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喜歡穿女裝,如果我是男人

為什麼我喜歡穿女裝,如果我是男人

有時你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因為你喜歡穿衣服或做與異性有關的事情。你想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麼,你懷疑喜歡穿異性的衣服是什麼意思,正常嗎?這是否意味著我是跨性別者?這是否意味著我是同性戀?這些都不是。社會把規則強加給你,一種存在和思考的方式,只是因為你與生俱來的生殖器。而你對這種強加沒有發言權。生來是男人或女人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喜歡“男人的東西”或“女人的東西”。

繼續閱讀這篇文章,我們將在其中解釋為什麼您可能喜歡作為男性穿女裝,以了解有關該主題的更多信息。

性別的概念

在開始回答佔據本文標題的問題之前,方便回顧一些定義,以便很好地理解和解決這個主題。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性別定義為“特定社會認為適合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建構的角色、行為、活動和屬性”。換句話說,性別不是自然的東西,而是一種基於性別差異的社會和文化建構。

對於性別理論家和酷兒理論的先驅朱迪思·巴特勒來說,性別是通過在社會和文化上與一種或另一種性別相關的行為構成的,她將這一想法洗禮為表演性理論。因此,由於性別是通過程式化的行為重複而形成的,它不是一種穩定的身份,沒有性別表達或外化的“本質”。

性別與性別

在 1950 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側重於從本質主義和異性戀的角度分析女性和男性的行為模式,根據該觀點,個體的生理性別決定了他或她的身份。

在我們的文化中,將性別和性別分開是不可能的(或至少非常困難的)。根據巴特勒的說法,由於身體不可避免地會轉變為他或她的身體,因此只能通過其性別外觀來了解身體。例如,當我們遇到一個身體沒有明確性別外觀的人時,這個想法就變得明顯了,我們會感到緊張,因為我們無法將他們歸類為一種性別或另一種性別。規則是如此內化,以至於例外不僅證實了這一點,也讓我們意識到身體在性別建構中的相關性,並且我們可以理解它如何成為那些為延續規範而奮鬥的人和那些為摧毀規範而奮鬥的人的戰場。 例如那些以非規範方式穿著的人,根據自己的性別來確定。

在下面的文章中,您將找到對性別的反思。

為什麼我是男人,但我喜歡打扮成女人

事先澄清兩個經常被混淆的概念很重要。一方面,我們有性認同,這對應於基於性特徵(生殖器)屬於一種或另一種性別(男性或女性)的個人經驗。由此衍生出兩個術語:

  • Cisexual,如果我們相信我們與生俱來的身體是屬於我們的身體。
  • 變性人,如果我們覺得觸摸過我們的身體不屬於我們。

另一方面,我們有性別認同,它指的是對性別內容的認同,即對每個人圍繞自己建立的男性或女性模型的認同,是個人認同的一部分。

一些作者將性別認同定義為根據男性或女性在文化上的理解進行自我分類為男性或女性。建構性別認同的過程是在個體內部層面的,但它是在與角色、刻板印象和行為的學習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性別角色和態度的假設,因為每個人都會發展自己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然而,與每種性別相對應的做法是標準化的並且完全可以識別,因此男性氣質或女性氣質的感覺可能會或多或少地與男性或女性性別的理解不同或調整,導致人們或多或少對觸動他或她的性別感到舒適(因為,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性別必須默認地根據性別來建構),從中可以提出和產生理解性別的新方式,從而出現一系列新概念,例如酷兒。

就服裝而言,「男裝」或「女裝」只是分別與男性和女性性別相關的著裝方式,但男性的 DNA 中沒有任何內容暗示他必須喜歡「穿得像男人」或他必須不喜歡「穿得像女人」。一個人可以喜歡女裝,就像喜歡去海灘一樣,問題是,在第一種情況下,他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穿男裝,而應該拒絕女裝。絕大多數人將這些學習內化,而不質疑它們作為“他們的存在方式”的一部分,或者他們遵守它們以適應我們周圍的社會,但我們的穿著方式仍然是一個品味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從將“我是一個男人,但我喜歡打扮成女人”這句話改為“我是一個男人,我喜歡打扮成女人”。

性別認同與酷兒理論

酷兒理論處理的要點之一是對身份作為固定、連貫和自然的事物的質疑,這種質疑為其他類別的理論化開闢了道路,例如性行為和性別作為社會建構的性別。也就是說,酷兒理論質疑性和性別的類別,以及一般的身份。

酷兒描述了染色體性別、性別和性慾之間穩定關係的不連貫性。從制度上講,酷兒最常與同性戀問題聯繫在一起,但其分析框架還包括異裝、雌雄同體、雌雄同體等問題。

酷兒視角認識到同一主題中身份的融合,有時會產生矛盾的效果。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