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理科學中的人文主義方法,特別是在所有與幫助人類個人和精神成長有關的知識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當前的科學技術概念向我們說明了對人與環境(包括社會和自然)的相互關係應用激進解決方案的緊迫性。
為了確保這種相互關係是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為了所有人的利益,有必要在尊重和接受他人的基礎上,在所有形式的存在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為了實現這種平衡,一般來說,人必須保持健康。這就是為什麼健康概念在人文主義方法下,主張接受和整合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感受、思想和行為。
我們將分析心理學中人文主義方法的概念,以更好地理解它。
人文主義方法的起源
在本文中,我們希望提出一些考慮因素,使我們能夠評估在醫學科學中應用人文主義方法的便利性,特別是在健康心理學和醫學教育中。為此,我們將參考這種方法在二十世紀中葉出現的歷史背景,以及它的主要代表,以及治療、研究和教育中最常用的技術。
心理學中的人文主義方法出現在上世紀下半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它的力量是將自己置於這門科學中已經存在的前兩種方法的水平,即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因此,人文主義被認為是心理學的第三股力量,旨在克服之前兩種力量的錯誤和缺陷,以實現對存在主體的拯救。中心範疇不是現象,而是存在,以某種方式恢復上個世紀非理性主義者的思想。
不可能將人視為一個實體、一個事物、一個物體; 人現在是,也永遠是“一個存在”,它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必須受到尊重,就像其他形式的存在一樣。這樣,人文主義方法非常重視對人及其感受、慾望、希望、願望的研究;其他心理學方法(例如行為主義理論)認為是主觀的概念,僅基於對受試者行為表現的研究。
戰爭現象產生的痛苦使人先於了解自己、解釋自己的本性。失落、空虛、深深失望的經歷,產生了對技術進步和科學實證主義的不信任。戰後時期占主導地位的存在主義哲學潮流要求一種心理學,為有關生命意義、最高需求、內在發現過程等問題提供答案,沒有這些,當代人就無法治癒。
存在主義作為哲學潮流
存在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潮流,為人文主義心理學貢獻了責任的概念和具體經驗的首要性,以及每個存在的奇點。另一方面,這種心理傾向從現象學中汲取了「現象」的概念,即此時此地賦予意識的概念;因為對相同的事實或現象沒有單一的解釋。重點放在考慮現象的多變量願景的必要性上。這就是為什麼它優先考慮描述現實的需要,而不是根據單一的觀點來解釋它。
請記住,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文化的哲學轉向人的內在,它是人文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來源之一。由此,他明白了不要高估思考和給予情感更多空間的重要性。過度的實證主義理性主義導致人們與周圍環境保持情感距離,以實現他們的目標。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態度為任何實現目的的程序辯護,無論涉及什麼道德考慮。
許多背離正統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學家提出了新穎的方法,這些方法被人文主義心理學所採用。通過這種方式,以埃里希·弗洛姆為代表的文化潮流被吸收並融入了卡爾·榮格的極性概念。德國心理學家威廉·賴希 (Wilhelm Reich) 作為一個參考,讓他們意識到需要擔心和照顧身體,作為情緒的參謀。從莫雷諾的《心理劇》中,人們採用了參與體驗比談論體驗更好的想法。
主要代表
這種方法的主要代表是戈登·奧爾波特(1897-1967)、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卡爾·羅傑斯(1902-1987)、維克多·弗蘭克(1905-1997)、列維·莫雷諾(1889-1974)、弗里茨·珀爾斯(1893-1970)等。這些作者中的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是猶太人,因此是納粹迫害的受害者。
這讓他們主張尊重人的尊嚴。在這方面,意義療法之父、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寫道:“那麼人是誰呢?它是一個總是決定它是什麼的存在。人是奧斯威辛集中營毒氣室的發明者,但他也是昂首挺胸、嘴裡掛著主禱文或謝瑪以色列進入這些毒氣室的人。(1)
人類的心理學概念:主要思想
我們可以將這種方法對人類的心理概念總結為以下想法:
- 人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身體、情感、思想和行動)。
- 他有一種實現自我和自我實現的自然傾向(這使他能夠達到越來越進化的意識水平)。
- 他所活的經歷就是他的現實,他從中解讀世界。
- 有意識地努力滿足經驗豐富的需求並保持平衡。
- 他需要在自己體內共存的兩極之間實現重新平衡(意識到被否認或低估的方面)。
- 它必須重新評估情緒,因為即使是負面情緒也能讓我們成長。
基於這些思想,人文主義心理學回應了人在與環境的關係中應該佔據的位置。關注的焦點是人本身,作為一個獨特且不可重複的人,將所有適應環境的機制視為鼓勵他的創造力和學習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以家庭、教師和其他機構為代表的社會試圖強加與主體的性質、他的需求無關的要求,迫使他在他的想法、感受和對他的行為的期望之間劃分自己。
這種缺乏融合導致人開始生病,因為他開始否認自己內心的一切不被社會接受的東西。人格是建立在這些適應機制的基礎上的,一旦它們發揮了作用,就會被確立為獨特的特徵,這些特徵會放大其中一個極點,而否定另一個極點。我們拒絕我們否認自己的東西。將人文主義應用於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意識到行為中被否認的方面。
療癒從人類的一致性開始
一個人只要接受並整合自己的真實面目,即他的感受、所想和所做之間存在連貫性,他就會健康。健康意味著擴大我們的資源,而不是重複我們在童年時期學到的、當時對我們有用的過時行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實現為我們帶來合理幸福的功能的可能性。
治療師在個人發現的過程中陪伴患者。它不給出建議或指示,而是探索和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的工具。人文主義治療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治療不僅限於病人。每個人都應該在治療師的指導下參與意識過程。
- 治療師必須防止這個人“談論”,即以有意識地描述過去的形式提及經歷,但必須引導他活出它,體驗它,重新編輯此時此地的情感。
- 對這個人有信心,讓他們覺得改變的力量就在當下。改變總是可能的,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這只取決於人們是否相信自己有可能實現它。
- 請記住,人是一個整體,不僅要注意口頭故事,還要注意非語言信息(手勢、姿勢、語氣)。這是最相關的信息,因為它不是有意識的。
- 治療師應避免口譯。與精神分析不同,這種類型的方法側重於對經驗及其經驗的描述,而不是對其進行的有意識的解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重複的,因此概括和抽象重要細節的解釋會造成障礙。
- 治療師必須注意始終使用個人語言,即第一人稱單數。使用非人稱或複數形式的傾向是迴避問題責任部分的一種方式。
可以預料,這種方法在教育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根據人文主義的假設,專制形式和強加模式的主導地位與將人視為完全責任和自由的方式無關。
其他專家意見
美國著名的完形治療師保羅·古德曼(Paul Goodman)撰寫了有關教育、城市規劃、兒童權利、政治、文學批評等重要主題的文章,他指出:“我們有必要開始更多地談論學習者的結構和他的學習,而不是談論主題的結構”(2)。
卡爾·羅傑斯本人也是一位重要的人文主義治療師,他提出了將以客戶為中心的治療(患者)的基本原則應用於學校機構教育的必要性。有必要審查教學方式,因為主導的人物不可能是老師,而是學生。尊重和接受每個學習者的個性應該佔上風,考慮到老師不是唯一教書的人,而是學生必須參與他的訓練,並為他的學習負責。
我們可以將其中一些想法總結如下:
- 教師最重要的不是他或她的信息能力,而是他或她作為一個人的潛力,並與學生建立情緒健康的關係。通過任何形式的懲罰來維護自己的權威,都是濫用權力,是個人無法建立人際關係的行為。
- 只要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目標、內容和方法的選擇和規劃,學生就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從而增強他/她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學習速度。
- 你最好地了解什麼是有用的。教師經常教授他們的科目,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 懲罰在動機上並不是獎勵的“對立面”。它充當我們想要避免的行為的強化物。資格被用作威脅和懲罰的一種形式是很常見的。錯誤是一種學習方式。
研究中的定性方法
可以預料,根據已經解釋過的內容,人文主義方法在研究中大量使用定性方法,作為定量方法的補充。選擇要研究的問題的標準是內在意義,而不是僅受客觀性啟發的價值。換句話說,重要的不是它是否具有統計顯著性,而是它甚至超越了一小部分人。單一主題對於人文主義方法來說很重要。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研究的參與性,受試者是參與者,從選擇要調查的問題到提出方法和解決方案。同樣,該模型也適合行動研究,即知識與干預、變革和協作相關的概念。K. Lewin 是這種方法的先驅,他捍衛了使社會領域科學知識的創造與直接干預相容的想法,始終需要相關社區的合作。
人文主義最常使用的技術中,應用於不同背景的技術包括體驗和表達技巧,例如自我報告和心理劇,此外還使用小組討論、深度訪談、共識技巧等技術。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強調當下、此時此地,而他們所有人的目標都是覺知。只有在此時此地,意識才能產生,人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現狀
自上世紀最後幾十年以來,人們對整個自然的認識出現了新的覺醒。這意味著對自然問題,尤其是人性問題採取了新的立場,根據道德和正義準則,人不被視為唯一有權受到尊重和尊嚴對待的人。通過這種方式,人文主義方法通過將人視為整個宇宙的另一個元素而具有新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開始談論新人文主義。
面對理性主義和務實哲學的主導,人們對尊重和關愛自然有了新的立場,認為這是展示我們人類品格的唯一途徑。人類不能像他今天所做的那樣,聲稱擁有隨意處置自然的權利,理由很簡單,即他是唯一擁有意識的人,因此優於任何形式的生命。根據人類的利益(進步的源泉)對自然進行改造的舊範式已導致地球面臨嚴重滅絕的威脅。因此,自然在我們人類本質中的作用被人文主義傾向重新審視。與其將其轉化為方便他們,不如觀察它,從中學習,就像古代文化所做的那樣。
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國人文主義哲學家 L. Ferry 在 1992 年獲得美第奇散文獎和讓-雅克·盧梭獎的《新生態秩序、樹木、動物和人》一書中指出:“事實上,現代人文主義僅將其歸因於前者的人與自然分離,並沒有將道德和法人的品質歸因於前者不僅僅是一個括號,現在正在關閉“(3)。
如今,已經有強大的全球運動捍衛動物權利、保護整個自然的國際條約以及旨在以特定方式保護瀕危物種的環保組織的行動。這種人文主義的特點是包容他人、尊重自然、與自然完全和諧相處的更好生活方式。它的目的是在接受不確定性、多維性、矛盾、混亂、複雜性的基礎上拯救理性。歸根結底,這是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正確和諧的追求。
正如重要的印度教哲學家 P.R. Sarkar 所說:「對其他人生命悸動流動的興趣將人們引向了人文主義的領域;它使他們成為人文主義者。現在,如果同樣的人類情感延伸到包括這個宇宙的所有生物,那麼也只有這樣,人類的存在才能說已經達到了最終的圓滿」(4)。
最後的考慮因素
將人文主義方法應用於心理學和其他健康科學代表了一種倫理和道德承諾,因為它意味著承認人類對其行為負責的能力、選擇的自由,以及尊重他所做的決定以及個人創造力和自發性的權衡。
要承擔這一承諾並將其應用於治療、教育和研究,它必須基於個人對自己現實的認識,基於這些經歷產生的經驗和情感。人必須被視為一個有組織的整體,他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行為必須連貫,這是健康的唯一途徑。
我們必須信任人類,基於他們必須更新和改變以改善其狀況的可能性。讓我們了解,人類與他的環境形成一體,不僅與其他人,而且與自然以最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形成一體。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