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經常聽到「大男子主義」這個詞,指的是行為或人。而這個詞出現的情況,以及它們的上下文和主角,都盡可能多樣化。這個術語在我們的詞彙中的存在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結構和建構方式。
性別歧視就是按照大男子主義的邏輯進行繁殖或行動,對吧?但這是什麼邏輯呢?你怎麼知道一個情況是否真的是大男子主義?為了讓你學會識別大男子主義,你必須知道什麼是大男子主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了解什麼是大男子主義以及如何識別性別歧視情況。
大男子主義
要理解性別歧視意味著什麼,必須了解性別歧視和大男子主義的廣泛概念。不難看出,這個表達方式中有“男子氣概”一詞,但含義遠不止於此。簡而言之,大男子主義是一套結構性的社會實踐和意識形態表徵,與霸權男性氣質、父權制和男性統治的概念直接相關:
- 「霸權」男性氣質:這是一種認為存在一種主導的、優越的、英雄的和自給自足的男性氣質的想法。這個概念也可以得到它的三重否定的支持,即男人不應該成為的一切:女人、孩子或同性戀者。
- 父權制:是賦予異性戀白人男性氣質並強化性別角色的社會制度。
- 男性統治:這是支持霸權男子氣概、父權制以及大男子主義的思想路線。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在 1990 年出版的一本同名書中研究了這一概念。根據這位理論家的說法,男性統治並不總是與男性與女性的性別區別有關,而且與今天代表對立的所有差異有關,例如貧富(階級差異)、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等,以及他們的不平等結果二分關係。
社會中的大男子主義
大男子主義是社會中一種滲透和結構化的特徵,它體現在所有社會和文化階層中,具有不同的特徵。
我們還要明確一點,大男子主義並不是女權主義的對立面。儘管它們是使用代表不同性別的名詞以相同方式構建的單詞,但女權主義是一場解放運動,旨在為女性相對於男性的機會和權利實現正義。另一方面,大男子主義是我們出生並目前經歷的一種社會結構,它促進了不同性別之間的不平等。
什麼是性別歧視
理解什麼是不性別歧視比反之更容易理解。這是因為,正如我們所解釋的,大男子主義在父權社會中是如此結構化和浸透,以至於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經歷了男性統治及其後果的正常化,例如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教育等。
從字面上講,性別歧視就是從這個群體授予壓迫方的特權中受益,或者複製這種行為。最有可能的是,大男子主義在每個人身上無意識地表現出來。換句話說,人們是性別歧視者,但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性別歧視者,也不知道自己是性別歧視者。
性別歧視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不是有意識的,並且並不總是與人聯繫在一起。這些系統可以是性別歧視的,法律、強加、文化產業的產物等等。大男子主義可以而且應該被指出,但不需要將其視為犯罪,但我們必須考慮到我們出生在一個男子氣概的社會,我們必須有開放的心態來解構這些想法。
解構
從我們都出生在一個性別歧視的社會開始,與其指出性別歧視的程度(或多或少是性別歧視的人),不如考慮或多或少從這種性別歧視中解構的人更有意義。解構是一個自我批評、內省和學習理解看似正常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的過程。
大男子主義如何影響男性
女性遭受的大男子主義要公開得多,但大男子主義也會影響男性,儘管鮮為人知。大男子主義影響男性,因為它會產生一種與父權制度和霸權男子氣概所崇高的特徵相關的自卑感。
一些例子是男性不能哭泣或表現出恐懼和其他感受的想法,生育能力是男子氣概和男子氣概的表現,以及他們現在也稱之為有毒男子氣概的其他方面。
大男子主義如何影響女性
但數字不會說謊,女性是大男子主義的主要受害者。當我們談論非異性戀或性別順性別的有色人種女性時,這些統計數據更加令人震驚。這些是 Agência Gender and Number [1] 和 Agência Patrícia Galvão [2] 發布的一些與不平等和基於性別的暴力相關的數據,這些數據揭示了大男子主義的死亡率及其對女性及其交叉性(性別、種族、階級、認同和性取向)的後果:
- 2017 年,巴西人身攻擊受害者中有 67% 是女性;
- 2018 年,巴西平均每天記錄 135 起強姦案;
- 2018 年,黑人女性的兇殺率比白人女性高 71%;
- 2019 年,一項調查中 97% 的女性表示她們已經在交通工具上遭受過性騷擾;
- 每天有3名女性成為女權主義的受害者;
- 每 2 分鐘就有一名婦女根據《瑪麗亞·達·佩尼亞法》登記侵犯行為。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西班牙的一些統計數據是:
- 2008 年至 2016 年間,有 67 名男性死於伴侶之手,而女性則為 502 人。
- 在過去的 20 年裡,有 2000 多名婦女死於暴力。
- 在 2016 年宣判的 48 項判決中,有 38 項涉及謀殺一名婦女 (79%)和 10 項涉及謀殺一名男性 (21%)。
- 2017 年,有 3,469 名女性成為性虐待受害者,而男性為 584 名,在 98% 的案件中,施虐者是男性。
- 2017 年,有 1,313 名女性遭受性侵犯,而男性為 118 名,其中 99% 的案件是男性。
在帖子中查看與大男子主義和性別不平等相關的其他事實,該帖子通過示例解釋了什麼是性別平等。
如何識別性別歧視者
在識別性別歧視行為、話語或人時,背景和交叉性是決定性因素。如果您認為自己是男性,請毫不猶豫地詢問女性對這種情況的感受。積極傾聽並尊重演講地點。
無論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問以下一些問題,以找到“大男子主義的味道”:
- 如果我們顛倒這種情況角色中的性別,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嗎?
- 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的關係和行為中是否存在任何形式的專制主義、優越感或支配?
- 在場的所有人是否都擁有或擁有相同的機會?
- 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有角色、刻板印象和預定角色?哪一個,為什麼?
解構自己
上述問題可作為討論性別歧視態度、想法和人的主題和識別的指南。如果是這樣,請採取必要的步驟(受害者援助、報告等)並練習解構。此過程包括:
- 質疑主導群體及其特權。
- 自我批評和個人內省:想想你一生中對男性的推薦。
- 如果你是這個占主導地位的壓迫群體的一部分,試著從脆弱的角度來看待這種情況,帶著同理心。在本文中,我們將解釋如何練習同理心。
- 承認你的錯誤和這種暴力造成的痛苦。
- 只要有機會,就以開放的心態去解構自己。
- 仔細研究這些想法,讓其他人也解構自己。
畢竟,第一個必須解構的大男子主義是我們內心的大男子主義。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