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或想要:差異

想要某物的事實常常與想要某物相混淆,我們必須了解它們是兩個具有不同含義的概念。為了理解心理學領域的這兩個概念,在下面關於在線心理學的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解釋想要和想要某物之間的區別。

慾望的本質

隨著神經生物學的最新進展,似乎情感帝國正在破壞理性的統治。通過審視有意識的頭腦,我們強調了分析和推理的重要性,而通過潛入無意識的頭腦,我們遇到了激情和感知。自柏拉圖以來,我們就繼承了理性是大腦文明部分的奇怪觀念,只要理性支配原始激情,我們就會幸福。

無意識是衝動的、情緒化的、敏感的和不可預測的。它有漏洞,需要監督。但它可以同時輝煌和令人憤怒。浮躁的慾望是在我們無意識的、被束縛的意識和理性中形成的。我們有意識的慾望是對維持我們的衝動和我們學習中內化任務的神秘化。

也許人類文化的存在很好地抑制了物種的這些自然衝動。我們可以考慮文化命令的猜想,形式化適當的路徑來實現我們靈魂中沸騰的衝動。當熾熱的衝動被壓抑時,我們感覺就像一個沒有安全閥的高壓鍋,溢出並失去了我們。

最真實的衝動是存在。我們都想成為這樣或那樣的人。斯賓諾莎明白,conatus(堅持存在)是維持我們有限存在的本質。乍一看,這個想法既可以證明自殺衝動不會存在,也可以證明戰爭時期出現的侵略性過剩。

為什麼我們害怕改變:最常見的原因

支持我們的衝動

弗洛伊德認為,隨著我們心靈中不可抗拒的愛的衝動,死亡的驅力也隨之而來。死亡存在於我們的細胞中,存在於我們的原子中。宇宙中有兩種基本力量。物質吸引物質。它是生命起源的方式,也是生命傳播的方式。在物理學中,這種力稱為引力;在心理學上,愛。另一種力量破壞物質。它是分裂、瓦解、毀滅的力量。對弗洛伊德來說,科學不懂道德,沒​​有善惡之分。死亡驅力是我們生物學的一部分。典型的例子可以在癌症中找到;如果一個細胞沒有死亡,它就會繼續分裂,以一種不正常的方式不斷地繁殖。

我們想要什麼

我們想要的往往與我們想要的不一樣。慾望需要缺乏,而想要意味著存在。我們討厭或想要某樣東西,因為它需要我們做出回應,做出某種決定。我們渴望缺席,這就是為什麼熱情的愛情在明暗對比中點燃和爆發。當我們居住在清晰的地方時,慾望就會冬眠,儘管熾熱——因為活著的事實——它們會推動我們探索未知的領域。

當願望成真

我們的願望很少成真。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遇到裂縫或天坑。當我們希望某人擁有平靜的財富、家庭或藝術生活時,我們會想像或幻想。雖然想像力可以產生烏托邦,但幻想會產生幻想。頑固的現實將我們困在其中,限制了我們的慾望。尼采崇尚生活,告誡我們愛命運。熱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擺脫逃避現實的眩暈,迎接即將到來的天堂。慾望是一段旅程,渴望去別處。

由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 (Csikszentmihalyi) 倡導的幸福理論家將幸福理解為流動。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定義為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快樂和享受而完全沉浸在一項活動中,在此期間時間飛逝,行動、思想和動作毫不停頓地相互跟隨。心理學家和哲學家都同意:沉浸在當下,希望生活為我們提供什麼。因此,乍一看,我們的本性似乎促使我們不斷地渴望、想像或幻想其他可能的世界。幸福將是努力學習去愛,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

這篇文章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醫生來治療您的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