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人格:意義、特徵和缺陷

完美主義人格:意義、特徵和缺陷

你是完美主義者嗎? 在當今社會,面對對成功的永不滿足的追求,完美主義似乎應該是人類的目標。我們可能認為成為完美主義者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實現目標並更快地取得成功,但是過度的完美主義與更容易患焦慮症、抑鬱症、飲食失調或飲酒濫用(如酒精)有關。

追求完美主義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目標,但將這種特質發揮到極致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如果您有興趣瞭解這種性格的缺點和特徵,請繼續閱讀這篇文章:完美主義人格:意義、特徵和缺陷。

完美主義人格:意義

什麼是完美主義人格?完美主義人格,也稱為分析性人格,被定義為一組情緒、認知、行為和解釋,在這個情緒、認知、行為和解釋上,這個人傾向於設定非常高的期望,並以非常殭化的方式評估他們在面對目標時的演變。完美主義者根據他自我設定的成就來評價自己。面對這種情況,完美主義者將尋求在他打算做的每一件事上都達到完美。它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性格特質,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表現出來。

完美主義性格:特徵

完美主義人格或反人格的特徵是:

  1. 高自我評價:完美主義者設定了非常高的標準,他懷疑自己的表現,認為自己會失敗。對自身潛力的批判性評估往往會導致他們用認知偏差來最小化自己的成就,例如:“這很容易,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2. 二分法思維:對成就或失敗的自我評估導致他們陷入兩極分化思維,在這種思維中,他們所有的行為都轉化為全有或全無,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在其中一個目標上失敗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在所有方面都失敗了。
  3. 自我批評和消極的自我評價:二分法思維的認知偏差、對失敗的恐懼以及對自己目標執行能力的持續懷疑,使他們不斷對自己產生消極和批判性的自我評價。
  4. 對自己的不安全感: 完美主義的性格與對自己缺乏信心的感覺密切相關,因為他們的成就範圍賦予了他們自己的個人價值,就像失敗導致他們認為自己一文不值一樣。正是他們自己內心的同樣的不安全感導致他們需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以便向自己證明他們擅長某事。
  5. 他人意見的重要性:害怕被拒絕或他人沒有在他們身上看到他們所期望的東西,這通常會導致他們根據他們認為自己會被他人接受的方式行事,而不是按照他們本來的樣子行事。
  6. 自身優點:當我們想到一個想要實現自己最深切抱負的完美主義者時,我們可能會想到一個不惜一切代價實現目標的人,即使這意味著利用自己或傷害他人。在完美主義者的情況下,情況恰恰相反,這種特質導致這個人通過自己的優點尋求實現自己的目標,絕不會以對他人的惡意為代價來嘗試實現自己的目標。
  7. 需要控制和秩序:這種特徵的主要特徵之一是需要控制,但不僅在自己的行為中,而且在他人的行為中。完美主義者會尋求他們所愛的人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因為他們相信他們,但他們對他人的要求會對對方造成情感傷害。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對秩序和清潔有過度的需求。
  8. 責任感:他們的高需求使他們在面對必須完成的任務時成為非常負責任的人。

完美主義性格的優勢

心理學中的完美主義可能有優點或缺點,具體取決於完美主義人格特質的表現程度。面對他們對自己的高自我要求,他們往往是非常勤奮的人,總是尋求取得最好的結果,因此他們往往是偉大的專業人士。除此之外,面對不同的障礙,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試圖評估所有可能的替代解決方案。他們保持著堅持不懈和恆心的態度,沒有注意他們必須為目標投入的時間以及它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情感磨損。

適應性完美主義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因為適應性完美主義的人是那些為了實現目標而奮鬥的人,但是失敗不會產生如此高的情感成本,也不會產生那麼多的痛苦。面對失敗,這些人不顧困難繼續奮鬥,不跌倒或陷入迴圈,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完美主義人格缺陷

心理學中的完美主義也可能有缺點,具體取決於特質的表現程度。非適應性完美主義人格的後果如下:

  1. 僵化:完美主義者對“全有或全無”以及生活中需要秩序和控制的二分法思維,導致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性格特徵導致殭化,很難被自發性帶走,從而配置非常殭化的想法。
  2. 癡迷:上面提到的同樣的控制需求,在所有目標中達到完美的需要,以及對自己的批判和消極評價,這導致沒有什麼是看起來足夠完美的,都會產生強迫症。
  3. 維持不安全感:在完美主義者的特徵中,我們談到了完美主義人格的基礎是不安全的性格。對失敗的恐懼和對自己實現目標的能力的懷疑,導致他們永遠不會感到滿意,保持著低水準的自信心。
  4. 悲觀主義傾向:面對對完美的永不滿足的追求,完美主義者將這種完美視為他的目標,而不重視所涉及的努力。然而,當面對對失敗的恐懼和結果不夠好時,他們總是傾向於以消極、悲觀和宿命論的方式預測事件。
  5. 焦慮和抑鬱:完美主義人格與高度焦慮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高有關。他們的目標所帶來的高自我要求,導致高度的焦慮和對做得不夠的批評的挫敗感,會導致抑鬱情緒。
  6. 易怒和緊張:除了焦慮和抑鬱的感覺外,他們往往表現出緊張的行為,大部分時間都很煩躁,因為他們總是感到不滿意。面對這種情況,由於他們結構化的做事方式,他們幾乎沒有能力享受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享受自發性和靈活性。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