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自戀者:特徵以及如何治療

反常自戀者:特徵以及如何治療

人們無意中天生是自私的,因為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傾向於要求周圍人的一系列關注。

在我們人格的發展過程中,旨在實現我們自己目標的行動或多或少地出現在我們的行為中。然而,這些行動重要的是看看它們是通過自己的工作還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來實現的。

​我們想向您介紹一種行為,它的所有行為都基於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無論它們可能對他人造成什麼傷害。這些是反常的自戀者,我們將看到他們的特徵以及如何對待他們。

什麼是反常自戀者

這些類型的人以破壞性的方式行事,並盡其所能讓周圍的人陷入對他們個人的情感依賴的螺旋。很多時候,他們的行為甚至超出了他們的意識,也就是說,他們自動行動,而不考慮他們的行為會對其他人產生的後果。

這個術語本身並不描述一種病理或個性,而是建立浪漫關係的一種工具。 反常的自戀者尋求完全控制他的人際關係。因此,他必須被視為一個將一系列策略(社會適應不良但經常被社會接受)以實現其目標的人。

如何識別反常自戀者:25 個特徵

我們可以識別一個反常的自戀者,因為他或她具有以下特徵和行為:

  1. 他們是缺乏同理心的人。
  2. 他們看起來善良而迷人,利用反常的誘惑來接近受害者。
  3. 如果面對,他們會表現得很煩人。
  4. 如果情況超出他們的控制範圍,他們可能會變得具有攻擊性和暴力性。
  5. 它們給人一種獨特或特別的感覺,所以只有同水平的人才能理解它們。
  6. 他們覺得自己有權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特權。
  7. 他們要求過度的關注和欽佩。
  8. 他們反覆幻想著無限的成功。
  9.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標而剝削他人。
  10. 他們有持續嫉妒的跡象。
  11. 表現出傲慢和放肆的行為。
  12. 他們激烈而殘酷地批評那些他們認為是威脅的人。
  13. 他們的社交水平是空洞的、膚淺的和虛假的。
  14. 他們有誇大的自尊心。
  15. 他們是那些在看到有人要揭開他們的面具時試圖偷偷溜走的人。
  16. 他們的行為是攻擊周圍人的自愛、自信和自尊。
  17. 他會用文字的雙重含義,在任何對他有利的情況下將自己定位為受害者。
  18. 他們是能夠以非常合乎邏輯的方式推理的人。
  19. 他們有能力使自己的行為變得合理。
  20. 如果他嫉妒別人的道德品質,他就會想盡辦法摧毀那些美德。
  21. 他們是說話模棱兩可的專家,這會導致對方感到困惑。此外,他們的特點是沒有完成刑期,這破壞了受害者的穩定。
  22. 他們傾向於不斷撒謊,但他們不會以百分百直接的方式撒謊,而是使用暗示和沉默來製造誤解,從而在未來從中獲得好處。
  23. 他使用投射防禦機制,讓其他人過著他們無法忍受的生活。
  24.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根據他們的思想,他們代表著完美,所以他們不應該改變自己的任何事情。
  25. 它們完全像變色龍一樣。由於他們自己沒有明確的身份,他們無法根據他們想要勾引的人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如何治療反常的自戀者

強烈建議盡一切可能避免與這些人建立情感和情感聯繫,因為與反常的自戀者的關係可能對對方造成很大的破壞。

如果您認為自己正在與有這種行為的人打交道,請盡快在你們兩個之間保持距離。但要快點做,因為反常的自戀者需要建立一種聯繫才能發揮他們的影響力,這樣一旦他們建立了這種聯繫,他們就不會允許對方走開。

對付反常自戀者的最好方法就是忽略他,因為他的工作方式是基於在受害者和其他人之間製造衝突,使後者最終完全依賴他。

因此,當您覺得自己正在與具有此類行為的人打交道時,您必須始終保持警惕,因為您可以預測他們的行為。

避免與他或她發生爭吵和爭執,因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會利用他們所擁有的一切來永遠是正確的並傷害你。

如何離開一個反常的自戀者

與自戀的人保持距離顯然很困難,因為他通過欺騙設法在受害者身上製造了依賴。然而,一旦建立了這種距離,與他的關係引起的症狀就會開始消失。

建議去接受治療,但不是為了克服與反常自戀者的距離,而是為了找出讓你屈服於他的原因是什麼,這樣,避免再次重蹈覆轍。

為了將自己與自戀的人區分開來,你必須切斷與他們的任何形式的交流。這可能非常複雜,因為自戀者不會輕易放棄失去他們認為是自己“財產”的人。你必須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避免復發,因為如果你這樣做,你就會滿足他們對控制和依賴的慾望。儘管它激怒了你,但要忽略它,這樣它就會意識到它不再對你產生影響。

如何忘記一個反常的自戀者

忘記自戀者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困難。這是因為,當與那個人的聯繫被打破,依賴、低估、虐待等症狀開始消失的那一刻,一個恢復和改善的過程就開始了。

在這個階段,反常自戀者的受害者開始意識到他與他建立的關係以及它如何對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因此,隨著自戀者和受害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受害者開始忘記她的過程。

本文僅供參考,我們無權做出診斷或推薦治療方法。我們邀請您去找心理學家來治療您的具體情況。

心理術

心理術網站於 2016 年作為心理學學生的學習材料集合開始,由兩名心理學學生創建,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個人提供心理健康建議、工具和學術支援,擁有超過 5000 個訂閱者、1,000 多篇文章,已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資訊來源之一。