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你的性格

如何改變你的性格

一些性格特徵的變化可以由不同的需求驅動,但這可能嗎?,一個好鬥的人能變得平靜嗎?大膽而不是膽怯;open 而不是 reserved;善良而不是無情,等等?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您是否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以及如何改變。

性格可以改變嗎?

一個人可以改變他們的性格特徵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被確定為人格組成部分的因素上:生物和心理結構,也就是說,區分“我是什麼”(我的潛在能力)和這個“我”如何在與環境的關係中表現出來(我的性格),因為它使我們能夠闡明我可以改變什麼。然而,還必須考慮環境因素,因為人格特徵表現為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正如在下面關於人格的形成和組成的文章中可以讀到的那樣,對某些行為的先天傾向和傾向是由人的生物結構決定的,而生物結構是由他的基因組標記的,因此,除非改變這種結構或其功能,否則不可能改變它們(例如, 患有腦瘤或外傷,例如著名的 Phileas Gage 病例)。在這些情況下,人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另一方面,即使先天傾向保持不變,也可以修改特徵的表達。由於特徵是通過思想、感受和動機的結果行為表現出來的,如果思維、感覺或行為方式發生變化,並且這種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保持,那麼特徵的表達也會發生變化。在這方面,已經表明,創傷事件涉及個人領域的劇烈變化,並會影響心理結構(悲傷、攻擊、分離、失業、嚴重疾病、遺棄等),從而改變人格特徵的組成(一些特徵消失和/或出現新的特徵)。

例如,據觀察,一個最初和平和寬容的人在遭受創傷性身體攻擊後可能會變得好鬥、不信任和不寬容。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我們無法改變在人發育階段建立的神經網路(連接組)的結構,但我們可以修改我們處理通過它們的資訊的方式,添加新的神經連接並停用其他神經連接。因此,性格在一生中會發生變化,它是由生活經歷和學習塑造的。

如何改變你的性格

我們可以用來消除不適當特徵並用另一種特徵取而代之的程式是修改產生它的心理程式的指令,以引入思維方式、道德價值觀和動機的變化。這將是一個修改用於構建所述程式(知識、信仰、價值觀、傳統、社會規範等)的 「原始程式碼」 的問題,目的是修復和鞏固所需的特徵。對於這項任務,需要該人的心理資源在以下能力中提供良好的能力水準:

  • 理解自身現實和環境的智力,以及承認還有其他看待現實的方式並願意研究它們的心理靈活性。
  • 能夠調節和控制情緒和衝動,以根據情況調整其表達。在這裡,您將找到有關自我控制和練習技巧的更多資訊。
  • 根據新特徵產生令人滿意的生活期望併為此進行所需的更改的動機。

環境在性格改變中的重要性

除了這些能力之外,支援改變性狀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關注我們生活發展的環境(家庭、社會、工作和文化)。重要的是要與促進變化的環境聯繫起來,也就是說,假設對要鞏固的特徵進行正強化,或者如果希望消除它,則假設負強化。例如,一個最初害羞和不信任的人,如果他們與樂觀和堅定的人生活在一起,並學會以勇敢和果斷的方式行事,就可以 「停用 」這種特質,這將逐漸將特質從內向轉移到外向;同樣,一個有攻擊性反應傾向的人如果設法避開刺激他這樣做的敵對環境,他就不會表現出這種行為。

在這方面,找出哪種類型的環境刺激(所謂的“環境標誌”)是導致不想要的特徵表現出來以避免它們,例如,壓力大的情況、困難的人際關係、衝突的家庭環境等,將是有用的;相反,尋找那些能激發理想行為的人:促進自我實現和自尊的刺激挑戰和創造性舉措、社會工作、尋找新體驗等。

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不是立竿見影的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自願改變性格並非易事,尤其是在情緒系統佔主導地位的特徵中,這取決於自主神經系統,這使得它很難控制。

此外,有些人通常不願意改變它,要麼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自己,不接受別人賦予他們的負面特徵,要麼是因為這些特徵已經被鞏固得如此之多,以至於這意味著失去他們的身份,就像失去自我,不再是他們認為自己是誰(通常發生在這種變化對於夫妻治療的成功至關重要時)。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