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疑過多少次有人騙你?了解你的對話者是否真誠在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下都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做出決定時。或者看看我們要選擇作為合作者、員工或保姆的人是否在告訴我們關於他們自己的真相。了解伴侶、朋友或同事是真誠還是撒謊非常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出了 6 條關於如何檢測說謊者的指南。我們將了解人們為什麼會說謊,什麼是病態的說謊者,以及說謊者的態度。
了解我們為什麼說謊
我們都會時不時地出於各種原因說謊;甚至是為了避免傷害一個人的感情或試圖擺脫尷尬的境地。了解不同類型謊言的動機有助於我們發現一個人何時在撒謊。
首先,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將在某些情況下說的謊言與在所有情況下說的謊言混為一談,即使它們實際上沒有任何作用。
原因之一可能是神話狂,即以系統和病態的方式說謊的傾向。 但並不是所有背叛的人都是病態的騙子,否則世界上會到處都是病人。謊言的種類和謊言的類型非常廣泛,但讓我們看一些可能動機的例子。如果您想知道“他為什麼要對我撒謊?”,以下是最有可能的答案:
- 以免冒犯他人的感受。
- 尊重孩子的幻想。
- 以免傷害伴侶。
- 改善你的形象。
- 因為害羞。
- 為自己開脫,避免受到懲罰。
- 為了保護隱私。
觀察面部表情
謊言的痕跡出現在臉上。通過評估所有面部表情信號(眼睛、鼻子、嘴巴等)之間的連貫性以及與身體其他部位(手、手臂和腿)做出的不自主手勢的連貫性,也可以證明面部表達的感覺是真正真實的,以檢查它們是否相互一致。最真誠的姿態是那些無法控制的、無意中做出的姿態。一些例子是:
- 避開凝視
- 眼睛掉落或漏水
- 看得很遠的眼睛
- 眨眼
- 突然動了動頭
- 呼吸困難
- 清嗓子或吞嚥
- 隱藏嘴唇
注意謊言的典型短語
說謊的交流是可以識別的。事實上,說謊的人是簡潔的、沉默的;他的陳述通常是寶石般的和示意性的,但過於專橫。短語通常是具有上升和下降音調的樹幹。他精力充沛地指出,說謊者採取了清晰而精確的立場,因此語言和語氣強化了他所肯定的事物的弱點。最典型的說謊者名言是:
- “我永遠不會說謊……”一般來說,那些反應過度並蜷縮成過於僵硬的姿勢的人有一些事情要隱藏。
- 他用指控為自己辯護。說謊者很少說話,他不會失去平衡,而是對撒謊的人採取堅定的立場,過度強調,將指控的責任推給另一個人。
- 他不問合乎邏輯的問題。儘管說謊者可以巧妙地回應、操縱並引導你誤入歧途,但他在工作中卻沒有足夠的精力提出可靠的問題。
- 「事實是……」如果說出並強調說真話的意圖,就有理由懷疑說真話的人並不是故意說真話的。
- 使用虛假的顧忌。當有人說“我不想告訴你這個,但是……”同時說,或者“我不想傷害你,但是……”他們確實這樣做了。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說出來,但不承擔後果。
- 習慣性說謊的人更容易控制。平時說謊的人往往說話速度很快,語氣相當高;那些偶爾說謊的人會感到更不舒服,更喜歡安靜地撒謊;另一方面,毫無準備的說謊者說話很慢,因為他正在尋找合適的詞語。
- 他拒絕回答。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一種避免使用諸如“我認為我不是談論這件事的最佳人選”之類的短語來做出回應的方法。
- 只需重複這個問題。回答問題時保持沉默通常被普遍認為是撒謊的標誌;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假設,說謊者會重複這個問題,給自己時間思考。
- 他發表了未得到回應的陳述。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與前一種行為相同:避免尷尬的沉默。
- 他給出了非常詳細的答案。說謊的人通常會以兩種方式給出豐富的詳細答案:反應太技術性或太慢。
詳細詢問
愛德華·蓋塞爾曼教授的職業生涯以研究這些說謊行為為基礎,並提出了一些揭露這些謊言行為的技巧,而不僅僅是在審訊期間觀察他們的行為。讓我們看看抓騙子的問題:
- 請你面前的人倒著告訴你他們的故事。從最後開始,帶她踏上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揭開潛在的洩密事件。它要求盡可能完整、詳盡和詳細。這會增加認知負荷,將人推向邊緣,結果是在幾秒鐘內發現謊言。
- 從開放式問題開始,然後詳細介紹。一開始問開放式、通用的問題,不涉及明確的“是和否”作為答案,然後用更具體的問題向他提出,但總是為了讓他盡可能多地說話。
- 不要打斷演講。讓他說話並專注於他的沉默停頓,以鼓勵他繼續前進。
識別病態的騙子
說謊意味著改變真相,以全心全意和欺騙的意圖肯定什麼是虛假的說謊是每個人的行為,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時說謊也可能表明一種病態。病態地撒謊的人在親密的、真實的中認識到自己;它們無法在虛擬世界中被識別,例如透過訊息交換(聊天或簡訊)。
他們是對所有事情撒謊的人,而不僅僅是在與人際關係有關的事情上撒謊:他們對家庭中的事情撒謊,他們編造了重病或親戚的死亡,他們所採取的值得高度讚揚的行動的故事,其他身份,其他婚姻狀況等。病態的騙子是操縱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的,並且對他人的心理層面完全沒有同理心;他是一位現實範圍內的故事編劇。
了解你的背景
說謊的人能改變嗎?與任何其他提供安慰和逃避壓力的行為一樣,說謊可能會讓人上癮(與毒品、酒精等一樣),因此是一種難以根除的行為。與吸毒成癮的情況一樣,如果人沒有強有力的聯盟,最重要的是,沒有強烈的戒毒動機,就很難取得真正積極的結果。
使情況更加複雜的是,可以補充的是,病態謊言的畫面往往伴隨著更廣泛、更普遍的人格障礙,或者簡而言之只是冰山一角,通常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或邊緣性人格障礙。無論如何,沒有什麼是無法解決的,建議是,一旦認識到問題,就去找一位合格的專業人士,他知道如何傾聽說謊者的真相和那些與病態的騙子一起生活的人的真相。
本文僅供參考,在 Psychology-Online 中,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