利以及法律和政治平等將婦女排除在外。

因此,第一波女權主義的開始是由於在革命所支持的原則中缺乏女性代表,與男性直接相關並排除女性。就在那時,婦女集體開始為她們的平等權利而奮鬥,並要求強調婦女在社會中的作用,而在此之前,這些角色一直被隱藏起來。

在第一波女權主義浪潮中興起的婦女集體的要求集中在婦女獲得以下權利上:

  • 到教育。
  • 自由。
  • 平等。
  • 政治權利:通過表達他們的投票權。

然而,他們對拿破崙民法典要求的回應是制定歧視性法律,例如裁定家庭是婦女的專屬領域。規定婦女將被視為未成年人,並構成通姦或墮胎等特定犯罪。除此之外,婦女繼續被排除在教育領域之外。

在女權運動各個階段的框架內,第一波浪潮開始意識到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她們想不再只是母親和妻子。

第二波女權主義

第二波女權主義浪潮,在社會上被稱為婦女參政論,發生在 19 世紀中葉至 1950 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

美國的第二波女權主義浪潮

女權運動的第二階段始於美國,四名女性加入了爭取國家獨立和解放奴隸事業的鬥爭。這兩件事導致女性開始處理社會和政治問題。有鑑於此,婦女參政論誕生了,它追求兩個目標:婦女的投票權和受教育權,這仍然相關,因為該運動辯護說,有了教育培訓的可能性,剝奪她們的投票權將更加困難。

該運動的集體仍然是跨階級主義的,因為人們認為所有女性都遭受這些不平等,無論其社會階層如何。當時,已經開始發生的被動革命改變了策略,成為一場積極的運動,婦女開始通過打斷演講或絕食等行動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當四名在美國為獨立而戰的婦女和奴隸前往英國參加反奴隸制大會時,這場運動的力量就開始了,她們因是女性而被拒絕參加。經過幾年的英國鬥爭,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將自己定位為運動的盟友,表明婦女鬥爭的解決方案是消除歧視性的立法立場,因為一旦這些限制被消除,女性就可以擺脫從屬地位並開始獨立。

歐洲的第二波女權主義浪潮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婦女才獲得投票權,因為在戰爭期間,婦女開始佔據參戰男性的工作,面對這種情況,社會無法反對她們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在1930年代,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重新考慮並承認了婦女的投票權。

女權主義的鬥爭仍在繼續,要求免費接受高等教育、所有職業的性別平等,以及工資和公民權利,以及分享父母對子女的權力的權利。他們還抱怨丈夫必須成為婚姻財產的管理人的不公正。

即使在戰後的努力中,媒體和政府也專注於讓女性遠離戰爭期間所做的工作,讓她們回到家庭的目標,這種策略被稱為女性氣質的神秘感。

第三波女權主義浪潮

第三波女權主義浪潮出現在六十年代,面對女性氣質的神秘感,女性感到空虛,因為她們必須在社會中扮演母親、妻子和家庭主婦的角色。就在那時,貝蒂·弗里丹創建了全國婦女組織(NOW),成為自由女權主義最具代表性的婦女組織。

自由女權主義的特點是反對不平等,而不是在壓迫和剝削方面,而是希望改革制度以獲得性別平等。自由派認為,問題的根源是將婦女排除在公共領域之外,訴諸她們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權利。

什麼是激進女權主義?

激進女權主義在六十年代嶄露頭角。激進女權主義反對基於改良主義政策的自由主義思想,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廢除父權秩序,而父權秩序仍然完好無損,因為即使他們實現了權利的合法化,社會制度仍然基於性別歧視、階級主義、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價值觀。

面對這一現實,出現了新左派和新的激進社會運動,例如激進女權主義,它們追求的是打造新社會形態的目標。本文更深入地解釋了激進女權主義和自由女權主義之間的區別。

這場運動的第一個提議是基於婦女解放運動,其中包括讓婦女自主組織,將自己與男性分開。整個集體都同意與男性分離的必要性,但產生了兩個後果:政治的激進女權主義和激進女權主義者。對於第一類人來說,對女性的壓迫是由資本主義造成的,認為女權主義是左翼的一部分,而激進女權主義者則反對從屬於左翼,表明男性從其統治中受益。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分享了他的大部分理想。

激進女權主義的共同目標是廢除父權制,父權制被定義為一種由性教派統治、壓迫女性的制度,口號是“個人就是政治”。它認為父權制的價值觀也影響私人生活,例如家庭結構或性行為。

第四波女權主義浪潮

第四波女權主義始於八十年代之後,集中在今天,女權主義集體聲稱需要另一波浪潮,因為性別虐待、虐待和強姦的連續性、工作世界中仍然存在的差異、法庭判決的不平等等。

面對這種情況,女權運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其特點是其在互聯網上的激進主義。他們利用社交網絡來提高知名度和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呼籲爭取平等、公民權利、墮胎權、反對性別暴力和刻板印象、捍衛性自由,LGTBI 集體武力進入,以及譴責媒體中的性別歧視。

該運動以姐妹情誼的名義被描述,被理解為姐妹情誼與女性之間應有的團結之間的關係,增強了女性的積極作用。例如,創建自我意識小組,包括根據自己的經歷提高婦女的意識、大規模示威、抗議行為、破壞行為、創建自助中心等。這些行動遵循的原則是,任何女性都不應戰勝另一個女性,為社群主義而戰。然而,最重要的是,網路上的辯護,即網路女權主義,脫穎而出。在下面的文章中,您將找到當今存在的女權主義類型。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