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思維方式、預測方式、從事件中得出判斷和結論的方式並不總是遵循邏輯,而是基於現實的原則。通常,這些認知模式成為自動功能失調的機制,參與心理問題和障礙的發生和維持。這些解釋模式的殭化和大規模使用導致了功能失調的自動思維的出現和鞏固,這些功能失調的解釋經驗的方式被認知心理學定義為認知扭曲。二分法思維就是其中之一,當我們採用一種遵循相當常見的“o-or”類型結構的思維方式時,我們很容易識別出它:“要麼你贏,要麼你輸”。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了解什麼是二分法思維,它的一些示例以及如何嘗試克服它。
什麼是二分法思維
二分法思維(或兩極化思維)包括以二元方式闡述現實,沒有中間等級,是由於需要簡化、歸類現實而導致的認知扭曲。例如:
- 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您要麼體重增加,要麼體重減輕
- 你要麼做,要麼不做
在這裡,您可以看到有關認知扭曲的更多資訊。二分法思維是兒童思維的殘留物,當孩子還不能掌握漸進性和細微差別時。似乎以某種方式,或者在某些領域,存在著對那個功能層次的執著,其結果是一個以這種二分法為標誌的認知組織:完全正確或錯誤、正確或錯誤、好或壞。非完美選擇會自動標記為災難性選擇;沒有中間地帶。
什麼是二分法的人?具有這種思維傾向的人將現實的各個方面概念化為本應是一個連續體的極端,而忽略了兩極之間的無數細微差別。事實上,二分法思維,即全有或全無類型的思維,是極端主義態度以及道德和美學類別(正確與壞、好與壞、美麗與醜陋)的基礎。因此,二分法思維也稱為兩極分化思維。什麼是心理學中的兩極分化?下面,我們通過實際示例解釋什麼是二分法。
二分法思維的例子
二分法思維非常令人放心,尤其是當思考者自動站在理性、智慧、正義、美和真理一邊時。打開報紙,看看互聯網上的新聞網站,聽一則新聞,然後列出你找到多少二分法思維的例子,以及有多少黑人和白人的思想家。
- 一位丈夫的妻子不同意他剛剛整理的衣櫃里物品的排列方式,他說:“她對我所做的不滿意。
- 當我們認為我們生活中的改變要麼永遠毀了它,要麼給我們帶來絕對的快樂,甚至當我們認為一個人會以某種方式行事,或者與我們一起它將永遠結束時。
- 一個年輕人通過社交網路認識了一個他感興趣的女孩。幾周后,他約她出去並成功了,但當她發現她不會擁有這輛車時,問題很快就出現了:父母需要它,就在約會當晚!擔心焦慮,他打電話給他最好的朋友,但即使是他也無法取悅他。 “如果你愛我,你就會幫我這個忙。”
- 你去參加工作面試,在面試過程中,你對一個問題感到驚訝,你變得緊張,你沒有按照你的意願回答。如果你通過“全有或全無”的思維來看待這段經歷,你很可能最終會降低你在面試中的表現,認為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並說服自己你永遠不會被選中擔任那份工作,從而導致失望和羞愧的感覺。
二分法思維的實踐意味著相信事情只能或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人們要麼是朋友要麼是敵人,日子是完美的或可怕的,一切不成功的都是失敗的,一切不善良的都是惡毒的;現在或永遠不再;要麼去,要麼毀。還有:要麼你英俊,要麼醜陋,你愛或你恨,要麼你絕對正確,要麼你完全錯誤,等等。
二分法思維的問題
二分法思維是一種認知扭曲,是一種認知偏差,可能會使我們的判斷和做出明智決定的能力蒙上陰影,因為它們扭曲或抹去了所有與“非黑即白”觀點不一致的元素,而這些元素應該被合理地考慮。事實上,這些解釋模式的殭化和大規模使用導致了功能失調的自動思想的出現和鞏固。將人類的需求、感受、動機和行為歸類,就像將現實簡化為由兩種顏色組成的圖像,從而阻礙了它的理解。事實上,二分法思維有一些缺點:
- 它大大減少了我們可以做出的選擇數量,並限制了調解的可能性;這種傾向可能導致我們經常感到沮喪。
- 它限制了我們理解世界的能力,而世界並不總是孤獨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 它大大降低了我們的靈活性:如果只有兩個對立的類別,就永遠沒有一系列的選擇,判斷是絕對的,正確的道路是一和一。
- 一些研究表明,二分法思維與抑鬱症、飲食失調,尤其是肥胖等疾病之間存在聯繫。
在本文中,我們解釋了什麼是認知偏差和類型,例如可用性偏差、消極偏差、代表性偏差、確認偏差……
如何克服二分法思維
在某些情況下,只有兩種行動或結果的可能性(它去或不去)似乎令人放心。然而,看到更多的細微差別、不同的選擇,會讓我們更加質疑自己(這很困難),但會讓我們有更多的牌可以玩。實際上,在“非黑即白”的標籤中,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的看法,失去了我們為實現或未達到目標所做的工作。事實上,二分法思維會導致將不完全完美的情況視為完全失敗,也就是說,它不允許我們掌握路徑和已經做了什麼,而只能掌握未能實現目標。
如何進行二分法思維? 我們必須為清晰的、不那麼專制的反思騰出空間,也許開始考慮任何判斷都對應於相反的判斷,並且可能有第三個判斷包括兩者的一部分。對於每個論點,都有一個對立面和一個綜合。為避免二分法或兩極分化的思維,有必要知道存在具有簡化對現實解釋功能的認知扭曲,但通過反思,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極端之間的廣泛程度、水平和選項。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看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特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