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著名的基蒂·吉諾維斯案嗎?一名婦女在街上被刺傷,當著 38 名鄰居的眼前,他們向窗外望去,但沒有提供幫助。是什麼情況驅使人們提供幫助或保持被動?提供幫助或幫助的行為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受到其他旁觀者的數量和行為、情緒、性格特徵和個人價值觀的影響?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將共同發現一種社會心理學理論,旨在解釋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旁觀者效應。
什麼是旁觀者效應
1964 年 3 月 13 日凌晨 3 點,28 歲的酒吧經理凱瑟琳·蘇珊·吉諾維斯 (Catherine Susan Genovese) 在紐約皇后區下班回家時遭到背部兩處刺傷(Myers,1983 年)。她尋求幫助的恐怖尖叫聲驚醒了 38 名鄰居(根據《紐約時報》的初步報導):在第一次刺傷後,這名婦女兩次設法從襲擊者手中逃脫,許多人向房子的窗外看去,那裡看到了逃跑的侵略者的形象,當他對該婦女進行第二次刺傷時;但只有當侵略者消失時,才有人決定報警(Myers,1983)。自襲擊開始以來大約已經過去了 45 分鐘,此後不久“Kitty”Genovese 死亡(Myers,1983)。
著名的“基蒂·吉諾維斯”案是描述群體過程的去責任的象徵,在她去世後的幾年裡,社會心理學學者很快就對基蒂·吉諾維斯被謀殺等事件中偶爾旁觀者缺乏幫助感到好奇和擔憂,並決定進行一系列實驗,以確定人們在真正緊急情況下提供幫助的情況(Myers,1983)。特別是,社會心理學家 Bibb Latané 和 John Darley 精心策劃了巧妙的緊急情況案例,並發現單一情境因素——其他偶爾旁觀者的存在——大大減少了對幫助情況的干預(Myers,1983)。
這種現象是如何定義的?旁觀者效應——或傳遞效應——是當其他偶爾的旁觀者在場時,一個人不太可能提供幫助或幫助的效果(Myers,1983)。就 Kitty Genovese 而言,旁觀者效應也稱為 Genovese 綜合徵。
為什麼會出現旁觀者效應
拉塔內和達利的旁觀者效應基於一系列變量,目睹暴力的人的行為將取決於這些變量:
- 了解情況;
- 評估對情況的解釋是否嚴重;
- 對責任程度的感知;
- 了解當時最合適的援助形式;
- 做出決定(Foschino、Barbaro 和 Russo,2019 年)。
人越多,責任感越少
Latané 和 Darley 認為,隨著旁觀者數量的增加,每個特定的觀察者都不太可能注意到事故,不太可能將事故解釋為問題或緊急情況,不太願意承擔直接干預的責任,不太願意認識到最合適的援助方式並實施決定(邁爾斯, 1983).
對自己的責任和可能的幫助的感知需要主觀推理,這可以極大地影響最終決定,一般來說,旁觀者會在幾秒鐘內評估受害者是否值得幫助,旁觀者是否有能力進行干預,以及受害者和旁觀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係(Foschino, Barbaro & Russo, 2019)。一旦分析了這些方面,觀察者將決定是否以及如何直接或間接干預,幫助受害者或向其他人尋求幫助(Foschino、Bárbaro 和 Ruso,2019)。
在人群背景下,行動的責任往往會在更多人之間傳播,從而減少被理解為激勵幫助行為的個人影響(Myers,1983)。
「別人不幫忙,我也不幫忙」
此外,不同旁觀者的不動性同時是由多元無知產生和強化的,根據這個過程,旁觀者的行為被委託接收有關所目睹內容的信息:情況的意義將服從於他人的態度,因此集體被動會強化這樣一種想法,即這是最好的態度,因為它對幾個人來說是共同的(Foschino, Barbaro & Russo, 2019)。因此,即使是那些傾向於採取行動和為受害者辯護的人也會停止任何辯護嘗試,因為害怕被孤立於群體的其他成員(Foschino, Barbaro & Russo, 2019)。
生活在大城市會減少利他主義
一些心理學研究證實了旁觀者效應或熱那亞綜合症中涉及的其他變量。生活在城市地區的人很少獨自一人在公共場所,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城市裡的人往往比農村的人更不願意提供幫助:一種“同情疲勞”和“感官超負荷”,這是由於遇到如此多的有需要的人而產生的,這進一步限制了世界各地大城市的救濟和利他主義行為(Yousif 和 Korte,1995)。城市越大、人口越多,人們提供幫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經濟發達國家提供的援助較少
幫助彼此不認識的人的意願因全球不同地區而異:來自經濟發達國家的人往往向陌生人提供較少的幫助,而來自態度更友好、更開放的文化的人更有動力提供幫助(Levine 等人,1994 年,2001 年, 2003).
旁觀者效應的例子和案例
雖然關於旁觀者效應的最重要案例是基蒂·吉諾維斯,但還有其他例子,例如下面提供的案例來說明旁觀者效應或吉諾維斯綜合症:
- 埃莉諾·布拉德利 (Eleanor Bradley) 在購物時絆倒並摔斷了腿:她頭暈目眩、痛苦地呼救,但在 40 分鐘內,街上的路人不斷從她身邊經過,只是避開了她(最後出租車司機帶她去看醫生)(Darley 和 Latané,1968 年)。
- 1968 年,Darley 和 Latané 要求哥倫比亞大學的男性受試者在教室裡單獨或與兩個陌生人一起完成一份問卷(Darley 和 Latané,1968)。在建築工地時,透過一面特殊的鏡子觀察,房間裡瀰漫著煙霧:獨自在教室裡的學生幾乎立即注意到煙霧,通常不到 5 秒,而小組中的學生則需要大約 20 秒(Darley 和 Latané,1968 年)。
- 為了證實旁觀者效應,拉塔內和羅丹構建了一個考慮一名陷入困境的女性的實驗:一名研究人員要求哥倫比亞大學的男性填寫一份問卷,然後穿過一家商店覆蓋的門出去,到隔壁房間工作(拉塔內和羅丹,1969)。四分鐘後,那個女人假裝抽泣著,假裝很困難,並說無法從她的背上取下什麼東西;在經歷了兩分鐘的痛苦和哀嘆之後,這位女士才從辦公室的門離開,回到問卷室(Latané 和 Rodin,1969)。70%的獨自一人聽到事故時進入隔壁房間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當兩人在場時,只有 40% 的案例中,其中一人會提供幫助(Latané 和 Rodin,1969 年)。
- 當 Latané、Dabbs 和其他 145 名合作者在 1497 次乘坐電梯時不小心掉落硬幣或鉛筆時,當電梯裡有另一個人時,他們有 40% 的時間得到幫助,而當有 6 名乘客時,不到 20% 的時間他們得到了幫助(Latané 和 Dabbs,1975)。
如何避免旁觀者效應或熱那亞綜合徵
提供幫助需要當事人了解並決定什麼是最合適的援助形式,但即使他們決定干預,他們也可能會給出他們決定不採取行動的理由:例如,我們可能認識到我們沒有能力,或者我們可能覺得我們的干預成本可能太高(邁爾斯, 1983). 研究表明,為了增加幫助行為,有必要減少或消除阻礙幫助行為的因素,支持互惠規範的行動,並教導親社會性和利他主義(Myers,1983)。
但是,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學習利他主義,我們如何在社會層面上傳播它呢?以下是一些增加利他主義的可能做法:
- 消除阻礙利他行為的煞車:減少歧義並增加問責制;激活內疚感和對自己形象的關注(Myers,1983)。在本文中,我們將更多地討論利他主義和幫助行為。
- 在社會層面傳播利他主義:教導道德包容;創造利他主義的典範;邊做邊學;將利他行為歸因於利他動機;了解調節利他主義的機制(Myers,1983)。在這裡您可以找到有關社會價值觀的更多信息。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