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病理學或人格障礙會導致一系列功能失調的行為,導致患者感到不適並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更具體地說,我們的個性或「存在方式」透過調節我們與孩子的行為來影響孩子的成長,同時塑造他們的行為。
人格障礙之一是自戀障礙,這是一種患者在與他人的情感紐帶中出現問題等的病理學。這一事實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繼續閱讀這篇文章,其中我們重點關注自戀的母親:原因、特徵和對孩子的影響。
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被納入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 DSM-5 診斷分類[1]和世界衛生組織的 ICD-11[2]。在人格障礙的分類中,自戀障礙與表演型人格障礙和邊緣性人格障礙一起被歸類為B組。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遵循 Caballo, VE、Salazar, IC 和 Irurtia, MJ (2014) [3] 的章節,出現以下症狀:
- 宏偉和優越的氣質。
- 他們把別人當作物品一樣對待。
- 缺乏謙遜和慷慨。
- 堅持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 完全缺乏同理心。
- 他們相信自己是特別的、獨特的、優於他人的。
- 一個值得欽佩的重要需求。
- 不靈活的認知風格。
- 不恰當的憤怒和嫉妒
- 膚淺的關係,沒有情感依戀
- 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 情緒的極端變化
影響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因素
繼 Caballo VE、Bautista, R. 和 López-Gollonet, C. (2004) [4] 之後,進化經驗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發展中最重要的經驗。不僅僅是生物因素。與自戀障礙的發展有關,Millon 和 Everly(1994;見於 Caballo VE 等人,2004 年)指出了以下影響這個問題發展的環境因素:
- 父母的縱容和高估:缺乏家庭責任,缺乏批評和/或糾正。
- 習得性剝削行為:如果在家庭環境之外,她沒有受到平等對待,母親將發展出操縱和剝削他人的技能,從而得到她認為自己應得的關注。他們還了解到其他人可能會被剝削。
- 獨生子女的地位:雖然結果尚不清楚,但這一事實似乎可以增強其他兩個因素。
就像有不同的因素影響自戀型人格障礙一樣,它並不總是以相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本文中,我們將告訴您自戀的類型以及識別它們的特徵。
自戀的母親是什麼樣子
為了說明自戀母親的行為方式,我們將使用上一節中對自戀障礙的描述,使其適應母性。然而,與一般的所有心理現象,尤其是自戀的母親和自戀一樣,我們假設存在一種可變性,這將標誌著不同情況之間的差異。
下面,我們將看看自戀母親的特徵是什麼以及它們的例子:
- 缺乏同理心:在做母親的情況下,母親將難以理解她的兒子或女兒,理解他或她的問題並設身處地為他或她著想。
- 他們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這一事實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比自己的孩子優越,但通過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他們感覺並教導他們自己優越於他人。
- 需要欽佩:通過將他人視為物品並感到需要被欽佩,他們可能會利用自己的孩子來滿足他們的自戀,獲得關注和讚美。
- 他們建立表面的關係,沒有情感紐帶:如果我們談論自戀母親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膚淺的關係會導致與孩子的關係冷淡和疏遠。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請不要錯過這篇關於自戀型人格障礙特徵的文章。
自戀母親的孩子後果
如果我們考慮到這些特徵,如果自戀的母親對孩子的依戀風格是一種不安全的依戀,即孩子在照顧方面發現缺陷的依戀風格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建立了不安全迴避型依戀,孩子將盡可能多地與父母分開,並且不會擁有他的依戀數字,因為他不會滿足他們的需求,無法接近他們,並且會在情感上拒絕他們。因此,自戀母親的孩子會受到以下後果:
- 他們會避免情感接觸。
- 他們將難以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理解他人的情緒。
- 他們會表現得好像不關心別人一樣。
- 他們會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出困難。
- 他們不會在痛苦的情況下尋求安慰或支持。他們會退縮到自己裡面。
- 他們會表現出或尋求一定的自主權。
另一方面,正如我們所指出的,自戀的母親可能會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我們還可以假設孩子獲得了他或她母親的行為風格,並且還發展出自戀的人格。讓我們記住,根據自戀起源的理論,環境因素在其發展中佔有很大的分量。
如何對付自戀的媽媽
根據 Oldham 和 Morris(1995 年,見 Caballo VE 等人,2004 年)提出的建議,為了與自戀者建立聯繫,我們必須考慮一系列方面。讓我們看看如何應對自戀的母親:
- 我們必須忠誠。
- 我們絕不能批評他們或與他們競爭。同樣,我們不應該期望他們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優點。
- 我們很友好,甚至有點討人喜歡,這一事實有助於與他們保持適當的關係。我們必須記住,反過來不會發生同樣的情況。
- 自戀者的伴侶應該準備好不要從他們的伴侶那裡得到任何浪漫的表現,但他們應該不斷地表現出來。
- 提出批評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外交手段和穿插欽佩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記住,他們對批評非常敏感。
- 我們必須記住,自戀的母親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儘管她們可以糾正自己的行為。
在本文中,您將找到有關如何治療自戀者的更多信息。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