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直必須強加社會規範,以維持他們與他人建立的相互關係的和諧。這就是為什麼羞恥感是我們都會在某個時候感受到的情緒之一。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進化的情緒狀態,作為社會保障的授權。
羞恥感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具體取決於具體情況,因為羞恥感偶爾會感到,甚至可能變成一種病態的情況。為了讓您獲得有關這個有趣主題所需的所有信息,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解釋心理學中的羞恥感是什麼。此外,我們還會告訴您存在哪些類型的尷尬,以便您知道如何很好地區分它們的特徵。
什麼是羞恥
根據心理學,羞恥感是一種羞辱感,這種感覺是由於認為我們行為不正確或不雅而產生的。根據APA心理學詞典[1],這是一種非常不愉快和自我不自覺的情緒,在面對不同的行為和動作時發生。此外,它的特點是迴避社交關係的即時反應,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憤怒或壓抑態度。
它的詞源來自拉丁語“verecundĭa”,翻譯過來就是不體面、令人不安或羞辱。因此,羞恥的含義與不當行為(無論是個人行為還是他人行為)所產生的情緒有關。例如,經常會因為熟人、家人或親人所做的錯誤或自己犯下的某些行為而感到羞恥。找出為什麼我們為他人感到羞恥。
換句話說,羞恥是一種與自尊相關的自然次要情緒,當我們認為自己行為不正確時,它會導致我們隱藏自己的失敗。它的主要功能是調節人類行為。
羞恥感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當我們感到羞恥時,我們的身體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生理症狀。我們在下面看到它們:
- 收緊肌肉。
- 臉上呈紅色。
- 雙臂向下。
- 需要逃離我們所在的地方。
為什麼我們感到羞恥
尷尬的原因是什麼?當維持共存的社會規範或協議受到違反時,通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事實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人們往往會尋找一種方法來逃離這種情況,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生存反應。在本文中,您將了解心理學中的生存本能是什麼。
同樣,羞恥會立即增強副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抑制我們認為不明智的行為。除此之外,羞恥感還會因以下因素而被激活:
- 對失敗的感覺或恐懼。
- 害怕不被社會接受。
- 缺乏身份認同。
- 童年創傷。
- 害怕犯出某些殘疾或限制的錯誤。
- 情緒障礙的存在。
- 過度的完美主義或非常高的期望。
- 社會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 過度欣賞別人,認為他們比自己更好。
- 過度脆弱。
最重要的是,必須學會管理這種情緒狀態,以免陷入社會孤立或破壞性的自我批評,這對擁有良好的自尊心非常不利。
尷尬的類型
羞恥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獨特的情緒。然而,根據它們的表現和差異,羞恥感有以下幾種:
- 純粹的羞恥:這是最常見的羞恥類型。它是通過對我們或其他人的補償或羞辱的情況而觸發的。反應非常明顯,因此,它們不能被隱藏或否認。除此之外,這是一種羞恥感,是由於造成羞恥感的人對恥辱有強烈的感知而產生的。
- 他人羞恥:也稱為替代羞恥。當一個人犯下不適當的錯誤或行為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並且我們會感到羞恥,就好像我們自己做過一樣。它是由於同理心機制而觸發的,因為我們將這種感覺投射到他人身上,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間接的羞恥感。
- 假恥:顧名思義,是一種沒有實際體驗過,而是假的羞恥。當某人被指控犯下他們沒有犯下的行為並且仍然經歷尷尬的情緒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同樣,它指的是當尷尬假裝同情某個社會群體時,實際上,沒有內心的情感感覺。
- 羞恥之羞:指羞愧於羞恥。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再次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恥。它也被稱為秘密羞恥感,因為它是一種認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內在感覺。
- 有毒羞恥:它是最複雜、最微妙的羞恥類型之一,因為它包括創傷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攻擊性。個人在遭受虐待或騷擾時會經歷一種有害且有毒的恥辱,因此它不會對與生俱來的反應做出反應,而是一種防禦性反應。經歷過這種羞恥感的人會出現解離,限制了他們的反應。因此,幫助他們克服這種情況至關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