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賦效應:它是什麼和例子

稟賦效應:它是什麼和例子

如果某樣東西已經是我們的,我們想保留它,因為畢竟我們值得獲得它, 它對我們來說代表了需要金錢、時間或疲勞的交易成本。即便如此,一旦我們擁有它,它就是一個機會,因為我們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來實現它。那時我們就會認為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更有價值。

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稟賦效應,由心理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探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看看什麼是稟賦效應以及一些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什麼是稟賦效應

捐贈效應或有效捐贈效應的含義是指如果商品被擁有,則分配給該商品的不同估值。換句話說,如果一件物品屬於我們並具有情感意義,那麼我們認可的經濟價值就高於一個不擁有它的人賦予它的經濟價值。

因此,稟賦效應表明,個人對失去他們所擁有的物品感到悲傷,而不是如果他們試圖獲得同樣的物品,如果他們沒有擁有這些物品,他們會感到的快樂更大。

稟賦效應的重要性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種效應可能會導致市場活動減少,因為人們傾向於低估因不出售商品而放棄的貨幣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告訴您如何改善與金錢的關係。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將這種特殊的經濟效應總結如下:

  • 考慮兩週的試用期,並提供全額退款保證。在做出決定的第一點,消費者認為他們將能夠盡可能多地損失因拿走好房子然後歸還而產生的交易成本。第二個決策點在兩週後出現。如果消費者已經完全適應了購買,他們就會將持有該資產的成本視為機會成本,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出售的可能性就更大。

當我們在網上購物時,也可以發現捐贈效應。不知何故,我們最終認為我們手中已經有了想要的物體。例如,在移動設備上觸摸屏幕,將圖像拿在手中,讓我們的大腦認為我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了該對象,因此,我們賦予它更高的價值。

稟賦效應實驗

這種效應的根本結果是,當我們擁有一件物品時,我們會賦予它更多的價值,這一因素已被多項研究確定。讓我們看一些稟賦效應實驗的例子:

Kahneman、Thaler 和 Knetsch 實驗

稟賦效應的一個著名例子。這個實驗是在大學進行的。到達該機構後,一年級學生被分為兩組。第一組在房間裡找到了一杯好茶,並附有一張歡迎卡,並表明在內帳篷裡,對於那些願意的人來說,可以花 4 美元購買其他杯子。

另一方面,第二組在他們的房間裡沒有找到任何杯子。兩組人在一個房間裡見面,協商這些杯子的價格,目的是找出杯子的主人要了多少美元,他們願意付給沒有杯子的學生多少美元。

賣家願意以不低於 5.25 美元的價格出售他們的杯子,而買家願意支付不超過 2.75 美元的價格。我們注意到,僅僅成為商品所有者的行為就立即證明索取金錢是那些不擁有該商品的人的兩倍的索取是合理的。

瓦茲拉維克的故事

也許解釋恩道門效應如何引導我們繼續遵守我們的決定的最佳方式是使用 Watzlawick 的帳戶。

在故事中,他將我們置於熱帶地區的某個地方,猴子被捕獲的方式如下:一個南瓜放在地上,上面放一個水果,猿類特別喜歡吃甜食。南瓜的開口足夠寬,猴子可以伸手進去,但當它拿走果實後,它就不能再將拿著果實的手從開口中拉過。

想要再次獲得自由,他放開誘餌,伸出手就足夠了,但他的貪婪不允許。因此,他成為了自己的囚犯,因為當猴子無法離開戰利品逃跑時,獵人趕到並將他扔到網上。

本文僅供參考,在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