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項後來成名的社會實驗,那就是服從權威的實驗。紀錄片和小說、戲劇和電視劇都獻給他著名的電擊機器;他們甚至啟發了《辛普森一家》的一集、法國頒獎典禮和約翰·特拉沃爾塔的電視電影。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發現斯坦利·米爾格拉姆對權威的服從實驗。我們將看到它的內容、目標、批評和米爾格拉姆實驗的令人驚訝的結論。
米爾格拉姆實驗的歷史
1960 年至 1963 年間,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 (Stanley Milgram) 從白人和男性中隨機招募了 40 名志願者(勞工、文員、專業人士等),因此他們認為這是一項付費記憶研究。學生和老師的角色分配:
- “老師”們不熟悉解釋的實驗以外的實驗。
- “學生”,實驗者的同夥。
志願者被帶到兩個獨立的房間,老師被放置在一個由幾個按鈕組成的電氣控制面板前,在該按鈕下寫下電壓和電擊危險程度。然後,老師要向學生朗讀成對的單詞並提出聯想,然後確定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否正確。
老師最初對學生進行了 45 伏電擊的“測試”,然後他親自開始審問另一個人(他永遠記不住要記住的單詞)進行越來越強的電擊,從輕微的電擊(在按鈕上標記為“輕微電擊”)到上升,以 15 伏特為分階段, 以 375 伏特的速度(標記為“危險:嚴重電擊”),最後以 435 伏特和 450 伏特的速度,在按鈕上簡單地用 X 標記。受害者在另一個房間裡,被綁在一種電椅上;不遠處的志願者看不到她,但可以聽到她的聲音。
事實上,當學生犯錯時,老師不得不造成越來越強烈的衝擊,而實驗者則不斷鼓勵老師繼續進行實驗,即使他們感到困惑或不願意繼續提問和震驚。
米爾格拉姆實驗結果
服從程度是根據按下最後一個開關來衡量的,65% 的人堅持到了測試結束,儘管有人警告說電擊可能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後果。 26 名受試者中有 40 名繼續實驗,最高電壓為 450 伏特;在達到 300 伏之前,沒有人拒絕繼續。該實驗在不同的情況下重複進行,方法也有所不同,結果總是相似。實驗結束後,志願者們被告知了真相,平靜地討論著發生了什麼事。
米爾格拉姆實驗的目標
米爾格拉姆是猶太人的兒子,他在二戰期間逃離東歐,他想了解為什麼德國人合作消滅猶太人,就像許多與他一樣。事實上,從一開始,這位心理學家就將他的研究作為對大屠殺的明確解釋。
米爾格拉姆實驗的結論
這種難以置信和骇人聽議的服從程度驅使人類違反他們的道德和倫理原則,米爾格拉姆解釋說,他服從於主體認為合法的權威,因此會引發一種異質狀態。
當受試者不再將他或她所執行的選擇和行動視為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時,就會出現異質狀態,正是因為它們受到外部秩序的支配。這種狀態會產生人格解體。通過解釋有助於確定這種異質狀態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讓我們理解為什麼在這種狀態下會有服從、沉默法則和榮譽準則:
- 第一個因素是主體對權威合法性的信念。
- 第二個因素是對系統的堅持,這導致人們確信服從是正確的事情,而什麼沒有被討論。
- 第三個因素是社會壓力。
一切都在權威之中:米爾格拉姆將人類描繪成一個盲目服從命令的生物。在耶魯大學的地下室裡,成年人變成了失去知覺的孩子,聽從那些命令「坐下」、「把你的爪子給我」或「跳進運河」的人的狗。他們讓所有納粹都認為,戰後,他們不斷重複著三個字的短語:“befehl ist befehl”,命令就是命令。
在米爾格拉姆的實驗中,解釋說危險在於,如果個人接受當局提出的情況的意識形態定義,即使是破壞性和不道德的行為最終也會被認為是合理或必要的。
在下面的文章中,您將發現其他有趣的心理實驗。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