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德的冰山隱喻

弗洛德的冰山隱喻

西格蒙德·弗洛德 (Sigmund Freud) 是心理學界最受認可的人物之一,是精神分析理論的先驅,也是最早使用心理治療方法治療精神疾病的人之一。儘管將所有想法都與性創傷和壓抑聯繫起來而引發了一些爭議,但弗洛德的人格理論仍在心理學家社區中繼續被研究和分析。

弗洛德為解釋他的無意識理論以及我們的思維如何運作而製作的隱喻之一是弗洛德的冰山隱喻。在書中,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指出,心靈或“心理”由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只有一個部分是完全可見的,就像冰山一樣。如果您想瞭解更多關於這個理論的信息,我們建議您繼續閱讀這篇文章。

什麼是弗洛德的冰山隱喻

我們總是傾向於只考慮我們是誰的一部分,以及我們周圍的事物。只有我們看到的才真正存在嗎?縱觀歷史,心理學一直試圖反駁這個被認為是簡單化和不完整的想法。

這位名叫西格蒙德·弗洛德 (Sigmund Freud) 的奧地利醫生試圖通過著名的冰山比喻來做到這一點,這是一個關於心靈或“心理”運作的詳盡理論,很難概括。下面,我將解釋構成它的主要支柱:

1. 性心理發展的階段

弗洛德最具爭議的理論之一的特點是談論人類最幼稚階段的性行為。根據這個模型,個體在童年時期會經歷一系列與探索身體不同性感區相關的階段。

  • 口腔階段(0-1 歲)。
  • 肛門期(1-4 歲)。
  • 階段(4-7 歲)。
  • 潛伏期(7 歲至青春期)。
  • 生殖器階段(青春期晚期至老年)。

2. 潛意識

儘管無意識的概念不是西格蒙德·弗洛德 (Sigmund Freud) 發明的(夏科特或伯恩海姆等偉大學者已經在他們的理論中談到了無意識)。這位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開發了一個理解人類思想的模型,在該模型中,他對“心理”的無意識過程給予了很大的重視。

對弗洛德來說,無意識是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領域,我們所有的創傷、思想和被壓抑的衝動都位於這裡。除了無意識之外,還定義了另外兩個結構:有意識的心智和前意識。這一理論與弗洛德的冰山隱喻密切相關。

3. “我”、“超我”和“它”

這被定義為心智的結構模型。該模型指出,我們有三種追求不同利益的心理結構,並且經常發生衝突。“它”代表我們的衝動和慾望,“我”是我們面對世界的價值觀,而“超我”是我們心理的道德取向,是對善惡的社會解釋。

4. 夢的解析

最後,弗洛德理論的一個基本支柱是他自己對夢的重視。根據他的精神分析理論,如果我們正確地解釋夢的含義,我們將能夠理解夢境中所代表的某些無意識元素。

例如,根據他的觀點,夢見蛇的意思是,由於蛇有形狀(類似於男性生殖器),我們抑制了性衝動。

弗洛德的意識層次:冰山的隱喻

冰山的隱喻所傳達的資訊超越了構建思想的層面。他還想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即在很多情況下,問題在於現實中不起眼的部分。就像冰山一樣。根據這一理論,人類的意識部分相當於冰山一角:我們經常將其解釋為我們思想或“心靈”的整體。然而,在這個想法之下是其他不太明顯的層次。

根據弗洛德的說法,心智的結構主要有三個層次:

1. 有意識的頭腦

意識由所有那些通過感官和情感處理的思想和感覺組成。它與現實以及我們可以直接設想的一切有關,例如精心構思或有預謀的決定。根據弗洛德的冰山比喻,這是我們心靈的冰山一角。

2. 前意識

這個層次被定義為從有意識的頭腦到無意識的通道。它由思想、感受或感覺組成,這些想法、感受或感覺不是有意識地處理的,但是,它們可以毫無問題地浮出水面。

3. 潛意識

弗洛德冰山最深處是著名的無意識,其中所有被有意識的頭腦壓抑的內容、衝動、被遺忘的衝突……根據西格蒙德·弗洛德 (Sigmund Freud) 的人格理論,我們的大部分思想都受到無意識的影響,簡而言之:我們不是自己行為的有意識的主人。潛意識實際上是無法接近的,只能通過精神分析來推斷出來。

為了支援這種現象,弗洛德描述了失敗行為的概念[1]。這種現象被描述為我們不假思索地進行的行為,其後果反映了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例如:

  • 開始一段關係並用你前任的名字稱呼你的伴侶

根據弗洛德的說法,這是一個“失敗的行為”的明顯例子,其中無意識是通過沒有意識計劃的行為產生的。

如何在心理學中應用冰山理論

值得注意的是,西格蒙德·弗洛德並不是唯一一個採用冰山結構來發展他的理論的人。這個模型對於能夠解釋與人格和情感的隱藏層次相關的理論非常有用。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弗洛德基於心理能量之間平衡的概念,假設了他關於人類心理運作的冰山理論。根據這一原則,有意識自我的理性實例與無意識心理結構 (l’Es) 中明顯毫無根據的實例相反,也與每個人在社會中生活時被迫接受的眾多社會共存規則(超我)相對立。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的行為是由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內在衝突決定的,這種衝突在每個人的心理中不斷延續。每一個選擇都是生與死的本能之間的鬥爭,是(eros) 和被毀壞 (thanatos) 之間的鬥爭。

如果我們過度地理解冰山理論,根據精神分析,個人的每一個行為都會找到無意識動機的基礎,以至於將人類思想比喻為冰山的比喻很快就流行起來。我們在下面解釋它:

個體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在航行過程中,它顯得巨集偉和威嚴。但是,如果我們能觀察深海中發生的事情,我們會發現新興部分只佔整個冰結構的十分之一。

同樣,人類行為是巨大被淹沒的精神能量的明顯理性結果,而這種能量只能通過無意識的特定表達間接地找到,如在夢中、失誤、替代或遺忘。

例如,在人力資源中,冰山的比喻用於確認一個人將根據職位和他或她在工作中履行的責任來發展一種或另一種潛力。人力資源中的冰山模型將技能和知識放在可見的部分,將性格和內在動機放在模型最隱蔽的區域。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