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古代或現代神諭的話語視為真理的傾向在心理學中被稱為 Forer 效應或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家將其定義為相信某些陳述是我們個人的特徵,而實際上它們適用於很多人,因為實際上它們是模糊和通用的。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將嘗試更好地瞭解 Forer 或 Barnum 效應,它是什麼以及一些描述它的例子。
巴納姆效應的由來
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 (Phineas Taylor Barnum) 於 1810 年 7 月 5 日出生於美利堅合眾國,是一位偉大的馬戲團經理、馬戲團的所有者和導演,被稱為“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他以當時的優秀公關者、縱人群而聞名,以至於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偉大的神秘主義者。他的馬戲團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在那裡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他在節目中提出的景點是如此之多和多樣,以至於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巴納姆效應一詞是由Paul Meehl創造的,他在1950年代對精神病學研究所使用的心理測試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他從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的報告中發現,諸如“病人難以接受自己的衝動”、“他的情感關係受到嚴重干擾”、“他患有性問題”等表達頻率很高。這些陳述實際上適用於所有患者,並且一系列測試不涉及任何具體或有用的內容。
然後,該表達式不僅用於指定測試結果,還用於指定占星家、筆跡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形態心理學家、命理學家等的陳述,基於相同的原則。即使在今天,心理學實踐(包括那些看似科學的實踐)也極大地利用了巴納姆效應;這是冒名頂替者永不熄滅的成功源泉。
什麼是 Forer 或 Barnum 效應
Forer 或 Barnum 效應,也稱為個人驗證的謬誤,包括相信描述完全適合你的人,而現實是一個通用的解釋,可以適應許多情況並與許多人保持一致。
Forer 或巴納姆效應一直是許多實驗的主題,這些實驗將每個人都引向同一個方向,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 Forer 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談論 Forer 效應而不是巴納姆):這位心理學教授為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 39 名學生提供了他們的性格分析, 在他們經過測試之後。實際上,他給每個人的文字都是從一本流行雜誌上找到的星座運勢中得出的。每個學生都被邀請以 0 到 5 的等級來判斷這種關係的準確性,其中 5 分表示「優秀」,4 分表示「好」;平均得分為 4.26。
示例:星座運勢、塔羅牌和占星術
福勒或巴納姆效應的一個實際例子是在星座運勢中發現的:十二種類型的心理-生理事件,每個星座一種,足以描述世界上數十億人。任何人都可以閱讀星座運勢,認為它是合理且相當準確的,然後發現他們閱讀了錯誤的星座指示。嗯,星座運勢恰恰利用了所討論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受模糊的描述,就好像它們是為我們量身定製的一樣。
- 彼得·格裡克 (Peter Glick) 和他的合作者從一組 200 名 15 至 18 歲的學生中發現,占星術懷疑論者從所謂的占星家那裡收到了對他們性格的奉承描述,他們改變了主意,開始認為也許這門“科學”中有一些有趣或真實的東西。
- 要被廣泛接受,巴納姆概況不必由著名的專家進行:在伊利諾伊大學進行的一項實驗框架內,一組學生由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進行測試,另一組由一名心理學學生進行測試。在收到他們的 「分析」 後,學生被邀請使用 0 到 5 的等級來判斷他們的適合性;前者的平均分是 4.38 分,後者的平均分是 4.05 分。
為什麼我們會陷入 Forer 或 Barnum 效應?
這個心理陷阱似乎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占星家、魔術師、製圖師、文字學家和通靈師的預測是如此準確;我們實際上製作通用尺寸的連衣裙。這種影響是由一系列心理機制觸發的:
- 我們想相信自己的優點。Forer 效應的原因之一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即考慮一個人希望它是真的)。自欺欺人和虛榮心導致我們接受別人(或星座運勢)對我們性格的觀察,因為我們希望這些觀察是真實的,認為它們只適用於我們自己。
- 我們需要一切都有一個解釋。我們傾向於為事物尋找解釋和意義,即使含義模糊、籠統,有時甚至是矛盾的。
- 當我們創建一些東西時,我們會尋找可以確認它的例子。例如,如果出生在任何星座的人將自己定義為 「對自己持批評態度」,那麼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很容易不得不進行自我批評;這是一個被稱為確認偏差的認知過程,它導致人們接受證實他們信念的信息,拒絕他人。鑒於過去經歷的多種情況、所採取的行為的多樣性及其可能的解釋,很容易記住“證實”所討論的特徵和傾向的具體例子。
- 我們相信別人的信仰。一般來說,如果 Forer 或 Barnum 效應被被認為具有權威的人使用,並且被很多人追隨,那麼人群的看法就會被添加到它上面:「如果其他人相信它,那一定是真的。
- 我們希望快速輕鬆地瞭解一切。不幸的是,一系列心理陷阱之所以有效,也要歸功於獲得簡單和令人滿意的答案的願望,而不是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充分理解情況的所有影響。
- 我們不太瞭解自己。對 Forer 或 Barnum 效應特別敏感的主體是那些熱切渴望瞭解自己的人,那些恭敬的人,那些懷疑自己並求助於心理學的人。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認為我們很容易在自己身上找到心理特徵或無意識傾向。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