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知道或是那些將一切發揮到極限的人之一,喜歡體驗自己的個性以及他人的行為和反應可以達到的極限,也許這篇文章會讓您感興趣。
邊緣性人格是我們在諮詢中觀察到最多的人格障礙之一,因為儘管它們有困難和改變,但由於當前症狀引起的不適,它們是最需要專業人士幫助的人。因此,如果您發現這是一種有趣的疾病,認為您可能患有它,或者認識可能適合的人,請繼續閱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更詳細地解釋了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組成:它是什麼、原因、症狀和治療。
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1],邊緣性人格障礙或邊緣性人格障礙(BPD)歸因於那些在情緒不穩定、計劃能力極低、憤怒爆發的情況下執行衝動行為的人,而自我控制力極低。
在這種疾病中,精神病和神經症之間存在結合點。極限的邊界概念開始用於有精神分裂症症狀的患者,但沒有足夠的致殘和/或持久性。一些作者認為它是嬰兒或原始人格與不成熟人格之間的橋樑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症狀
在識別它時,重要的是要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徵以及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有哪些行為。我們在下面看到它們:
- 對被遺棄的強烈恐懼:這些可能與對獨處的不容忍以及需要其他人陪伴有關。空虛的感覺。
- 他們在第一次與關心他們或他們的愛人打交道時,很容易將他們理想化。他們通常會快速分享非常私密的細節並引起關注,以便他們在他們身邊。
- 他人觀點的巨大變化往往反映出失望和不滿,因為他們不理解或滿足他們的要求,覺得他們會被拒絕或他們沒有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關注。
- 缺乏衝動控制並尋求強烈的感覺。
- 他們的自我形象、觀點、未來計劃、性認同、價值觀和友誼類型的突然和戲劇性變化,這些變化被認為是缺乏有意義的幫助和支持關係的原因。不存在或存在的感覺。
- 他們可能會從事危險行為:不負責任地管理金錢、暴飲暴食、濫用藥物、從事不安全的性行為或魯莽駕駛。
- 8-10%的自殺完成率:自殺威脅和自殘也很常見。
- 煩擾型的基本情緒:它可能會被憤怒、痛苦或絕望的時期打斷。當他們認為照顧者或愛人疏忽、壓抑、漠不關心或拋棄他們時,就會引發憤怒。隨之而來的是悲傷和內疚。
- 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極度的諷刺、持續的痛苦或言語爆發。
- 當患者的注意力恢復時,可能會出現偏執意念等症狀並消退。
- 由於他們的情緒不穩定,工作或學校表現不佳,他們很容易感到無聊。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原因
在談到人格原理和相關疾病時,Millon, TE, (1997)[2] 指出,人格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發展起來的。如果我們考慮到上述情況,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原因是構成它的系統不平衡的結果,兩者都不是決定因素。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人格障礙的原因與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濟狀況無關。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有效治療研究數量最多的人格障礙之一。
雖然確實有許多療法已被證明有效,例如專注於移情和心智化療法的療法中的分析心理療法,但對此類疾病顯示出最大療效的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特別是以下兩種療法:
- Marsh Linehan 的辯證行為療法:基於解決問題,改變基本反應模式,以及社交和情感技能的訓練。
- Jeffrey Young 的圖式療法:基於適應不良圖式的存在。它是多種模式的綜合療法。
從藥理學上講,它已被證明對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和正常劑有效。此外,一些情緒穩定劑,如鋰、卡馬西平、丙戊酸,以及一些較新的藥物,如托吡酯、拉莫三嗪或普瑞巴林(lyrica),也是有效的。
與經顱磁刺激不同,電休克療法或腦白質切除術等其他療法尚未顯示出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顯著或有利效果,經顱磁刺激似乎是電休克療法的替代方案,似乎對這種疾病和其他 C 類人格障礙有用。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鑑別診斷
邊緣性人格障礙有幾種被診斷為共病的疾病,例如抑鬱症或分裂情感障礙和其他人格障礙,例如:
- B 組同時診斷為表演型人格障礙或反社會人格障礙。
- C 組作為依賴型人格障礙。
- A 組人格障礙,如精神分裂症,甚至可以一起診斷。
為了避免混淆和多重診斷帶來的標籤,做出良好的鑑別診斷並排除其他疾病非常重要。在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情況下,正確將其與其他人格或情感障礙區分開來非常重要:
- 與情緒障礙的區別:如果兩者都表現出來並且兩種診斷都符合診斷標準,這將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問題在青春期或成年期沒有出現,我們將始終避免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
- 與表演型人格障礙(HSD)的區別:與造血幹細胞移植不同,邊緣性人格障礙更具自我毀滅性,它們會使人際關係憤怒地崩潰,並表現出長期的空虛感和孤獨感。
- 與分裂型人格障礙(SPD)的區別:在邊緣性人格障礙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幻覺或短暫偏執想法的出現,並且在人際交往中,它們對外部結構的反應更加敏感,這與不表現出這些跡象的SPD不同。
- 與偏執型人格障礙 (PPD) 和自戀型人格障礙 (NPD) 的差異:與邊緣性人格障礙不同,這兩種疾病(PPD 和 NPD)都表現出自我形象的相對穩定性,缺乏自我毀滅行為、衝動或對被遺棄的擔憂。
- 與反社會人格障礙(APD)的區別:雖然兩者都使用操縱,但目的不同。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目標是獲得關注和興趣,而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目標是獲得一些好處。
- 與依賴型人格障礙(PDD)的區別:邊緣性人格障礙對被遺棄的反應是空虛、憤怒和對關注的需求,這會導致緊張和不穩定的關係模式。另一方面,分手後,PDD會迅速尋找一段關係來取代已經結束的關係,並在人際關係中採取順從的行為。
邊緣性人格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 II 型障礙之間的區別
雙相 II 型障礙和邊緣性人格障礙之間的主要區別是:
- 發病: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病突然伴有自發的情緒波動,而邊緣性人格障礙則是逐漸發病的,情緒波動是反應性的。
- 症狀:就邊緣性人格障礙而言,這些是解離症狀,可能會出現人格解體、話語矛盾、人際過度反應、對他人的懲罰和自殘。在雙相 II 型障礙中,會出現精神病症狀、心動過速、對內部刺激的反應、早晨抑鬱症狀、內疚念和嚴重的自殺未遂,並伴有頻繁的認知功能障礙。
- 共病:邊緣性人格障礙可能與性認同障礙共病,而雙相情感障礙則與性慾障礙更相關。
- 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對抗抑鬱藥的藥理反應部分良好,對鋰的藥理反應較差。另一方面,雙相 II 型障礙對輕躁狂期的鋰和抗抑鬱藥有良好的反應。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