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恩漢辯證行為療法

邊緣性人格障礙構成了情緒、人際關係和身份不穩定的一般模式,以及從成年早期開始並在各種情況下發生的明顯衝動(APA,2000:760)。總人口中有 1% 到 2% 患有這種疾病。自殘行為和自殺企圖很常見,自殺率達 9%。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萊恩漢的辯證行為療法。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發展

儘管這種疾病很嚴重,但有效的干預策略的開發和測試仍然很少;治療效果緩慢,放棄和復發的情況也常發生。獲得最大實證支持的治療方案之一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 Marsha Linehan 博士及其研究小組開發的辯證行為療法(Linehan,1993)。

這種介入措施構成了認知行為療法的一部分,其基本目標是讓患者學會調節極端情緒,減少依賴情緒的適應不良行為,並學會信任和驗證自己的經驗、情緒和想法。

我們想強調構成該療法重要創新的面向。首先,與其他認知行為療法不同,辯證行為療法是基於治療原則的干預,而不是基於治療手冊的干預。該計劃基於治療目標的層次結構,並根據其重要性進行處理。個別治療中所建立的層次結構如下:

  1. 自殺和準自殺行為。
  2. 幹擾治療過程的行為。
  3. 影響生活品質的行為。
  4. 提高行為技能。

這種結構允許根據每個患者的需求採取靈活的方法。

另一個重要貢獻是介入重點的改變。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著重於透過行為和認知改變來解決情緒問題。Linehan 強調接受和驗證,以實現變革。

辯證行為療法需要強調的另一個相關方面是,它確定乾預是由治療師團隊而不是孤立的治療師進行的。在每個病例的跟進中,治療師都會收到其他治療師的回饋和監督。

治療計劃分為預處理階段和三個治療階段。預處理的目的是引導患者接受治療,即建立治療關係、目標和承諾。這個階段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治療的限制,靈活但恆定的限制將指導治療。這些預處理策略最有益的效果之一是它可以促進治療的依從性,這也是辯證行為療法成為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干預措施的原因。

  • 第一階段的治療持續一年,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透過個別治療、團體治療和電話諮詢來實現:減少自殺行為、幹擾治療和整體生活品質的行為,並增加自殺行為。對不適的耐受力和社交技能。每週安排一次單獨治療和一次團體治療,兩次治療之間使用電話諮詢,主要是為了幫助患者將治療中學到的技能和策略推廣到日常生活中。
  • 第二階段的治療致力於治療這些患者常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第二個治療時刻沒有具體的持續時間。
  • 最後,在第三階段,也沒有特定的持續時間,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讓患者建立自尊並學會驗證自己的經驗。此外,另一個治療目標是讓患者開始考慮並追求工作、家庭等不同領域的現實生活目標。

簡而言之,辯證行為療法構成了一種治療方案,在保持認知行為療法觀點的同時,將新技術和相關元素納入治療方法和過程中,以有效解決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定方面,例如不靈活和功能失調的功能模式在情緒和行為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