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卡爾·羅傑斯

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卡爾·羅傑斯

卡爾·拉姆森·羅傑斯 (Karl Ramson Rogers),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他開創了人本主義治療方法(與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一起)。羅傑斯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

我們可以將以下作者描述為一位具有極大樂觀主義的心理學家,其思想非常關注人類各個層面的自由和福祉。在這篇在線心理學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 對心理學人格理論做出的巨大貢獻。此外,我們還將總結他的傳記、理論和他以人為本的療法。

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 簡介

卡爾·羅傑斯於 1902 年 1 月 8 日出生在芝加哥郊區伊利諾伊州的橡樹公園,在六個孩子中排行第四。他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師,他的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和虔誠的基督徒。他的教育直接從二年級開始,因為他甚至在進入幼稚園之前就已經識字了。

Carl 12 歲時,他的家人搬到了芝加哥以西 30 英里的地方,他將在這裡度過他的青春期。憑藉嚴格的教育和許多職責,卡爾會相當孤獨、獨立和自律。

他去了威斯康星大學學習農業。後來,他會改信宗教來實踐信仰。在此期間,他是被選中訪問北京參加為期 6 個月的“世界基督教學生聯合會會議”的 10 人之一。卡爾通過他的傳記告訴我們,這次經歷極大地擴展了他的思想,以至於他開始懷疑他的宗教的一些基本問題。

畢業後,他與海倫·艾略特 (Helen Elliot) 結婚(違背父母的意願),搬到紐約,並開始就讀於著名的自由派宗教機構協和神學院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在這裡,他參加了一個有組織的學生研討會,題目是“我為什麼要進入事工?”

重要的是要注意,除非一個人想轉行,否則他們永遠不應該參加有這樣頭銜的研討會。卡爾告訴我們,大多數參與者 「都想過立即離開宗教工作」。

當然,宗教的損失就是心理學的收穫:羅傑斯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課程,並於 1931 年獲得博士學位。然而,羅傑斯已經在羅切斯特防止虐待兒童協會開始了他的臨床工作。在這個診所,他將學習Otto Rank的理論和治療應用,Otto Rank會鼓勵他走上發展自己的理論的道路。

卡爾·羅傑斯理論與書籍

1940年,他在俄亥俄州獲得了正教授職位。兩年後,他寫了他的第一本書《諮詢與心理治療》。(他的所有書名都是西班牙文的,我們將放在本章的末尾)。後來,在 1945 年,他應邀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一個援助中心。1951年,他在這裡出版了他最偉大的著作《以客戶為中心的療法》,在那裡他將討論他理論的核心方面。

1957年,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學任教。不幸的是,當時心理學系存在嚴重的內部衝突,這導致羅傑斯對高等教育感到非常失望。1964年,他愉快地接受了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的研究職位。在那裡,他參加了治療,發表了許多講座並寫作,直到 1987 年去世。今天,卡爾·羅傑斯被公認為人文主義的先驅和父親之一。

卡爾·羅傑斯理論與書籍
卡爾·羅傑斯理論與書籍

卡爾·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

接下來,我們將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進行詳細的分析。

羅傑斯的理論可以定義為臨床理論,因為它基於多年的患者經驗。例如,羅傑斯與弗洛德有相同的特點,除了是一個特別豐富和成熟(經過深思熟慮)且邏輯結構合理的理論,具有廣泛的應用。

然而,這與弗洛德無關,因為羅傑斯認為人基本上是好的或健康的,或者至少不是壞的或生病的。換句話說,他將心理健康視為生活的正常進程,並將精神疾病、犯罪和其他人類問題理解為對自然趨勢的扭曲。此外,它與弗洛德無關,因為羅傑斯的理論原則上很簡單。

從這個意義上說,該原則不僅簡單,而且優雅。

總的來說,羅傑斯的理論是由他稱之為實現趨勢的單一“生命力”構成的。這可以定義為存在於各種生命形式的內在動機,旨在將其潛力發展到盡可能大的極限。我們在這裡談論的不僅僅是生存:羅傑斯明白,所有生物都尋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存在,如果它們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那不是因為缺乏慾望。

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 的人格理論

羅傑斯用這個單一的重大必要性或動機總結了其他理論家提到的所有其他動機。他問我們,為什麼我們需要水、食物和空氣?我們為什麼要尋求愛、安全感和能力感?事實上,為什麼我們要尋求發現新藥、發明新的能源或製作新的藝術作品?

羅傑斯回答說:因為作為生物,我們的天性就是盡我們所能做到最好。

在這一點上需要注意的是,與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使用該術語的方式不同,羅傑斯將生命力或實現傾向應用於所有生物。事實上,它的一些最早的例子包括藻類和真菌!

讓我們仔細想一想:看到葡萄藤如何尋找生命來鑽入石頭之間,打破它們所經過的一切,我們難道不會感到驚訝嗎?或者動物如何在沙漠或冰冷的北極生存,或者我們行走的石頭之間如何生長草?

實現趨勢的應用:理論實例

此外,作者將這個想法應用於生態系統,稱像森林這樣的生態系統,儘管其複雜性,比像玉米田這樣的簡單生態系統具有更大的實現潛力。如果一隻簡單的蟲子在森林中滅絕,就會出現其他生物,它們會適應並試圖填補空間;另一方面,一場襲擊玉米種植園的流行病會給我們留下一片荒蕪的田野。這同樣適用於我們個人:如果我們按照我們應該的方式生活,我們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就像森林一樣,因此更靈活地適應任何災難,無論大小。

然而,人們在發揮潛力的過程中創造了社會和文化。這本身似乎不是問題:我們是社會動物;這是我們的本性。但是,在創造文化的過程中,它自己的生活得到了發展。文化本身可以成為一股力量,而不是貼近我們本性的其他方面。即使從長遠來看,一種干擾我們實現的文化消亡了,我們也會隨之消亡。

讓我們互相理解,文化和社會本質上並不是壞的。這有點像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天堂鳥。雄性醒目而五顏六色的羽毛顯然分散了捕食者的注意力,使它們遠離雌性和小型。自然選擇導致這些鳥類的翅膀和尾巴越來越複雜,以至於在某些物種中,它們甚至無法從地球上飛翔。從這個意義上說,到目前為止,非常豐富多彩對男性來說似乎並不是那麼好,不是嗎?同樣,我們精心設計的社會、複雜的文化、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那些幫助我們繁榮和生存的事物,同時也會傷害我們,甚至可能摧毀我們。

自由意志和人本主義理論的開端

羅傑斯告訴我們,生物體知道什麼對它們有好處。進化為我們提供了我們需要的感官、味覺和辨別力:當我們饑餓時,我們會找到食物,不僅僅是任何食物,而是對我們來說味道好的食物。味道不好的食物往往是有害和不健康的。以下是壞口味和好口味的區別——我們的進化教訓清楚地表明瞭!我們稱之為有機價值。

  • 羅傑斯以積極的願景問題為名進行分組,例如愛、感情、關注、育兒等。很明顯,嬰兒需要愛和關注。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個,他很可能會死去。當然,他們不會成功;成為他們所能成為的一切。
  • 我們重視的另一個問題,也許是人類獨有的,是自己的積極回報,包括自尊、自我價值和積極的自我形象。正是通過一生中對他人的積極關懷,我們才能實現這種個人關懷。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會感到渺小和無助,我們又一次無法成為我們能成為的一切。

卡爾·羅傑斯理論的細節

像馬斯洛一樣,羅傑斯認為,如果任由它們自己動手,動物會尋找最適合它們的東西;例如,它們會得到最好的食物,並以最好的比例食用。嬰兒似乎也想要並喜歡他們需要的東西。

然而,縱觀我們的歷史,我們創造了一個與我們開始時截然不同的環境。在這個新環境中,我們發現了糖、麵粉、黃油、巧克力等精製的東西,以及我們在非洲的祖先從未知道的其他東西。

這些東西的味道似乎取悅了我們的有機價值,儘管它們並不能幫助我們實現。數百萬年後,我們可能會讓西蘭花比芝士蛋糕更開胃,但到那時你我都不會看到它。

我們的社會也以其價值條件來重定向我們。隨著我們長大,我們的父母、老師、親戚、“普通人”等等只有在我們證明自己“應得”時才會給我們需要的東西,而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我們只能在下課後喝酒;我們只有在吃完一盤蔬菜后才能吃糖果,最重要的是,只有表現得好,我們才會被愛。

實現對「條件」的積極照顧是羅傑斯所說的有條件的積極獎勵。既然我們所有人實際上都需要這種回報,這些制約因素就非常強大,我們最終成為非常決定的主體,不是因為我們的有機價值或我們的實現傾向,而是一個不一定考慮我們真正利益的社會。“好男孩”或“好女孩”不一定是快樂的男孩或女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條件反射反過來導致我們擁有一個有條件的積極自我價值。如果我們達到了別人適用於我們的標準,而不是繼續實現個人的潛力,我們就會開始愛自己。由於這些標準不是為個人需求而制定的,因此我們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此無法達到良好的自尊水平越來越普遍。

卡爾·羅傑斯理論的細節
卡爾·羅傑斯理論的細節

Carl Rogers 以人為本的療法

Carl Rogers 以其在治療領域的貢獻而聞名。在他的發展過程中,他的療法曾多次更名:起初他稱其為非指導性,因為他認為治療師不應該指導患者,而應該在他自己進行治療過程時在場。

以人為本的方法

隨著經驗的成熟,Carl 意識到他越是“非指導性”,他就越能通過這種姿勢影響他的病人。換句話說,患者向治療師尋求指導,即使治療師試圖不指導他們,他們也能找到它。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以患者為中心(也稱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療法)。

羅傑斯仍然認為,患者是應該說出問題所在、找到改進方法並確定治療結論的人(儘管他的治療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但他認識到治療師對患者的影響)。不幸的是,這個名字對其他治療師來說是一個耳光:大多數療法不是「以患者為中心」嗎?

今天,儘管「非指導性」和「以患者為中心」這兩個術語仍然存在,但大多數人簡單地稱其為羅傑斯療法。羅傑斯用來定義他的療法的短語之一是“支援性的,而不是重建性的”,他依靠學習騎自行車的類比來解釋它:當你説明一個孩子學習騎自行車時,你就是不能告訴他怎麼做,他必須自己提出來。而且你也不能永遠抱著他。到了某個時刻,你乾脆不再抱著他。如果他跌倒了,他就跌倒了,但如果你總是抓住他,他就永遠不會學到東西。

在治療中也是如此。如果獨立性(自主性、有責任感的自由)是你希望病人實現的,那麼如果他們一直依賴你作為治療師,他們就不會實現。患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在治療師辦公室之外親自體驗他們的反省。專制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的前半部分似乎很好,但最終它只會創造一個依賴者。

以人為本的療法:反射技術

羅傑爾主義者和人文主義學派只因一個而為人所知:反思。反映的是情感交流的形象:

  • 如果患者說“I feel like!”,治療師可以通過說“已經。生活對你很糟糕,不是嗎?通過這樣做,治療師正在向患者傳達他確實在傾聽和關心以理解他。

治療師還讓患者意識到他或她正在傳達什麼。通常,受苦的人會說一些他們不該說的話,因為把他們拿出來會讓他們感覺好些。

但是,必須謹慎使用反射。許多新手治療師在沒有感覺或思考的情況下使用它,鸚鵡學舌地模仿從患者嘴裡說出來的短語。然後他們認為來訪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事實上它已經成為羅傑療法的刻板印象,就像弗洛德療法中的性和母親所做的那樣。反映必須發自內心(真實、一致)。

這讓我們想到了根據羅傑斯的說法,治療師必須提出的著名要求。要成為一名特殊的治療師,要有效,治療師必須具備三個特殊品質:

  • 一致性。真誠;對患者誠實。
  • 同理心。感受患者感受的能力。
  • 尊重。接受,無條件地積極關心患者。

羅傑斯說,這些品質是“必要和充分的”:如果治療師表現出這三種品質,即使不使用“特殊技術”,患者也會有所改善。如果治療師沒有表現出這三種品質,那麼無論使用多少種技術,改善都是微乎其微的。現在,這對治療師的要求很多!他們只是人,而且往往比其他人更“人性”。這就像在練習中比我們通常更人性化。這些特徵必須在治療關係中看到。

我們同意 Rogers 的觀點,儘管這些品質要求很高。一些研究表明,技術不如治療師的個性重要,而且,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治療師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培養的”。

不一致、神經症和羅傑斯所說的自我

我們在實現傾向中發現的我們的一部分,以及我們對需求的有機體評估和對自己的積極回報的接收,就是羅傑斯所說的真實自我。這就是真正的“你”,如果一切順利,你將達到。

另一方面,由於我們的社會與實現趨勢不同步,我們被迫生活在不屬於有機體價值的價值條件下,最後,我們只獲得有條件的積極回報,那麼我們必須發展自我理想(自我理想)。在這種情況下,羅傑斯將理想稱為不真實的東西;作為我們總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我們永遠無法實現的。

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空間;“I am”和“I Should be”稱為不一致。距離越大,不協調性就越大。事實上,不一致就是羅傑斯本質上定義的神經症:與自我不同步。如果這一切聽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這正是 Karen Horney 所說的!

人格理論:我們心靈的防禦

當你發現自己處於自我形象和你對自己的直接體驗之間(在你的自我理想和自我之間)之間存在不協調的情況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威脅的境地。

例如,如果你被教導在所有考試中都沒有取得好成績時會感到不舒服,而且你甚至不是你父母希望你成為的那個優秀學生,那麼考試等特殊情況就會暴露出這種不協調;考試將非常具有威脅性。

當你感知到一個威脅性的情況時,你會感到焦慮。焦慮是您應該避免潛在危險的跡象。避免這種情況的一種方法當然是站起來,在山上避難。由於這不應該是生活中非常頻繁的選擇,我們不是在身體上奔跑,而是利用我們的防禦在心理上逃避。

下面,我們描述了 Carl Rogers 定義的防禦機制。

 Carl Rogers 定義的防禦機制
Carl Rogers 定義的防禦機制

Carl Rogers 的防禦機制

羅傑的防禦理念與安娜·弗洛德 (Anna Freud) 的防禦機制所描述的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於羅傑斯將其包含在感知的角度,因此甚至記憶和衝動也是感知的形式。幸運的是,羅傑斯只定義了兩種防禦措施:否認和知覺扭曲。

否定

它的含義與弗洛德理論中的含義非常相似:你完全遮罩了威脅情況。一個例子是某人從不參加考試,或者從不要求成績,這樣他們就不必面對最終成績(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羅傑斯的否認還包括弗洛德所說的壓抑:如果我們把記憶或衝動從我們的意識中保留下來(我們拒絕接受它),我們將能夠避免這種威脅的情況(同樣,至少在目前是這樣)。

感知失真

這是一種以威脅性較小的方式重新解釋局勢的方式。這與弗洛德的合理化非常相似。例如,一個受到成績和考試威脅的學生可能會責怪老師教得很差,或者是 「邊緣 」,或者其他什麼。(根據弗洛德的說法,在這裡,只要學生由於個人不安全感而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通過考試,投射也會作為一種辯護進行干預。

確實有壞老師的事實使這種扭曲更加有效,並使我們陷入困境,無法說服這個學生問題是他的,而不是老師的問題。也可能存在更感知的失真,例如當一個人比實際 “看到” 評級時更好。不幸的是,對於可憐的神經質患者(事實上,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每次他使用防禦時,他都會在真實和理想之間製造更大的距離。它變得越來越不協調,發現自己越來越處於威脅的境地,發展出更高水準的焦慮並使用越來越多的防禦措施……它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將無法擺脫,至少它本身是這樣。

精神病

羅傑斯還對精神病提供了部分解釋:當「大鍋溢出」時,它就會出現;當防禦過度飽和,自我意識(自己的身份感)被「傳播」成彼此斷開的不同部分時。據此,他自己的行為幾乎沒有一致性和穩定性。我們看到他是如何有「精神病發作」的;奇怪行為的情節。他的話似乎毫無意義。他們的情緒往往是不恰當的。他可能會失去區分自我和非自我的能力,變得迷失方向和被動。

精神病
精神病

功能人作為一個整體 – 人本主義理論

和馬斯洛一樣,羅傑斯只對描述健康的人感興趣。它的術語是全面運行,包括以下品質:

  • 對體驗持開放態度。這將是防禦性的對立面。它是對自己在世界上的經驗的準確感知,包括自己的感受。它還包括接受現實的能力,同樣包括自己的感受。情感是開放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們會導致有機體的評價。如果你不能敞開心扉接受自己的感受,你就無法敞開心扉接受更新。當然,困難的部分是區分真實的感受和自我價值問題之後的焦慮。
  • 存在主義體驗。這相當於生活在此時此地。羅傑斯遵循他與現實保持聯繫的傾向,堅持認為我們不活在過去或未來;前者已經消失了,後者甚至不存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從過去中吸取教訓,也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計劃甚至夢想未來。我們只需要認清這些事物的本質: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記憶和夢想。
  • 有機體的信心。我們必須允許自己以評估或有機體評估的過程為指導。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自然產生的。正如我想像你所看到的,這已經成為羅傑理論的棘手點之一。人們會說:“是的,沒問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虐待狂,就傷害別人;如果你是受虐狂,就傷害自己;如果藥物或酒精讓你快樂,那就去做吧;如果你抑鬱了,就自殺吧……當然,這對我們來說聽起來不是個好建議。事實上,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大部分過激行為都是由於這種態度。但羅傑斯所指的是對自己的信心;在真實的自我中,你必須知道你真正的自我的唯一方法是敞開心扉接受體驗,並以存在主義的方式生活!換句話說,有機體的信心假設它與實現趨勢相聯繫。
  • 體驗自由。羅傑斯認為人們是否有自由意志無關緊要。我們表現得好像我們有它一樣。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自由地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我們被一個確定論的宇宙所包圍,所以即使我盡可能多地扇動翅膀,我也不會像超人一樣飛翔。它的真正含義是,當我們有機會時,我們會感到自由。羅傑斯說,百分之百工作的人會認識到這種自由感,並承擔他們機會的責任。
  • 創造力。如果你感到自由和負責任,你就會採取相應的行動並參與這個世界。一個功能齊全的人,在與更新接觸時,會覺得天生就有義務為他人的更新做出貢獻。這可以通過藝術或科學的創造力、社會關懷或父母的愛來實現,或者僅僅通過盡自己的所能來實現。羅傑斯的創造力與埃裡克森的慷慨非常相似。

卡爾·羅傑斯 (Carl Rogers) 名言

  • 創造力的本質是它的新穎性,因此我們沒有標準來評判它
  • 同理心是通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看到我們的世界倒映在他們的眼中
  • 從非常真實的意義上講,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孤島;只有她首先願意做自己並被允許做自己,她才能建立通往其他島嶼的橋樑
  • 創造力的本質是它的新穎性,因此我們沒有標準來評判它
  • 奇怪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時,我就可以改變
  • 當你審視自己的內心時,一切看起來都不一樣了

Carl Rogers: 書籍

羅傑斯是一位偉大的作家;閱讀起來真的很愉快。

  • 他的理論最偉大的闡述見他的著作《以客戶為中心的療法》(1951 年)。
  • 有兩本非常有趣的散文集:《論成為一個人》(On Becoming a Person,1961)和《存在的方式》(A Way of Being,1980)。
  • 最後,在 The Carl Rogers Reader 中,由 Kirschenbaum 和 Henderson 編輯(1989 年)有一個很好的作品集。

以下是羅傑斯的西班牙文書籍清單:

  • ROGERS, C. 和 Mariam KINGET (1971) 心理治療和人際關係(兩卷)。馬德里:阿爾法瓜拉。
  • ROGERS, C. (1972) 以客戶為中心的心理治療。布宜諾斯艾利斯: Paidós.
  • ROGERS, C. (1978) 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馬德里:納塞亞。
  • ROGERS, C. (1979) 成為一個人的過程。布宜諾斯艾利斯: Paidós.
  • ROGERS, C. et al. (1980) 人對人。布宜諾斯艾利斯:阿莫羅圖。
  • ROGERS, C. 和 C. ROSENBERG (1981) 作為中心的人。巴塞羅那:赫爾德。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