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認知失調理論激發了許多研究,但一個更簡單的理論可以解釋行為和態度之間的聯繫。例如,想想我們對他人態度的暗示:我們看到一個人在特定情況下的行為,然後將這種行為歸因於他們的特質和態度或環境力量。
如果我們看到父母強迫他們 10 歲的孩子道歉,我們會將道歉歸因於這種情況,而不是他們自己的遺憾。自我認知理論表明,我們通過觀察我們的行為來做出類似的推斷。在這篇 文章中,我們將了解什麼是自我認知,關於它的理論以及一些改進它的例子。
什麼是自我認知
當我們的態度軟弱或模棱兩可時,我們會把自己放在從外面觀察我們的人的位置上。在與自己交談的同時傾聽自己可以了解我們的態度,也就是說,看到我們的行為可以讓我們瞭解一個人的信仰是否牢固。
當我們無法輕易地將我們的行為歸因於外部約束時,尤其如此。我們刻意執行的行動是自我執行的。因此,自我認知理論包括這樣一個事實,即當我們不確定自己的態度時,我們會通過觀察我們的行為和它發生的情況來推斷它們。
自我概念與自我認知的區別
我們所說的自我概念是指我們為自己創造的形象:不僅僅是一個視覺形象,而是我們認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定義我們的一系列想法。這包括幾乎無限數量的概念,這些概念可以包含在這幅關於我們自己的“圖畫”中,因為每個想法都可以包含更多內容,從而創建彼此內部的類別系統。
簡而言之,自我概念是用於定義一個人自我形象的一組特徵(審美、身體、情感等)。另一方面,通過自我感知,我們定義了對自己心理狀態的感知,這可以通過觀察我們自己的行為來實現,就好像我們是外部觀察者一樣,或者通過內省來實現。
自我感知理論的原理
解決自我感知概念的兩個最著名的理論是 Leon Festinger 的認知失調理論和 Daryl J. Bem 的自我感知理論。
Festinger 的認知失調理論
這個理論談到了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連貫的不舒服情況,即當我們與自己發生衝突時。具體來說,這個觀點著眼於持久傾向的態度,例如想法、思想或信念。在本文中,您將瞭解有關認知失調理論的更多資訊。
貝姆的自我感知理論
自我感知理論比認知失調理論更進一步。根據這個概念,通過觀察我們做什麼,我們推斷出我們喜歡什麼以及我們怎麼想。該理論導致了與Festinger的認知失調理論相同的預測,但強調態度只是隨機陳述,是基於我們迄今為止的行為的產物。
什麼是自我認知?它是我們從快樂的概念,通過產生一種行為,到一種義務的概念的過程。例如,我打網球是因為我喜歡它,但如果我因為打網球而得到報酬,那就變成了一種義務,而不是一種激情。
與獎勵總是增加積極性的觀念相反,Bem 認為不必要的獎勵可能具有隱藏的成本。獎勵人們做他們已經快樂的事情可以誘使他們將自己的行為歸因於獎勵(外在動機),從而削弱為了快樂而做的自我認知(內在動機)。這是指過度稱義的效果。
自我認知的例子
自我認知理論在市場營銷和消費者研究中產生了重要影響。例如,著名的foot in the door技術,即說服客戶接受一個小請求,增加他們在此過程中接受更大請求的機會,被一些研究人員解釋為相同的自我認知過程。
正如消費者研究協會 (1976) 指出的那樣,踏入大門應該是有效的,因為人們將他們的行為作為他們健身傾向的起點。由於初始行為的外部壓力應該是最小的,人們從他們的順從行為中推斷出積極的態度,這反過來又導致了下一個行動。
自我認知的另一個例子是當我們不確定我們的態度是否會冒犯某人時,通過分析我們的行為,我們盡量不要讓對方感到難過,因為這對我們的父母很重要。如果我們實現了我們的目標,我們將對自己有良好的自我認知,因為我們已經設法避免了衝突並完成了我們的使命。
如何提高自我認知
正如我們在上面看到的,自我認知會根據我們在任何特定時刻的行為方式而變化。下面,我們將看看兩種提高自我認知的方法:
- 訓練自我感知而不產生表現焦慮:要訓練感知,需要有意識的感知,因為我們不能從它是隱性訓練的假設開始。要專注於感知,需要時間和大量的注意力,不要分心。因此,練習應該在沒有表現焦慮和任何競爭意圖的情況下進行,這樣他們就可以專注於自己而不是結果。
- 密集觀察:放鬆練習特別適合有意識地感知自己;它們還有助於感受令人愉悅的事物並增強感官。深入觀察自己的身體線索、感受和想法是移情行為的先決條件。對於那些傾聽和尊重自己的人來說,更容易感知和關注他人、他們的感受和他們的要求。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