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環境心理學:定義、特徵和例子

什麼是環境心理學:定義、特徵和例子

在心理學中,由於該學科的研究對象和實際應用的多樣性,有大量不同的分支和領域。年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之一是環境心理學。但什麼是環境心理學?環境心理學研究非常不同的方面,從不同環境變量的影響到可持續和環保城市的發展。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這個心理學領域的信息,請繼續閱讀這篇文章:什麼是環境心理學:定義、特徵和例子。

什麼是環境心理學

多年來,人們對環境及其問題有了更多的關注和考慮。這種興趣的增加導致了環境意識的發展,人們認為人類對我們環境中發生的變化負責,就像這種環境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一樣。因此,強調了人與環境之間雙向關係的存在。這種關注促進了心理學中一個新的理論領域或學科的誕生: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定義

什麼是環境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在 1960 年代被公認為心理學中的一個跨學科領域。環境心理學的定義如下:研究和分析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它涵蓋並區分自然環境、人造環境、社會環境、學習環境和資訊環境。

環境心理學或生態心理學側重於人們與各種環境發生的交換相關的不同行為和心理變量。環境不是一個中立的空間,而是一個被意義標記的環境。它由一個時空維度變得非常重要的背景組成,以及其中發展的文化意義、價值體系和信仰。因此,正是建立人功能和人類行為的空間反過來又塑造了這個環境。

40年代的環境心理學有先例,開始思考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這十年和 50 年代,庫爾特·勒溫、羅傑·巴克和赫伯特·賴特等作家的理論著作脫穎而出。這些貢獻最終導致了 70 年代該領域研究的激增,以及環境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學科並與其他學科區分開來的鞏固。從這一刻起,不同的作者分析和發展了環境心理學的各種方法、概念和理論途徑。

同樣,有關環境或生態心理學的知識也被收集並統一在手冊中。其中最著名的是 Charles J. Holahan 1991 年出版的環境心理學手冊。這本環境心理學書籍提供了環境心理學的定義、特徵和研究對象,並匯集了環境與人之間關係的知識和研究,例如個人空間的重要性、環境對績效的影響、城市設計的後果等。

環境心理學:特徵

定義環境心理學的特徵如下:

  • 將人與環境的關係視為雙向的,因此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以及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因此,研究了行為與生態位之間的互惠和相互關係。
  • 環境不僅從物理角度進行分析,還從社會角度進行分析。這就是為什麼不僅要考慮環境的物理變量,例如空間和時間,還要考慮社會變量,例如文化和價值體系。這兩個方面都對人類的行為功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環境心理學中,社會物理環境是分析的對象。
  • 環境心理學的方法是整體的,即以整體和綜合的方式分析整個環境。它基於全局視角,基於環境不同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以部分和單獨的方式隔離這些元素及其分析。
  • 環境或生態心理學的取向是實用的,因此其目標是對不同的社會需求提供應用回應。儘管環境心理學發展了理論概念和解釋,但它具有應用使命,它旨在實現環境變化,以促進人類和環境的福祉。因此,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 環境心理學是跨學科的,因為它共享研究並借鑒了生物學、地理學、建築學、人體工程學、城市人類學等其他學科。
  • 該研究領域採用的方法不拘一格,這意味著在研究中採用了不同的方法程序。使用多種方法和實驗設計有利於對研究對象採取更完整的方法。
  • 環境心理學的觀點是不確定的,人不被認為是環境面前的被動主體,而是以環境變化和改變為導向的能力存在。人類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動態的影響交流。

環境心理學研究什麼?

從廣義上講,環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目標是人與環境(包括身體和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然而,在這門學科中,我們可以區分它的各種方法或研究對象。下面,我們列出了環境心理學研究的不同主題:

  • 物理空間與行為的關係:物理空間變量及其對人類行為影響的研究。從這種方法中,分析了個人空間、領土性、過度擁擠、空間的佔用和分配等。
  • 環境變量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研究不同環境維度的發生率及其對人們的感知、認知和情緒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它們的適應。研究包括環境壓力、噪音、光線、顏色、氣候和溫度以及污染及其對人類的心理和身體影響等因素。還包括對性能的影響以及這些變量在不同環境中的影響的變異性。
  • 環境設計與規劃:根據考慮環境變數及其對人類的影響來規劃和創造環境。另一方面,它也適用於基於對環境的影響,對環境生態、受人尊敬和可持續的環境和產品設計。
  • 環境知識:指人們對環境的主觀和心理表徵,以及與之相關的意義和情感。該分支研究人類如何在個人層面上感知和理解環境並在頭腦中組織環境。
  • 對環境的行為和態度:分析對環境的態度和意識發展的文化和心理差異,以及對影響它們的因素的研究。還分析了導致對環境的擔憂的不同動機。
  • 人口群體之間的關係及其與環境的關係:分析某些人群在空間建設和分佈方面的具體需求,以及他們因這種設計而遇到的困難。

環境心理學的例子

該學科環境心理學、研究和研究對象的一些例子如下:

  • 較大的顏色對比度會對人們的工作和視覺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它們有利於分散注意力。
  • 環境心理學或生態心理學的另一個例子是,領土上各種開放公共空間的存在有利於公民參與,因為這些空間促進了人們的聯想主義和社會化
  • 人與人之間的循環安排激發了溝通、辯論和思想交流,因為所有人都更容易互相看著對方。
  • 研究環境績效的標準和激勵措施,例如通過小額經濟獎勵鼓勵回收空容器,就像一些北歐國家所做的那樣。
  • 在個人空間方面,方形的房間、高高的天花板和窗戶減少了擁擠的感覺。
  • 根據兒童、老人和功能多樣性人群的需求進行交通、學校和住宅中心的城市規劃。
  • 設計和建造對女性安全的空間,尤其是在夜間以及與公共場所的騷擾和攻擊有關的空間。在下面的文章中,您將找到如何預防性別暴力。
  • 那些接受過尊重環境教育並將人視為環境一部分的社會群體會培養更大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那些在個人主義價值體系中長大並將人類視為中心的群體更容易對環境產生自私的看法,並在其中謀取自己的利益。
  • 透過促進再生能源的使用和企業減少排放來發展永續城市是環境心理學的另一個例子。
  • 污染對呼吸道疾病、過敏以及心理平衡改變以及壓力和焦慮增加的影響。
  • 發展良好的溝通和交通工具網絡,並促進人們使用自行車,以改善環境。
  • 環境心理學的另一個例子是研究人們在回收方面感知到的障礙,例如缺乏知識、附近不同容器的可用性低或缺乏對這種行為的好處的認識。一旦知道原因,就會解決環境教育和意識活動或增加容器等解決方案。
  • 基於物理環境以及溫度和氣候等變量的性格和文化差異。季節性情感障礙是氣候如何影響人們的一個例子。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