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常識,它的用途是什麼?

什麼是常識,它的用途是什麼?

如果我們讓一群人跑100米的距離,平均只有一百人中就有一個會跌到12米以下。即便如此,那段時間幾乎永遠不足以贏得高等院校的冠軍,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平庸的運動時間。沒有一個具有最低限度批判精神的人敢說不可能在不到 100 秒的時間內跑完 12 米,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是,眾所周知,世界紀錄甚至低於這個標記。

在其他情況下,很容易被基於大多數人的結果的常識所誘惑,而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大多數人中的一小部分是例外,無論我們談論的是婚姻、人們的幸福等。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什麼是常識以及它的用途。

什麼是常識

在幾種語言中,只有一種表達方式來表示常識。常識的含義通常被理解為某個社會群體以或多或少直接和不假思索的方式共享的一套認知態度。因此,常識往往被認為是整個人類的一種共同認知遺產。

確定常識表達含義的最自發的方法也許是將重音放在形容詞“共同”上,這很容易導致將其理解為一種知識、思想、概念、原則的共同遺產,以及思維方式和推理方式。根據心理學找出思維類型。

另一方面,如果常識一詞被視為「良好的理智/判斷力!」的同義詞,也會產生混淆,儘管兩者的含義不同:

  • 常識:沒有任何反思的判斷,整個秩序、整個民族、整個國家或全人類都普遍感受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告訴你心理學中的歸屬感是什麼。
  • 良好的理智/判斷力:能夠平衡和理性地判斷情況,了解所涉及的實際需求。

常識理論

已經制定了不同的常識理論。我們在下面看到它們。

凱利的歸因理論

社會心理學家哈羅德·凱利 (Harold Kelley) 在 1992 年提出了一種常識理論,該理論指出常識心理學包括人們對自己和他人行為的看法,以及關於這種行為的前因和後果的想法。此外,這些想法還用我們互相講述的短語、諺語和家庭故事來表達,這些故事可以描述人們。

從這個意義上說,凱利認為常識心理學嵌入並支持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但常識是如何產生的呢?根據這一理論,它是由有機會觀察和學習個人行為方式以及行為發生特定變化的條件的人創造和傳播的。此外,對這些問題的反思和討論發展了對行為和個人的普遍看法。

格爾茨認為的常識作為一種文化體系

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1988)提出了另一種常識理論,常識是對經驗直接後果的解釋。他指出,常識思維的一個特徵是肯定其原則是經驗的直接產物,而不是對經驗的刻意反思。

因此,Geertz 建議區分對現實的簡單學習和對現實的判斷或評估。因此,常識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文化體系,可以從一個民族轉移到另一個民族。格爾茨確定的另一個特徵是常識是總括的,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宗教比它更教條化,沒有比這更雄心勃勃的科學,沒有比這更普遍的哲學。

常識是為了什麼?

從常識和過去經驗中得出的所有心理學知識的集合被稱為天真心理學。這涉及人們解釋自己和他人行為的能力。天真心理學讓我們了解常識的用途。

天真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相信,由於對情況的遠見和控制,人能夠主宰現實,在不同情況下以一定的穩定性採取可變和短暫的行為。

根據心理學家弗里茲特·海德 (Frizt Heider) 的說法,天真的心理學會引導我們對他人的行為。海德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創造了關於其他人和社會狀況的想法,解釋它們並試圖預測他們在某些情況下的行為方式。

此外,常識推理也被用來證明人群的行為是絕對合理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觀察以下不同的例子:

  • 生活在媒體之上的倖存者或不滿的人物用它來為日常小問題辯護。
  • 不幸的人將其用作不在場證明,以避免做出承諾,例如,四十歲以後體重增加是正常的。
  • 放蕩者用常識來為他們的惡習辯護。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